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是衡量学生发展高度的关键指标,在当前教学工作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利于培养现代化综合型人才。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特点,因此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基本目标,实现对教学工作的有效指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将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及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表达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为教育改革注入了强劲的活力,有利于落实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也应该凸显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逐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促进社会发展奠定保障。小学生良好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会对其一生发展产生正面影响,因此对于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明确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确保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及特点,使教学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实施。核心素养的内涵丰富,教师也应该从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摆脱出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增强教学工作实效性。
  一、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括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四个方面,四者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循序漸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使其在语文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使学生能够流畅运用语言表达自我想法;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断提高思维品质,增强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情趣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人文内涵和审美表现;文化修养的培养,则要求不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快良好人格的塑造。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真正解决了教育工作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的问题,为教育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提升中国教育整体水平。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途径。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有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价值,使其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当中掌握丰富的知识,增强实践应用能力,防止出现思维僵化的问题。采用多种方式组织课堂,真正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问题
  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程度不足,是导致教学工作推进遇到阻碍的关键。未能意识到核心素养培养之于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存在形式化问题,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能力素养和情感态度的关注。认为语文教学只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和自我价值实现,不利于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虽然很多教师意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也会对教学目标的达成造成阻碍。在教学中仍旧以自我为主,缺乏对学生自主意识与合作意识的激发,无法满足学生的探究学习需求。不同学生在核心素养发展中的表现存在差异,如果教师未能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将会导致学生表现出较大的不适性,无法跟随教师的步伐开展课堂学习,久而久之失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在评价工作当中,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评价,导致学生的学习潜能无法得到充分挖掘。
  三、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策略
  (一)引导自主学习
  对于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够使学生增强内在源动力,为课堂高效学习打下基础。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因此其学习动力往往来自个人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则应该以兴趣培养作为重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在快乐学习当中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培养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自主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当中引导学生的独立分析与思考,可以构建高效化教学课堂。转变了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能够在好奇心的引导下自主探索新知识与新内容,增强在课堂中的参与热情。比如在《将相和》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内容,并寻找与课文的相关历史资料,使其摆脱教材内容的限制,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缘由等。通过自主学习,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构建课堂情境
  良好的课堂情境,能够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吸引力,消除教学形式和方法单一化的弊端,引导学生提高自身核心素养。教学情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知识以生动的情境画面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降低理解的难度。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在构建教学情境时,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有效衔接,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氛围,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及要求。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依据,能够运用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有助于创造力的激发。比如在《草船借箭》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课件当中播放相关影视片段,使学生感受草船借箭的场景,在声音、画面的共同作用下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元化的展示,真正使教学内容“活”起来,消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无聊乏味情绪,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三)联系生活实际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当中,如果在教学当中与生活脱节,将不利于语文学科特点和优势的发挥。因此,教师应该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素材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可以起到关键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整合与利用,并在生活当中增强自身的观察能力,对生活化资源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学生在熟知的事物当中能够消除对学习的抗拒感,通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激发其创新意识,同时能够在认知冲突当中真正了解语文知识的用途,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生活化教学素材与资源的应用,应该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关联,真正实现对传统课堂的拓展与延伸,使教学工作能够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比如在《传统节日》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借助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元宵节、清明节和中秋节等实施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在家庭当中向父母询问传统节日的习俗,并对传统节日的由来进行探索,在生活化教学当中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当中提高核心素养。   (四)组织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力,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为其合作学习提供可靠的保障。尤其是在很多语文学习任务当中,单纯依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实现,而通过合作学习则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于合作型人才的需求逐年提升,只有在教学中做好与社会发展的衔接,才能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注重对学生的合理分组,使其能够在小组当中取长补短,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能够从他人那里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合作当中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与优势,有利于学习自信心的提升,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转变对语文学科的固有偏见。教材当中包含了大量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在课堂当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圍。合作学习的方式,给予学生充足的话语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五)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上有所不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时,也应该对其予以针对性关注,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推进教学任务,真正引导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在课堂教学当中落实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避免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当中,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合理调整,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适当降低学习目标的难度,使其循序渐进逐步提升核心素养。教师应该主动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并通过和谐、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消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畏惧情绪。只有在差异化教学当中,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提高,培养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实施分层教学,通过层次划分使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身学习目标。
  (六)优化评价模式
  评价模式的构建,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现状,同时帮助教师通过反馈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为今后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增强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性。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以核心素养为总体目标,同时划分多个小目标,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实施评价。因此,应该采用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措施,关注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具体表现,比如学习态度、任务完成度、合作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避免出现只依靠考试成绩进行评价的现象。在评价中除了依靠教师评价外,也应该拓展评价的方式,包括了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使评价模式更具多元性。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程度外,更要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予以评价,使教学工作更具指向性。
  四、 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构建高效化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教师对核心素养概念和内涵的认知程度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的限制,也会使得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受到限制。为此,应该通过引导自主学习、构建课堂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合作学习、尊重个体差异和优化评价模式等途径,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常态化,以实现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参考文献:
  [1]崔娟娟.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24.
  [2]罗立君.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科技资讯,2020,18(28):6-8.
  [3]段林桥,王剑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表达[J].中国教育学刊,2020(3):105.
  [4]张倩.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D].湖南理工学院,2019.
  作者简介:
  冯硕,山东省淄博市,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界也进入了新的时代,目前的教育界出现了更多不同种类的教学方式。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被许多教师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初中语文的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培养语感、读懂文章等的同时,也要学会融会贯通,结合现实生活将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时就非常能够体现信息化的重要性。文章主要探究为何将信息化融入初中语文的教学和如何将信息化融入初中语文的教学。  关键词
摘 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最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那么简单,它在其他学科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项母语系统学习教育,学生要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易于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顺应新课标改革要求,弱化应试教育模式,提高素质教育形式,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帶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培养;自主学习  一、
语文是人类文化进行延续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整个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和作用.小学语文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和训练性的教学活动,只有在这个过
当前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之下,劳动技术教育成为基础学科中的重要课程.农村初中劳技教育将以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方法为中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改变.初中劳技教育作为当代素质教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犹如一块玉石,需要教师细心雕琢.在当下的语文教育过程中,需要渗透德育教学,以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让学生在感受语文知识魅力的同时,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阅读可以积累更多的知识,从而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阅读是一项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童时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然而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小学生在阅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而且阅读的积极性也并不是很高,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改进阅读教学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文章主要以小学高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小学语
摘 要:自主探究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去锻炼他们的思维,从而深化对知识的掌握与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应用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可尝试运用自主探究模式展开教学,通过创设自主探究情境以及教授学生自主探究方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应用题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自主探究模式  一、 引言  所谓自主探究模式,指的是学生在教
新课程改革以来,信息技术以直观且形象的特点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能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
随着生本理念的深入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课堂学习的权力真正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成长.复述作为培养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
摘 要:现阶段教育体制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初中语文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要求也随之提高。语文老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文章通过对情景导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实际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旨在真正实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情景导学教学方式的开展和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景导学;多媒体;表演;故事  一、 引言  随着现阶段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