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少年来,作文教学的问题似乎一直没能解决好,虽说与过去相比,作文教学的面貌已有所改观,但到现在为止,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状况却依然如故。这当然与作文是创造性劳动,其本身“难度系数”较高有关,也与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的封闭、机械、无序、功利等因素相关,但我觉得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对写作本质的认识存在偏差。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将写作理解为“写文章”,因而,大家把目光“盯”在文章外显的结构、语言等表征上,聚焦在作文的“招式”上,于是作文便成了纯粹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对写作本质认识的错位,使我们看不清作文教学的原点在哪里,使作文教学深陷于“为作文而作文”的泥潭。
那么,写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想寻找答案,我们既要关注写出的文章,更应关注写文章的人,关注写作主体写作时的心态与姿态。人们写作有的是为了表达看法,有的是为了抒发情感,有的是为了说明情况……无论怎样,写作总是在作者有所思、有所感并产生一定的表达欲望时发生的。由此可见,写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表情达意,表达情意才是写作的本质。
根据对写作本质的认识,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其根本问题正是学生写作时缺少了一份“情”和“意”。因为学生写作前没有这份“情”和“意”,却又必须完成作文,于是学生只得胡编乱造,只能套话连篇,只有故作姿态……而一旦习惯了这样一种与心灵无关的表达,孩子的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做的与写的、感受与表达是两回事,是可以互不相干的。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孩子的心灵正处在“拔节”期,作文本该是他们精神成长的真实记录,但这样一种背离心灵的习作训练不仅无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贻害无穷。我甚至担心,当孩子习惯了這样一种迷失自我的表达后,将来遇到真正打动自己的人或事,他们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叙写真诚的话语,表达真实的自己。
那么,怎样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的状况,让学生作前产生浓“情”厚“意”,产生急切表达的欲望呢?我们的做法是融情筑境,让学生的表达建立在动情会意的基础上。作文情境可以是真实的实际情境,也可以是模拟的生活情境,还可以是虚拟的想象情境。由于这些情境是经过优选或优化的,“剪”去了许多无关的、芜杂的“枝蔓”,因而,更集中,更鲜明,更便于儿童观察,更易激发孩子的情绪,更易触动孩子的情感,更易诱发孩子的想象,也更接近孩子的表达水平。情境作文努力让写作对象在孩子心里“过”一遍,因为只有与孩子的内心进行过交流,并被同化了的事物才可能真正写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情境作文强调作文指导要做到:设境启情,情趣盎然;以境导情,情思流淌;缘境悟情,情智共生;品境抒情,情意满溢。情境让写作对象一步步深入孩子的心灵,在他们心中孕育出情感的种子,继而在文章中芬芳绽放。
语言是内在精神的外化。当作文回归到纯真的童心,回归到生活的情境,孩子们写作的情趣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的体验就会丰盈起来,他们写出的文字也会跃动起来,就能写出与自己的精神世界相契合的、饱满的、有生命力的文字。这时,作文也就成了儿童完满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原载于《小学情境作文教学》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将写作理解为“写文章”,因而,大家把目光“盯”在文章外显的结构、语言等表征上,聚焦在作文的“招式”上,于是作文便成了纯粹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对写作本质认识的错位,使我们看不清作文教学的原点在哪里,使作文教学深陷于“为作文而作文”的泥潭。
那么,写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想寻找答案,我们既要关注写出的文章,更应关注写文章的人,关注写作主体写作时的心态与姿态。人们写作有的是为了表达看法,有的是为了抒发情感,有的是为了说明情况……无论怎样,写作总是在作者有所思、有所感并产生一定的表达欲望时发生的。由此可见,写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表情达意,表达情意才是写作的本质。
根据对写作本质的认识,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其根本问题正是学生写作时缺少了一份“情”和“意”。因为学生写作前没有这份“情”和“意”,却又必须完成作文,于是学生只得胡编乱造,只能套话连篇,只有故作姿态……而一旦习惯了这样一种与心灵无关的表达,孩子的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做的与写的、感受与表达是两回事,是可以互不相干的。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孩子的心灵正处在“拔节”期,作文本该是他们精神成长的真实记录,但这样一种背离心灵的习作训练不仅无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贻害无穷。我甚至担心,当孩子习惯了這样一种迷失自我的表达后,将来遇到真正打动自己的人或事,他们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叙写真诚的话语,表达真实的自己。
那么,怎样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的状况,让学生作前产生浓“情”厚“意”,产生急切表达的欲望呢?我们的做法是融情筑境,让学生的表达建立在动情会意的基础上。作文情境可以是真实的实际情境,也可以是模拟的生活情境,还可以是虚拟的想象情境。由于这些情境是经过优选或优化的,“剪”去了许多无关的、芜杂的“枝蔓”,因而,更集中,更鲜明,更便于儿童观察,更易激发孩子的情绪,更易触动孩子的情感,更易诱发孩子的想象,也更接近孩子的表达水平。情境作文努力让写作对象在孩子心里“过”一遍,因为只有与孩子的内心进行过交流,并被同化了的事物才可能真正写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情境作文强调作文指导要做到:设境启情,情趣盎然;以境导情,情思流淌;缘境悟情,情智共生;品境抒情,情意满溢。情境让写作对象一步步深入孩子的心灵,在他们心中孕育出情感的种子,继而在文章中芬芳绽放。
语言是内在精神的外化。当作文回归到纯真的童心,回归到生活的情境,孩子们写作的情趣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的体验就会丰盈起来,他们写出的文字也会跃动起来,就能写出与自己的精神世界相契合的、饱满的、有生命力的文字。这时,作文也就成了儿童完满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原载于《小学情境作文教学》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