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饕餮“夏”之宴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hua21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份,武夷岩茶的毛茶粗制阶段基本结束,众多毛茶(初制茶)已粉墨登场,茶友们也抢“鲜”进行一场武夷岩茶毛茶的饕餮盛宴。
  15款不同品种的武夷岩茶的毛茶,均经过一道轻焙火处理,分成三组,一群茶友相聚鉴赏,茶学专家陈荣冰先生为这些毛茶进行品鉴并打分。
  茶品:水金龟、高山水仙、水仙毛茶、岩水仙、百年野茶、水帘肉桂、肉桂、半天腰、黄观音、向天梅、金钱、雀舌、北斗、七里香、佛手
  评分方式:分三泡进行品鉴,干看外形,湿看内质。此次审评的分数在95分以上者鉴定为优质岩茶,品鉴分数仅供参考。
  操作程序:第一泡:冲泡1分钟后闻杯盖香,看品种香气是否纯正,何种香型;约2分钟时,倒出茶汤于审评碗中,看汤水是否纯正、醇厚,回甘如何,香气是否与杯盖一致。
  第二泡:以第一泡同样的方法冲泡;两分钟时闻其杯盏香,与前次比较,看香气是否一致,判断香气的强弱程度;三3分钟时倒出汤水,看奠汤水色泽及汤水的香气、醇厚度、回甘情况。
  第三泡:与前两次冲泡方法基本一致;三分钟时闻其杯盖香,与前两次香气比较,判断其香气的强弱纯正程度;五分钟后,倒出汤水,看其色泽,品其汤水。与前两次比较香气、醇厚度回甘情况,以判断耐泡程度。
  
  水金龟:干茶条索紧结弯曲,散发淡淡的花香。此款水金龟在内质方面表现活跃,第一道至第三道的水变化富有层次感;汤色橙黄清澈;香气清雅;水较厚,入口粘滑;杯底香气极好;叶底肥厚。
  综合评分:96分
  
  高山水仙:其条索肥壮,色泽绿褐油润,干茶散发着淡淡的火味。一分钟闻盖香,水仙特有的花香显;第一水茶汤滋味醇厚并带有淡淡的枞味,岩韵显,回甘清爽;汤色橙黄;三水表现平稳,极为耐泡;叶底厚软富有弹性。
  综合评分:96分
  
  水仙:干茶条索较为粗壮,色泽墨绿带润。干香高。此款水仙毛茶的香气是淡雅的花香和青草香;滋味醇和,水稍显薄,在口中停留数时,稍有苦涩之感,青草香融入口中;汤色橙黄透亮;叶底绿底红镶边,叶脉浮于叶面之上。
  综合评分:94分
  
  岩水仙:干茶有淡淡的火味。颜色较深,在四款茶中火功相对高。冲泡后火香高,花香高扬;汤色橙黄;一水滋味相对涩底,舌头两边收紧,有涩感;二、三水涩感转弱,水渐渐顺滑醇和;叶底收紧较为粗老,略有杂味。
  综合评分:93分
  
  佛手:干茶有股甜甜的干菊幽香。一水清香显;汤色金黄;滋味醇浓回甘,咽后齿颊留香;叶底软亮、有光泽。
  综合评分:95分
  
  水帘肉桂:产区为武夷山水帘洞,属于武夷正岩肉桂。外形条索匀整卷曲。色泽褐绿润,干茶嗅之有花香。冲泡后的茶汤具有桂皮般的香气;入口醇厚,肉桂香充溢口腔,三道水均“岩韵”十足;茶汤橙黄清澈;叶底匀亮,呈淡绿底红镶边。
  综合评分:97分
  
  肉桂:此款肉桂干茶叶片较青,青蛙绿显,条索稍为粗松,冲泡后清香较显。由于是经过轻焙火,此款肉桂在滋味方面青味较重,品种特征相对较显;汤色黄亮有光泽;叶底舒展而肥大。
  综合评分:95分
  
  半天腰:武夷山传统五大名丛之一,原产于九龙窠三花峰之第三峰绝顶崖上。干茶条索紧结弯曲秀美,有较为轻微的焙火果栗香,仿佛妖娆纤细的身姿散发着淡淡的“妖”气。一水过后,香气呈现出特殊的地域香;茶汤显厚,汤色在第一道至第三道均是橙黄透亮,回甘快而明显,岩韵显;叶底鲜亮。
  综合评分:95分
  
