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化人口素质的基本内涵

来源 :中国人口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c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高新技术飞跃发展的世纪,要实现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必须同时实现国家、社会、制度和个人的现代化。本文从现代化对人口素质的要求入手,分析了现代化人口应具备的条件。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上海市历次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上海市流入人口的滞留态势进行类似生命表方法的时期性比较分析,揭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和深层次特点。
本文对近期中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现有的收入水平下,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制度给老年人提供了较好的保障。但由于出生率下降,今后家庭养老保障将无法维持,需要建立正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需要;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项目需要进行改革;对农村居民托付的养老基金,政府应明确承诺正的实际回报率,以保证投保人的利益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养老保险项目。本文还提出应对目前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使老年农民能够利用出租或转让土地得到的收入弥补养老金的不足。
本文通过国际横向比较和中国人口发展的纵向比较,从定量与定性两方面分析人口零增长与老龄化之间的关系。中国已经进入人口低增长阶段,常把人口零增长作为人口发展的终极目标,很少关注老龄化与实现人口零增长的关系。按中方案预测,2045年中国将经过人口零增长点,21世纪未期将有可能实现相对人口零增长城。同时,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升高,且与实现人口零增长域直接相关。
本文利用1997年北京市外来人口普查资料和有关调查统计资料,以极具典型和代表意义的北京市为例,对大城市外来劳动力的群体特征、外部就业环境、城市的潜在需求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如何认识中国现时期这一重要人口现象作出了理论思考。
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嫁娶和招赘两种婚姻形式。由于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因素的影响,在农村中嫁娶式婚姻占绝对主导地位,而招赘式婚姻则非常少见。本文利用陕西省略阳县和三原县的调查数据,对于应时性和制度性两种类型的招赘式婚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
本文根据1998年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江苏省高龄老人的婚姻、家庭、性格和精神需求、生活自理能力、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健康状态。
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也要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以后生第二个孩子。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民族素质,在少数民族中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由各自治区或所在省决定。
本文对1980年的总和生育率为2.31提出质疑,认为应在2.5~2.8区间的某一点上;80年代的生育率波动原因是国内外人口学家和计划生育工作者长期纷争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认为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构成波动的根本原因。本文还对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本文提出用队列生育年龄因子作为度量生育水平的基本指标,建立生育的时期指标和队列指标的关系,从而分解出年度的生育时期变动系数。并通过计划生育率估计年度的计划生育变动系数和分年龄的绝对超生率、既往瞒生率和控制调整率,为分析、制定、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和动态监测计划生育的执行情况提供定量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