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荔枝核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广西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01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荔枝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荔枝核的有效活性成分,采用Perl软件对荔枝核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肝纤维化相关靶点,将其与荔枝核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取交集,得到荔枝核-肝纤维化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基因靶点-疾病”网络。针对荔枝核-肝纤维化靶点,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核心基因,同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1)筛选得到8个荔枝核有效活性成分、87个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6 899个肝纤维化相关靶点,通过取交集得到79个荔枝核-肝纤维化靶点。(2)“中药-活性成分-基因靶点-疾病”网络提示荔枝核主要通过6种有效活性成分(甘露醇、β-谷甾醇、谷甾醇、豆甾醇、表儿茶素、槲皮素)作用于荔枝核-肝纤维化靶点发挥作用。(3)PPI网络共筛选出的30个核心基因。(4)荔枝核-肝纤维化靶点共参与101个生物学过程,涉及74条信号通路。结论 荔枝核可能通过甘露醇、β-谷甾醇、谷甾醇、豆甾醇、表儿茶素、槲皮素等有效活性成分,干预多靶点并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效果。
其他文献
“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交互过程,发挥双主体间协同作用,促进教学过程高效实施,提升教学效果。文章分析了大学课程教学设计六大模块,并针对此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提问,最终形成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设计。以“运输包装”课程教学设计为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最终形成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
<正>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商人才的需求发生转变,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直播电商人才紧缺。自2019年教育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以后,电子商务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呈现爆发式增长,电子商务类专业细分更加明确。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政策环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能力不足、职业培训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企业人才需求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需要转型升级,加强新专业建
期刊
目的 探讨马栗种子提取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静脉回流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凝药物治疗和穿弹力袜,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抗凝药物治疗和穿弹力袜的基础上加服马栗种子提取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思想不断丰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不断进步。采用CiteSpace5.6R5软件版本为研究开发工具,对CSSCI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228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1992年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经历了萌芽起步、深入拓展、快速发展等阶段;研究方法主要以质性与思辨为主,无证分析与感悟性成果颇多;研究背景主要立足于"新时代",以"基础教育"为研究起点,以"
对于国际气候机制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与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实现自我强化,作者根据认知效应、网状效应和建制效应三种影响因素分析了国际气候机制的演变。首先,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产生了认知效应,一定程度上延迟了气候机制从规则制度设计转向履约行动的进程。随着疫情的发展,国际社会意识到未来气候危机将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这种全球反思营造出有助于提升气候雄心的全球政治氛围,催化气候行动。其次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ACWC)对急性脑梗死(AIS)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LE患者神经功能和远期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AIS合并DVTLE的患者72例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基础治疗同时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氯吡格雷,而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ACWC,分析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及复发风险。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与8
<正>作为写人叙事的优秀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塑造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卑不亢、巧于辞令,以一己之力挽救国家于水火的鲜明形象,体现了《左传》长于叙事,人物形象个性化的写作特色。在教学上,可以从分析文本叙事技巧,学习人物智慧品质,领略语言表达艺术等多角度去挖掘文本价值,使之成为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但在阅读感受上,烛之武三言两语就打动秦穆公,促成秦晋退兵,则似乎有意把复杂严肃的政治外交事件简单化
期刊
生物被膜是微生物附着在载体材料表面的高度有组织细菌群体,主要由菌体和微生物的胞外分泌物构成。与浮游细菌相比,生物被膜内的微生物对抗菌剂、恶劣环境及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抗性显著增加,还具有自增殖、可重复利用等优点。近年来,生物被膜在污水处理、工业发酵、食品工程、生物制药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载体材料的理化性质对生物被膜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有机高分子材料因价廉、具有较轻的比重和密度、易于表面改性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