  黄观音:条索短实紧结,色泽褐黄绿润,干茶香气清爽芬芳,表现极为突出。出汤后,汤色橙黄清亮,香气非同寻常,盖香、杯底香气都很宜人;滋味清醇,水相对较薄,略带涩感。此款黄观音的香有先声夺人之势,但在滋味方面稍有缺陷,整体表现优异。
  综合评分:97分
  
  向天梅:属于武夷岩茶名丛,以茶树叶形命名,原产于北斗峰,现已被引种。此款向天梅条索短细紧实,干茶火味较重,有培火过高之嫌。第一水汤色橙红,水较厚,入口有焦火味;第二、三水汤色转淡,滋味醇和,入口弥加顺滑;叶底较为粗老,颜色较深。
  综合评分:90分
  金钱:属于武夷岩茶名丛,以茶树叶形命名。黑褐色的条索稍显粗松,干茶散发着幽幽的焙火香。第一水滋味浓郁。火味较重。舌面微有涩感;二、三道水表现突出,岩韵显;叶底由于火功较高,叶片较为紧收。
  综合评分:95分
  
  雀舌:武夷岩茶,因叶片长得像小鸟的舌头而得名,属于小叶种茶。干茶外形均整。条索纤细紧结,干茶花香沁人心脾。此款雀舌在此轮数款岩茶中表现最好,三道水香均表现不俗,杏仁暗香显;滋味甘醇,富有变化,雀舌品种特征显,三水汤色呈递进式变化;叶底油绿柔软,微微舒张。
  综合评分:97分
  
  北斗:干茶条索紧致呈青褐色;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顺滑、汤底厚、回甘快。舌底生津带有枞味,正岩品种特征显;叶底软亮有光泽。
  综合评分:96分
  
  千里香:武夷名丛之一。条索匀整紧细,色泽乌润带黄。第一水,茶香在水刚刚;中入杯中的瞬间苏醒。品种香显,水质较薄;第二水,内容物渐渐释出,滋味清醇饱满,回甘明显;汤色橙黄清亮;叶底舒展,红绿相间,散发的茶气有种不甘心的刺激感。
  综合评分:96分
  
