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方生肌膏与象皮方生肌膏病理对比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kocis2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伤愈组织的病理切片分析比较牛皮方生肌膏与象皮生肌方膏对家兔疮疡模型的疗效差别。方法:取27只造模成功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一组为空白对照组,伤口不给药,任其自然愈合;一组为生肌象皮膏组,伤口涂抹象皮方生肌膏;一个组为牛皮的生肌膏组,伤口涂抹牛皮方生肌膏。于第7、21天切取伤口周围新生肉芽组织,固定后切片,进行病理分析,根据病理学切片及治疗效果综合判断疗效差别。结果与结论:生肌象皮膏与牛皮方生肌膏对疮疡动物模型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在治疗效果和病理切片分析方面生肌象皮膏的药效略优于牛皮方生肌膏。
其他文献
“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重要命题。从我国思政课建设的“大历史观”来看,“大思政课”理念的发展历程不仅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脉络密切相关,更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调动和利用社会生活中一切积极因素开展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密切相关。“大思政课”理念经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而不断形成、发展
课程内容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重要部分,也是广大教师最为关心的部分。第四学段的课程内容对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把握这一部分内容的主体结构,并结合当前的统编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有效实践,是当前理解和实践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任务。这需要从“总+分”的结构出发,采用系统思维,整体把握这一学段课程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其内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立足于
<正>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现代诗二首》,是继《观潮》《走月亮》两篇精读课文之后的略读课文。本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指向写作的语文要素是“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从语文要素看,“想象”不仅是现代诗的核心,同样是本单元的核心能力点。基于现代诗的特点以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本课教学设计的核心目标为想象画面。在前两课的精读课文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两种想象
期刊
<正>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各省(区、市)要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教育部也随之出台了《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有效推进了“双新”改革工作。河南省普通高中在2021年9月份使用了新教材。在“双新”背景下,原有教学模式面临挑战,
期刊
<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好小古文,能够读通、读顺古文,并读出停顿和节奏。2.掌握反复诵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读懂小古文的方法,理解课文意思。3.按照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讲好课文故事,并能在讲和读中,感受精卫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4.通过学习一类文言文,滋养人文底蕴,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期刊
围绕学生理解有误的“男女有别”这一概念展开,通过辨析概念内涵、探究产生原因、勾连社会文化现象、评价发展变化等环节,助力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关键概念,梳理作者的研究思路,积累阅读学术著作的经验。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思政课”背景下的“微”型教育路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从创立“微”型团队、创优“微”型内容、创设“微”型主题、搭建“微”型矩阵和优化“微”型环境五个维度构建“微”型教育模式,在把握“大思政课”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微”型教育资源,利用“微”型教学模式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推
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呼吸内科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疾病的发生源于支气管腺体增生至呼吸道粘液大量分泌,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症状。发病受气温、过敏、细菌或病毒感染影响,易发人群为老年群体。由于病情反复迁延,因此做好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综述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期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提供参考。
<正>【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梳理本文论述逻辑。2.理解“工匠精神”内涵,把握其当代价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我在百度键入“工匠精神”进行搜索,获得的相关信息竟然高达1亿条!可见,“工匠精神”一词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热词。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对当下社会具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呢?
期刊
语文教学中应注意顺势而化:顺文本的势、顺学情的势、顺教学规律的势,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不断催生思想上的深度对话。依体而教,开掘篇性是顺文本之势,对话过程有“学生意识”,让感官彻底开放,时刻注意捕捉学生的思想脉动,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点则是顺学情之势。注意审美创造的统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节制师者的力量,以最大限度地引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言语表现蓄势蓄能,则属于顺教学规律的势。三者合一,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