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wq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关键一项教学任务,是训练听、说、读、写有效的教学形式。笔者从培养阅读兴趣,布置阅读任务,以读为基础,让读为写指路几个方面浅谈培养阅读兴趣。
  【关键词】兴趣;任务;读写
  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部语文教学过程的轴心 ,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过:“十年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那么,在新课标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学能阅读力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巧设导语,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创的脑力劳动过程,仅有教师的自觉的思维行动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动脑筋,让学生的思维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激发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的兴趣,就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就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去读的,就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去读的,那么,阅读的效果一定会很好。优美生动导语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美的情境的创设,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我在教《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一定会记得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是啊,宇宙之大,光怪陆离;天地之广,无奇不有。在欧洲西班牙港以南的海滨高原上,有一个世界罕见的沥青湖,湖里的沥青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天采出五十吨,明天这巨大的窟窿就会自动填平,这个自然之谜,科学家们至今还在探索之中。无独有偶,在亚洲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处也有一个神奇的湖,它是“旱鸭子”的乐园,不会游泳的人尽可放心地仰卧水面,就像这杯水里的鸡蛋一样,随波漂流(边说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盐水杯放入鸡蛋),不必担心会被淹死。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要知道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死海不死》,我们一起到死海考察一番。学生霎时愣住了,眼睛直盯着我,都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没等我说完,学生已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听到这样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学生精神不由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善于选择恰当的钥匙,不断抓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它转动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
  二 、带着问题去读,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也有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 ,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 。古人的这些理论和实践都给我们以启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有助于把握文章主题,便于学生研讨, 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良好兴趣。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不必要求标准答案,循循善诱肯定其合理的一面,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如我在上《散步》这一课时学生对文章主题有不同见解,有的同学说,这篇课文反映了一家人的和美 ;有的同学说,文中父亲孝顺奶奶,奶奶心疼孙儿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主题; 还有同学说,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中年人肩上负担最重等。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激情高涨,我及时的表扬了他们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究。
  总之, 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 学生创造力有效方法。教给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质疑,辅以教师的点拨,就能达到“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三、以读为本,实现生本对话
  教育家波莉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读”是阅读教学的根,课堂教学要“以读为本”。如果没有充分的读作基础,何谈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不加理解他们对问题的做答,也只是肤浅的猜测与推断。所以,教师必须把充足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读书。如教《紫滕萝瀑布》一文时,我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内容,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去品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让学生以感性的体验去替代理性的分析,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语言,将课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我采用了扫除阅读障碍的默读;进入教学情境的齐声朗读;带有个性品悟的精读;师生共同探究文本的研读;还有咀嚼情感的品读。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走进文本,充分和文本进行对话,理解、品读作者的情感。使学生感受课文中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谋篇,感人的情境,严谨的层次,乃至优美的音律,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以读促写,让读为写指路
  “学了知识不运用,等于种地不播种”。 有的文章在构思上巧妙,立意上新颖,谋篇布局又独具匠心,我就引导学生分析其巧妙之处,新颖之处,独具匠心之处,强化语言的学习和积累,积极鼓励学生将学过的优美词句及时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不断地把他人语言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仓库不断地充实丰满。如《春》这篇文章中有不少凝炼生动的词语和精彩动人的比喻句、拟人句值得品味。在教学中我先将课文中“春雨图”的评析、品味写成文字印发下去,在课堂上引导同学们去对照文字资料逐句品味这“妙不可言的春雨图”,引导他们抓住关键词语来品析文本,感受“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气氛”。有了教师的示范,同学们写出来“勃勃生机的春草图”,“万花竞艳的春花图”以及“轻柔的春风图”,有效的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困惑,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分析课文时,指导学生揣摩课文的谋篇布局、构思立意及语言表达等的妙处,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段落,一个情节或者一个侧面等进行说和写的练习。这样,学生不仅较深入地理解了阅读文段,还学到了许多写作技巧,收到一箭双雕之效。
  总之,在阅读这块神圣的领地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细心指导,不仅能促进学生触发语感、领悟语境,而且能陶冶情操和锻炼写作,让他们充分享受真知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说过:“爱是最好的老师,爱是最好的教育。”的确,爱心是当好一个班主任所必须具备的先决的条件。“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迪,让我深深的认识到班主任对学生要有真挚的爱,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一扇扇心灵之窗,优化教育的效果。曾经有人这么说;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把教师对学生的爱
期刊
什么是快乐?快乐是靠感觉的,快乐是靠体验的,快乐应属于每个孩子、每位教师,快乐是每个人的权利,我们要去寻找快乐、去创造快乐。孩子的快乐就是做游戏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和环境的主人。福禄贝尔称他的幼儿园为大花园,幼儿是花草树木,教师是园丁,他倡导不同地位、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融合在一起游戏、孩子是快乐的、教师是快乐的,幼儿园是提供快乐的花园。这里有花香,这里有鸟鸣,这里有涓涓溪水,这里有自由发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如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本土的自然与社会资源,化自然与社会资源为课程资源,形成可操作的活动主题与操作模式,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 课程资源;本土资源 课程主题  我校地处全省闻名的“果蔬之乡”云台农场。农场盛产瓜果蔬菜和花卉种苗,是优质瓜果蔬菜、花卉种苗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的
期刊
人常说:写作要有素材。这里所说的素材,就是指作者在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尚未经过集中、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的原始材料,即留存在作者记忆里和笔记中的、比较分散的、紊乱的原始材料。这些素材,经过作者匠心独运地提炼、加工,写成文章,便可成为生活的整体反映。当然,素材有直接素材与间接素材之分。  直接素材,就是作者在亲身经历的社会生活中直接遭遇、直接感受、直接观察体验所积累起来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事件、
期刊
【摘要】正和学生真诚交谈,他们会告诉你许多苦恼。这些苦恼不少属于思想问题,性格问题或习惯问题。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比较复杂。比如,学习中越是想听懂的越是听不懂,越是想记住的越是忘得快;总感到生活单调乏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有时,明知道该干什么,可就是不想着手;即使强迫自己集中注意,也是“眼在黑板,心在窗外”,知道自己成绩下降,可还是看到课本就厌烦。作为教育工作着,我们了解和分析后,除了加强思想政治以外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探索出新的出路。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打开了教室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人做人。“不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就变得枯燥无味。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显然,数学课堂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数学学习。可是,怎么组织、引导学
期刊
根据课标精神,小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一直都是教学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问题。近几年来,有许多新的识字方法涌现出来。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意识字、部件识字等。这些识字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根据多年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实践和分析表明,遗忘率比较高,中下层生更为严重,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生字,忘了前面学过的生
期刊
教语文难,要教好语文更难,这是许多语文老师共同发出地一个感慨。现在有许多的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一上课就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课上了无生气、平静得像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活力,才导致了学生这样的学习状态。每一篇课文都是有灵魂的、有思想感情的、因而它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活动的、流动的。而不应该是僵硬化的、一成不变的。语文教师只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才会有无
期刊
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突出“以学为主”,积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第一,确定初读的基础性地位,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强化初读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整体感悟、积累与运用。一般而言,初读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