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法则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教学方法的革新研究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形式美法则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教学现状的分析,针对当今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个性创意和形式美法则两者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明确了服装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主次关系。并就如何化解两者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服装设计基础;形式美法则;个性;创意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感知,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使人们能够自觉的运用形式美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
  形式美法则适用于任何的艺术领域,在艺术感性的基础上给予艺术欣赏的理性分析。一方面它有助于提升群众艺术欣赏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为艺术的创作中的美的实现指明了方向。
  服装设计作为集艺术美和技术美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门类。形式美法则同样适用于服装设计领域,相比于其他艺术领域,在服装设计中形式美法则贯穿着服装设计的廓形、款式、结构的每一个细节。因此,形式美法则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早在八十年代,服装设计专业进入中国的高教系统中以来,服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一直是《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注重学生对于形式美法则的学习过程中,伴随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忽视,特别是学生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自我个性的发挥。这种相对僵化的教学模式,轻视了服装设计中的本质-----原创和个性。显然,这已经不再适合当下国家所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不符合当下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课程教学中存在缺陷正在日益的显现出严重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我们培养的学生正在逐渐的丧失原创的精神。他们的思维方式始终不能走出思维定势的束缚,不能让自己的思想在自由的天空里翱翔。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国家的未来都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模式。教学模式的改变已到了迫在眉睫,时不我待的地步。
  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形式美法则的教学内容,从某个特定的条件下看固然重要,但是服装设计的创意思维始终是设计的灵魂所在,从客观上分析,形式美法则其实是在培养学生的共性和趋同性方面的能力。而设计的灵魂和生命,则在于每个设计师作品所表达的个性自我。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充当了抹杀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帮凶。这显然是与时代的需求脱节。《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本身确实也客观的存在着这两种矛盾之间的博弈和斗争。这种矛盾在客观上不但让学生们迷茫,也让任课的教师纠结。
  首先必须要明确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正确的培养人才和专业的培养方向。那么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就能够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形式没法则与个性发挥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要打破原有的平衡。在当下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人才的宗旨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和启发学生勇于表达真实自我感受。教师所能做的只是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的激发,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设计和技术完美体现于设计作品之上。而不是通过讲授服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告诉学生如何设计作品。学生再将心中的创意物化为现实的服装作品的过程中,可以自觉的理解和运用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以及其对于服装设计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说形式美法则是具有极大局限性的。它的局限性表现为:给予美的形式设定了几个框架。它在客观上造成了这样的一个假象,脱离了既定的框架的设计就是没有美感的。事实证明,这样的界定是不客观的。
  其次,个性和创意的发挥恰恰是要突破所有的框架,自然包括了形式美法则这个固有的设计框架。只有打破框架才能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自我的設计观念和设计体系,对于学生而言自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服装设计基础》课程过于关注服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其教学的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逐点逐条的讲授形式美的各条法则,并不能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任何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行为,必然导致同学迷失了专业学习的方向,压抑了学生自我个性,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和我们的专业教学目的和本质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如何化解创意思维的发挥与服装设计形式美法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进行《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课程中形式美法则部分的内容我们不能回避,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明确课程的核心重点是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和表达。因此,对于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必须要主观上给予明确的厘清。
  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我们必须要把启发学生的个性发挥和自我设计创意的激发作为课程的重点。对于形式美法则部分不应该在课堂上刻意的强调,而是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中接受和掌握设计形式美法则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也正是我们在摸索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思路,也是当前相对先进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理念。
其他文献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基础,面向应用,对测控专业《DSP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电子设计开发能力,因而丰富了学生的就业方向。  【关键词】课程改革 DSP 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学改革项目;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11.消失的驿站重见天日rn小兴安岭北部,夏秋之交正是一年之中雨水最多的季节.rn昨天,我们把纪盛碑挪到桦树林古驿道边,刚刚回到九站,天就下起了雨.rn所谓“关门雨,下一宿”,
摘要:篮球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具有特色和品位的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兴趣爱好的养成。本文从新篮球观出发,通过分析了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现状,并且提出了一些加强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建议措施,以期能够促进高校篮球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新篮球观;高校;篮球文化;建设  篮球运动不仅可以使高校大学生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身心得到放松,同时也可以帮助高
“问题式教学”它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自主进行,主张将学习“问题”放在某一具体的背景中,为学习者创设富有真实性、复杂性的学习环境,其核心是“问题”的设计--问题情境的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应该具备的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本文强调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同时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求对教育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育中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
大包rn大包因其嘴唇包不住牙齿而得名.俗话说,笑不露齿.大包不行.大包一笑,唇红齿白,露出大片粉色的牙床.大包虽然其貌不扬,却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长大当兵,报效国家.rn长到17
2013年1月13日,“金圣担保·边疆文学大奖”(当时名为“边疆文学·金圣担保文学大奖”)正式设立,并在昆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云南本土的各新闻媒体,如《云南日报》《春城晚报
艾米莉·勃朗特的诗歌多样风格,色彩传奇,无论是在题材上的选取,还是表现手法上都独具特色,创作艺术不仅领先同时代的诗人,充满现代主义的突破传统,具有世界意义,还超越时空,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胃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
摘要:第二语言的习得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语言习得的过程被许多因素所影响,其中包括了学习者的动机和态度等。而在整个过程中,这些因素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产生了不少的变量。学习者之间这些因素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其学习成果的差异。因此,研究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从而激发和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二语习得;影响因素;学习者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