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要走正路等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fe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心来源于哪里?
  (2009年第1期《2009-2020让梦想照进现实》)
  
  面对未来,我们今天的预测是否毫无意义?答案当然是否定的。70后之前出生的人都对“四个现代化”耳熟能详,对翻两番记忆犹新,如今2020年又以翻两番的目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壮丽的美景,“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但是,很显然,数字不能代表一切,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人们有理由怀疑小康是谁的小康,是所有人都能共享的小康,还是依然局限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相信应该属于前者,但是要有保障。
  今天的中国,面临的绝不仅仅是物质的匮乏,更多的是道德的下滑、制度的缺失和信任的丧失,中央的救市计划一出台,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计划对中国内需的拉动作用,而是又会培养出多少贪官,虽然政府再保证将加强监督,但是,依然无法彻底打消人们的疑虑:“三鹿奶粉”事件给中国食品乃至中国制造所带来的危害至今尚未消除,因为它直接挑战了人类社会的道德底线;中国海军的护航军舰刚一出发,就引来外界“中国威胁论”的解读,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依然有待得到世界的理解和认同。
  小至个人,大至国家,信心是成功的前提,但面向未来长远发展的信心更多的取决于更公平的成长机会。尤其是在克服经济危机的过程中,除了经济,惠及长远的工作还需要做很多。这也是温家宝总理为什么说“收入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时,但是教育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生”。像教育改革,任何规划天然就是长时段的,至少是解决好下一代人的成长。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王大鹏)
  
  法治变革的立法迷思
  (2008年第26期《法制变革的“中国经验”》)
  
  1979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人治与法治》,这是“文革”后最早明确提出法治的文章。直至1995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至1999年建设法治国家被写进了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30年过去了,而今“法治”已经成为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黎民百姓,都经常提起的一个词,法治建设确实可谓成就斐然。在公法领域,我们颁布了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等,使民告官成为可能,在私法领域,法律也是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民法通则、公司法、合同法以及去年颁布的物权法。可以说,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回首30年的法治建设,还有许多有待反思的方面。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伴随着法治建设的往往是轰轰烈烈的立法建设,给人以法治建设似乎就是立法建设的错觉。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有法可依”而使得法治建设呈现出更大的立法性的话,那么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立法建设显然已不能继续在法治建设中单兵突进。而必须配以司法建设,比如,尽管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指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但30年过去了,法院的地方化和行政化依然为人们所诟病。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国目前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包括《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20多部,但依然不能保证我们的食品安全。可悲的是,问题奶粉的受害者至今也还不能通过法院来表达他们的诉求。显然,司法已经成为法治木桶的“短板”。如果法律只是停留在纸上,而不能通过司法活起来,进而保障公民的权利,那法治的意义叉在哪里呢?由是观之,法治变革,在增加立法数量和提高立法质量的基础上,更要完善司法,积极推进司法体制的改革。
  (焦守林)
  
