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境教学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li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不仅是知识的课堂,更应该是学生带着兴趣去体验并通过主动地想象和创作后享受到成功的课堂。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有想象力,但他们阅历浅、知识面窄,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与创造。事实证明,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创设入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尤为重要。
  比如湘版二年级下册《海底世界》这一课时,这是一节视觉传达教育的美术课程,其本质是让学生感悟美进而创造美,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的重心是如何唤醒和激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太过被动与压抑,应创设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灵活的教室里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我把课堂布置成了“阳光课堂”,放弃了传统的一桌一椅一黑板的形式,建立了一个开放的教室。整个课堂,是一个整体,学生只需要一个坐的椅子,就可以自由地在这个整体里活动。课前,我准备了6块展板,分别来布置在教室除黑板之外的三面墙,把教室布置成了一个海底世界,水草、珊瑚是那么可爱和美丽,贝壳、鱼是那么的生动有趣……学生一进入教室,就受到视觉上的冲击。他们仿佛真的进入了一个海底世界。二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区别现实和幻想,利用这一点,我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我播放一段展现海底世界的视频影像,绚丽的色彩、变化无穷的神秘海底,再加上轻轻的背景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们一下子就进入了状态,主动积极地和我一起开始了接下来的美术活动,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创设体验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做游戏永远是快乐而有趣的。在欢快的游戏中,学生亲身体验到主题活动,并有意无意地观察到主题画面,在脑中留下生动的人物动态形象。学生在活动感受、形象感受、记忆感受最鲜明时,只需稍加选择,就可确定自己的画面。如在教《泡泡乐》一课时,我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吹泡泡”。学生非常高兴,一遍一遍蘸肥皂皂液,一遍一遍地吹,为的是一次比一次吹得大,吹得多。他们努力地扇起泡泡,希望泡泡在空中飘浮的时间长一些,欣赏着透明的泡泡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不断变幻的色彩。全班同学在尽情的游戏中,亲身体验到蘸肥皂液、吹、扇等生动的动态,亲身感受了做游戏的场面。学生从开始游戏到选材、构思以至无拘无束地完成作业,整个课堂活泼自由,激发了表现形象的灵感,培养了对美术课的情感,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生活中处处有美,难的是怎样从生活中捕捉美和体验美。小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正处在发展阶段,教师要能思考并创设体验情境,多角度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教湘版二年级上册《影子大王》一课时,我选择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带领学生到室外,在阳光下找自己的影子,体会身姿变化带来的影子造型之美,相互描绘、加工、美化影子,创作出多姿多彩的“影子画”。这样的教学,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学生体验到了“美”的乐趣。
  三、创设童话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爱听童话故事的特点,巧设情境,感染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审美活动与审美教育得到健康发展。如在教《做头饰》一课时,我绘声绘色地为大家描述《咕咚》这篇童话。学生的情感渐渐溶入了故事情节,故事讲完了,他们一动也不动,还没有从故事情节中走出来。我稍停片刻后宣布:今天,我们来做故事中小动物的头饰,做完后,我们来表演刚才的故事情节。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沸腾了,都忙着精心设计自己的角色,极大地激发了创作热情。我发现学生们所设计的头饰极为符合故事情节的需要。接下来的情境表演,更是声情并茂,成为本课的又一个亮点。我想,同学们在这节课里所得到的不仅是一个精美头饰的绘制方法,更是对真、善、美最深切的体验。
  四、创设展评情境,升华学生美术学习情趣
  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存在着迫切地想知道结果的心态,总希望自己的作业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因此,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创作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黑板上、实物投影仪上,予以展示。
  在教学湘版三年级上册《玩偶大本营——手指偶》这课的结尾,我安排了学生拿着自己的指偶上台在投影仪下表演,有的是一个上台,自编自导;有的是一个小组一起上台,你编我导;有的一只手上套了五个指偶,投影仪上一会儿这个动,一会儿那个动;一会儿你的手伸进来讲话,一会儿他的手又来接话了;一会儿是动物在讲话,一会儿是主人在发言,好不热闹,一节课就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很显然,学生在投影仪前找到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天地,他们可以毫无拘束地在这片天空里遨游,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与魅力。在这一过程中我对突出作品及时进行分析、点评、表扬、鼓励,对学生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出,帮助更正,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技能、审美能力,学生学习美术的情趣也得以升华。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教师创设“广泛的文化情境”。这一要求的提出,不仅使美术教学从过去单纯的“技能技巧”课上升为“文化课”,而且给广大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因此,美术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在教学情境设置阶段既要全面了解学生、了解教学内容、了解教学资源和技术,又要了解自身的特点,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情境和活动场景。同时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现有教学资源,加强学习,关注生活,广泛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习兴趣对中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可以从明确学习目的,增加成功的体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耐心地对待教学工作及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这五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中学生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一、引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向世人阐述了学习兴趣的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贯穿于教育的不同层次阶段,教师应把目标定位在“基础性”上。我在《机械基础》多年教学中摸索出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而不发,宽松动情  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思维这只“小鸟”,同时又不使它感受到束缚,从而唱出美妙而动听的歌声。这要求教师的讲解、设疑是“开而弗达”,“引而不发”,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  例如:在机械基础第六章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