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e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内因出发,同时创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并辅以正确方法的引导,从而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培养 探究能力
  
  新课程的最大要求就是要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的自主探究。科学探究活动在物理课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初中物理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机会,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把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如我在教初中物理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在家寻找一些能够发声的简单物体,如木片、梳子、铃铛、鼓、口哨、笔套、橡皮筋、纸盒等,并把它们带到课堂。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摆弄这些器具并使其发声,学生用敲、拨、拉、吹、弹、摇、拍等方法,都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声音的世界”,由此进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情景导入。然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物理探究角色。学生通过看、听、摸,动手做各种发声的实验,然后经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物理结论: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了解这一规律后,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如让学生用手触摸自己讲话时的喉咙振动,观察和解释蝉鸣现象等。物理知识和物理科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相关课堂教学前后,我都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如观察水的沸腾,“神舟”七号发射升空之际,布置学生收看电视并通过媒体收集信息,了解航天员的工作生活情况,等等。这样,学生手脑并用,兴趣盎然。
  
  二、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让他们在科学探究中去体验、去学习、去感悟,从而真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习“光的折射”一节时,我为每一组学生分发了一烧杯热水(热水的水雾可用于显示光在空气中的光路),一只激光手电筒,一张硬白纸片,一只空塑料杯,一只长吸管等,让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结合自习,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得到的结论比平时单纯由教师演示得出结论要好得多。学生探究实验后,在总结交流中共提出了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探究结论:1.光线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改变传播方向,且偏向法线;3.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随着增大;4.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时,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5.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且偏离法线;6.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时候,没有光线进入空气;7.光斜射到空杯底某点,慢慢加水后,光斑的位置发生了偏移;8.斜插入水中的吸管看上去向上弯折了;9.竖直插入水的吸管从上面看上去在水中的部分好像变短了,而从旁边看过去好像变粗了……真是不探究不知道,相信学生在这样的活动后所获得的知识,一定会比常规的学习方式所获得的有质的升华。我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宽松、活泼的学习情境: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或对教师的观点进行置疑,随时讲出自己的探究体会或好的解题思路方法;容忍那些与众不同、行为古怪、有独创性的学生;鼓励学生指出教师的不足,修正教师的错误,战胜教师,超越教师;有计划地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创设师生互动、生生齐动的氛围。
  
  三、重视引导,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学生探究的问题提出后,在进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和分析与论证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自始至终起好引导作用,不能袖手旁观。首先要采取“扶”一把的形式,充分利用填空题和思考题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要探究的内容进行搭桥,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思维,缩小学生的探究范围与探究难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较快地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与发现者,增强科学探究的信心。在扶的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引”的工作,教师可把已经设计好的实验(可以是完全正确的设计方案,也可以是正确、错误兼备的方案)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设计原理,进行正确的探究判断,形成与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如在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提出可能的因素(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物体运动速度)与实验方案,但故意不讲要采取控制变量法,让学生自行判断、分析、实验。最后教师还要采取“放”的手段,在出示观察对象,提供实验材料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如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教师先进行演示,移动蜡烛和光屏让学生看到放大的像、缩小的像和看不到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才能分别得到放大的像、缩小的像和看不到像?什么情况下像是正立的、倒立的?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让学生自己大胆地进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科学素质的人。教师要重视引导,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11.
  [2]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2,2006.02B.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学物理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本文作者找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本文即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问题 解决方法    经过调查和分析,笔者发现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且带有普遍性。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总结,笔者找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以应试为中心,无视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比,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考试,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
生活处处有地理,生活时时有地理,每一位学生都生活在地理环境的时空变化里。生活的地理“活”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实”而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广”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生活的地理知识“散”而不系统,“土”而缺少理论的指导,“浅”而没有钻研的深度。整合中学地理与生活知识,坚持教学“生活化”原则,非常吻合《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
会议
多数物理习题条件比较明朗,学生容易进也容易出。但有的物理习题条件隐藏得深,学生读来读去都进不了“门”。如何引导学生解读物理习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教会学生“破题”的关键。  例一:图1中AB是半径为R的圆的一条直径,该圆处于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与圆面平行,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在圆周平面内,将一带电量为 q的小球从A点用相同的动能抛出,抛出方向不同时,小球会经过圆上的不同点。而在这些所有点中,小球到达D
摘要: 教学语言是师生课堂交流的工具,是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也是表现各种能力的一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已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谈点看法。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    教学语言是师生课堂交流的工具,是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也是表现各种能力的一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许多学生往往是懂得道理却表达不清楚
实验发现,不论一类卷烟还是二类卷烟,随着烟丝中水分的提高,整丝率变化率均显著增加,即抗碎性提高。一般适宜的卷制水分应为:一类卷烟13℅,二类卷烟13.5℅左右,不宜过低。卷制过程中
美国铸造学会100周年年会及96铸造展览会于该学会的诞生地费城举行。介绍了会议概况及会议和展览会的主要内容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ry Society and the 96 Foun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