  控烟要走正路
  
  2009年,中国将全面实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11条的规定,在烟草包装中使用图片健康警示,使全社会包括识字不多的人也能方便地理解烟草的危害。
  绿色奥运的举办、美国两大慈善基金“布伦伯格”、“比尔·盖茨”启动在华控烟项目,这些都使中国扭转每年因烟害而死亡约1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的局面有所改观。然而就在新政实施前的去年底,笔者却在某杂志上连篇累牍地读到3篇关于烟草的文章。
  先是中国工程院朱尊权院士表示,“全面禁烟还不符合我国的现实”,“显然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就目前而言,“‘减害降焦’应该是我国唯一可行之路”。朱院士还说:“受‘吸烟有害健康’舆论导向的引导,目前国内在宣传报道上说吸烟有害而不提有益。”随后又详细报道了某烟草公司要在中国实施控烟公约的挑战下,“减害降焦”;“发展核心竞争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等等。
  首先我要说,中国应该实行禁烟的范围是指公共场所,而不是公共场所以外的地点,其目的是防止非吸烟者受到二手烟害。而“减害降焦”的观点,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全面否定。对烟害国际已有公论,减害的根本路径在于戒烟,何谈“舆论导向”?
  目前,中国控烟工作做得远不够。中国是世界上仍将烟草销售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的绝少数国家之一。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烟草总公司是一个大门两块牌子,烟草专卖使各级政府得以充实财库,政府将维护人民健康和推展烟草贩卖的矛盾职责集于一身。有关农村建设的重大方案,对农村严重的烟害只字不提,县市地方出台的卫生健康工作计划里也绝少关注相关方面。
  控烟工作要真正让人民的健康得益,2009年只是一个开始。
  (臧英年)
其他文献
在我所居住的城市墨尔本,走在街上耳边能听到最多的一句表述,无疑就是“how are you(你好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互道“how are you”。我也一次次地对不同的人——熟识的、完全陌生的——送上“how are you”,一次次地越来越熟练而自然。  一直到一周前的那个晚上,我受邀参加在本校召开的一个学术会议。晚宴上,我不经意目睹了这样一幕:当一位教授对一位新加盟的女教员道上“how a
当去旧金山迎接奥运圣火的学生不是被使领馆组织而是自发地参加,当美籍华裔科学家的所谓间谍案不再对中国留学生的心理造成集体困扰,正是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日益富强文明,散布海外的3500万华人日益自信于世界之时。    以1978年12月26日邓小平决定恢复向美国派出首批52名留学生为肇始,当代留学潮走过了30个年头。在过去的一年中,美驻华使领馆共发放学生签证5.1万个,同比增长52%,留美学生占当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古诗词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內容,古典诗词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我们去深入理解和广泛传承。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诗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有着强烈的现实功利性,这与诗词教学本身的目的是完全偏离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展开深入研究,并努力探索出一条诗词教学的全新道路,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提升学
从核试验到权力重组,朝鲜最近掀起的风暴中,军方鹰派更多的是扮演执行人角色,风暴眼恰恰就是金正日本人。    继朝鲜5月25日再度抛出核试验这张“威吓牌”后,有关朝鲜还将在6月16日美韩华盛顿峰会前后试射中程或洲际弹道导弹的消息已是满天飞。但这一切都比不过韩国国家情报院确认的一条消息的爆炸性:金正日三子金正云被确立为接班人。  金正云继承说由来已久,有才华却不那么忠诚的金正日妹夫张成泽去年的复出,就
近年海南高速发展,各种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纷纷上马:各种大型项目亦纷纷开发,这次大水灾“检阅”的结果令人忧心忡忡。每一个项目都有漂亮过关的环评报告,但偏偏它们成了“拦水坝”,成了“内涝推手”。    “当看到一张张家园被毁的相片时,只能问一句,难道我们要成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国际旅游岛吗?”10月大水灾过后,宝岛海南不乏反思之音。灾后一个月,本刊记者前往海南,我们希望找到一个答案:面对水灾,为什
相对于近年日本学生的无竞争入学状态,中国学生几乎从小就开始经历激烈竞争,日企若能从每年近2万新毕业的在日中国留学生中吸纳合适人才,将有助于其保持活力和海外竞争力。    10月13日,专门针对在日留学生的合同企业说明会在东京池袋太阳城举办,1004名参加者中,中、韩两国学生占比超过九成。尤令日媒感兴趣的是,对中日关系前景的考量似乎并未成为影响中国留学生在日就职的主要因素。类似于“如能在日本的企业工
在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起起落落,再加上经济增长模式的固有问题,中国经济面临诸多问题,所以今年经济领域的改革力度很大。从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到打压房地产,中央政府都摆出了不同于往日的决绝姿态。央地矛盾则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日益激化。  近年,媒体报道常用银行、地方政府被房地产裹挟字样,似乎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很多行为都出于无奈,而银行和地方政府确实有很多无能为力的地方。但这次清理地方融
在整个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若保持目前的模式不改变。不但在违规征地过程中以牺牲当地农民利益为代价,清远亦将不可避免地走上珠三角地区先工业化再城市化,先污染后治理,先引进后移出的老路。  阳光暴晒着土地,地上是矮小的桉树苗。“复耕复绿又有什么用?要也要不回来,推平了种也种不了了。”8月2日,潘许荣站在地里说。2005年,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政府从新潘屋村违规征走208,87亩地,其中包括120亩基本农田。
农民一看是“50年大旱”,觉得现在抗旱已经晚了。即使浇过一遍地,以后一直风调雨顺,每亩地多保住50~100斤麦子,将来售麦赚来的钱与浇地费基本持平,再搭上人力也划不来。政府跟农民说这次抗旱浇地不掏钱,但农民们怕政府“秋后算账”。    至今持续100多天的北方8省大旱,让人想起整整一年前,那场席卷大半个中国(包括河南)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它给全国造成了1516.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老百姓常说
2004年,北京大学教授丁元竹主持的一份调查报告,预测2010年前中国有可能发生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危机,最有可能发生的领域为社会领域。  现在,2010年即将过去,让人惴惴不安的重大危机并没有发生,不仅如此,中国经济在过去一年继续保持高增长,并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47%的美国民众认为目前全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是中国,而认为美国经济仍然居世界之首的仅为20%。尽管中国谦虚地辞谢了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