  百年野茶:此款野茶树龄有百年历史,外形条索较显细短,干茶花香淡柔;滋味醇厚,汤色金黄;叶底柔软,光泽度偏低、偏黄,制作出的红边明显。
  综合评分:96分
  
  总结:三轮品鉴下来,这15款岩茶毛茶整体表现不俗,能较好地从滋味和香气方面诠释出武赶岩茶的“岩韵”。现场茶友们也认识了很多武起山小品种岩茶、他们更期待经过后面阶段的精制,成品茶应该能带来更多的惊喜。
其他文献
2010上海世博的台湾馆深受瞩目,其中精湛的茶艺文化展演更令人印象深刻,当时提供赞助的厂商正是近年以茶器闻名两岸的“陶作坊”。  创办人林荣国毕业于台湾师大工教系,主修陶艺制作却没有“专心”当一位陶艺家。反而在1983年创立“陶作坊”,专业于茶器与生活陶艺的开发。历经近30年的努力,如今已建立一套完整茶器架构的王国,不仅深受两岸茶人的喜爱,更扬名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十数个国家。今天的“陶作坊
期刊
“如果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么,微博,就是一个偌大江湖。它在线上,也在线下,运行于光速的网络之中,又潜藏于每个人的心间。”对于微博,一本流传甚广的《微博秘笈》如是阐述。  从2009年出现至今。微博一路高歌猛进,以傲视网络群雄的姿态闯进了人们的视野,改变着人们了解世界,甚至沟通与交流等方式。据权威机构统计,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已突破6500万个,2011年将突破1亿,
期刊
这个时节,绽放一季的烂漫早已鲜艳褪去,大雨初霁后的田塍园径旁,依稀可以看到零落成泥的花瓣残骸,这是种无奈,尽管我们都想极力去挽留。毕竟,道法自然,自然的季节更替并不因人的情感和意志而停滞或推延,该去的终究要去,该来的终究是会来的。花褪残红青杏小,红残的去牵引了绿葱的来,一个的结束又带来了另一个的开始。大自然的化迁尚且如此,人类历史的递嬗又何尝不是如此,更何况是一种茶和一个小山村?当然,人生亦复如是
期刊
“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在元泰茶业总部会议室靠墙而坐的矶渊猛,翻译每向他介绍一个到场参加中日茶界红茶交流会的嘉宾,他都从座位上站起来,谦恭地用日语向来者问候。  这个来自东洋的茶文化学者,在日本是一个人气很高的“红茶达人”,曾出版红茶专著40多部,并且每年都受邀到全国(日本)各地开讲座140多次。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才刚刚结束为期2天的福建三大工夫红茶核心产区的考察,连夜赶回福州,下车时已经是凌
期刊
愚公把两座大山移开,他的儿子们从此不必再绕路上学;后羿射日,不忘留一颗太阳给人们取暖;佛洛伊德想从孩子的睡姿猜出他们渴望的生日礼物,所以完成《梦的解析》。除了怀胎十月,男人做的并不比女人少。  所以,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各位女士,不管是为父亲、丈夫还是男友,都要泡一杯别致的男士养生花草茶,为自己爱着的或爱着自己的“他”送上最温暖的感动。  所以,在繁忙的生活工作间隙,各位男士,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
期刊
老铁壶煮水    睡个饱饱的懒觉,感觉神清气爽,许久未见的阳光又偷偷溜进了茶室,停在茶几上就像一只大白天窝在沙发上的小猫懒洋洋地一动不动,雪白的看得人犯困,或许这就是我喜欢在午后喝茶的原因吧。  品鉴需要纯净,包括心灵。有没有那么玄我不清楚,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认同,就是水一定要纯净,纯净的水可以保持茶的本质味道,而煮水的器具也要适当地讲究。不要以为品茶品的只是茶,茶之所以会形成一种文化不仅与其独特的
期刊
茶为国饮。  中国人发现茶、利用茶的历史几乎同中华文明一样璀璨悠久。自唐代起,以陆羽《茶经》的问世为标志,中华茶文化渐成一个独立完备的体系,并其后又历宋元、明清干余年的创新与发展,凝结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隋珠和璧”。  当中华茶文化东渐日韩时,开出了日本茶道、韩国茶礼两朵“新花”,饮茶习惯更是随着丝路上远去的驼铃与风帆,播撒到世界的其它角落。  在浩浩汤汤的茶史文明长河中,40年,不过是浪
期刊
海峡东岸总是寄托着茶人浓浓的相思,延绵的阿里山孕育了许多让人耳熟能详的佳茗。越来越多的茶友醉心于台茶,特别是摇曳生姿的东方美人和红浓香醇的台式红茶,总是令人浮想联翩。本次品鉴特备东方美人、台茶18号和台茶21号三款茶品。让这盛夏的午后,红韵十足。    北埔宝记东方美人(2010冬茶)    茶品名片:东方美人,对于此茶,内地的茶友恐怕是既熟悉又陌生,它不仅是台湾独有的名茶,还是台式乌龙茶中发酵程
期刊
把它轻轻地捧在掌心,凝眸,凝思。  一颗颗灿若星辰的银色斑点,星罗棋布在凝重的釉面上,犹如繁星闪烁的宇宙,苍茫而寂寥,深邃的让人的神思漫无边际地游走驰骋。  那道幽深的釉色,仿佛带着深沉的沧桑,夹杂着缥缈的斑驳。釉上的斑斑点点浑似一只只星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低诉着掩埋在记忆深处的前尘往事。它的荣光只属于千年前那个斗茶成风的时代,上至九五之尊,中至诗礼簪缨,下至草民野夫,都习以为常地看着素白
期刊
紫砂名家徐汉棠在《谈石瓢》一文中说:“石瓢在我们行家来说是一跌不破的形(还有掇球、仿鼓、掇只等)。意思是说这些形很受行家喜欢,虽历经几百年还是推崇倍致,并可能一直延续下去。”徐先生的话可做两层理解:其一,石瓢等紫砂壶造型极简劲而不简单,耐人琢磨,给人隽永的回味;其二,经典也给后人极大的发挥空间。每一代制壶人都可在经典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理解而有所创造,曼生石瓢、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如是等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