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物资源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da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高中教学尤其是生物教学,更加注重于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通过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特点与内涵的深入解读,概述了国内外对校园生物资源研究的现状,以期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校园生物资源;农村普通高中
  引言:学校是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使学生身心愉悦,校园资源还可为生物学科的教学提供便利条件。随着新高考改革全面启动[1],越来越多生物教学工作者将教学策略转移到如何巧妙的运用生物资源,多形式、多渠道的组织生物学教学,创造性的开展富有特色的生物教学,以期强化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特点与内涵
  (一)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点
  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称为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2]。所谓素养,是一种品格和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所培养出来的。拥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使學生调整角度去看待事物、更新认知去思考问题,因此它具有综合性、发展性以及终身性等特点。
  (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新课标中关于这四大素养的定义非常明确但有点晦涩难懂,我们只能通俗的去理解它。学生通过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生命观念[3],解释相关问题,例如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去解释复杂情境中的生命现象,从进化的角度去识别虚假宣传和迷信传言,从稳态和平衡的角度去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科学思维在新课标中被定义为一种思维习惯,在日常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创造性思维、辩证思维等来逐步渗透。科学探究素养是指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中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团队交流合作的整体意识和创新能力。社会责任素养要求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及相关技能后,主动宣传关爱生命健康、安全、环保等意识,并积极参加社会有益活动。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标志,离不开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支撑;学生有了正确的生命观和世界观,才能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者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校园生物资源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外就开始对校园物质资源作了相关研究,21世纪之后,校园生态研究备受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2004年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Clay[4]在大学校园中建立综合资源管理教育中心,要让学生培养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提出建立环境友好型校园,让校园环境和人类和谐共处,不仅使物质得到了循环利用,还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英国威尔士加的夫大学Rodrigo[5]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建设不仅仅是保护校园环境这么简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现今主要关注于资源损耗的学校教学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Philip[6]和Chris等学者介绍了澳大利亚murdoch大学校园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研究项目。从研究范围看,国外主要研究的是大学校园的资源,主要还是大学校园比较大,生物资源比较多的原因;从研究的内容来看,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能源、资源消耗方面是目前国外生态校园研究关注的主要方向。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校园生态环境的研究,近几年较为火热。闫茂华[7]、曾德添[8]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让学生们识别校园常见植物并给植物挂牌,结合边看边讲、现场实验等多种形式教学,不仅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了生命观念,还增强了动手能力,一举两得。李秀云[9]认为让学生开展课外种植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对研究生物知识和结构,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促进核心素养不断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凌玉弦等[10]提出要仔细挖掘校园现有的生物资源,可以替代生物课本中不易得的实验材料,也可以寻找探究性实验切入点延伸生物学学习。这样不仅降低实验经费,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李晓聪[11]认真研究了校园各种植物,开发了校本教程“校园植物探秘”,并编写了校本教材《榕琢桑梓》。深入挖掘校园植物背后的文学典故,将生物教学辅以人文艺术的手段讲解,激发出学生对生物学科强烈好奇心。这些教学工作者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进行教学,不仅在实践中渗透了生命观念,还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生物资源保护的社会责任感。
  除了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外,对校园内动物资源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闫茂华、凌玉弦、曾德添等分别让同学们在校园内观察海洋鱼类、蚯蚓、蚂蚁等的运动方式、食性等,这些活动大大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培养技能。
  教师和学生也是校园生态环境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德添带领学生比较卷舌、前额发际、耳垂和眼睑等8种相对性状,通过学生对自身家庭成员的眼色、酒窝、中指等性状的调查,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来渗透生命观念。秦伟强[12]采用问卷、访谈和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学生进行了“R中学环境教育现状”的调查并分析总结,增进了其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和建设美好家乡的社会责任感。从以上可以看出,国内许多学校对校园资源的研究集中在植物的资源利用上,对动物和人的调查研究较少,研究的范围较窄,还应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一些更深入的研究。
  结束语
  总体来说,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师们认真研读,改进了教学模式,开创了新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校园生态的研究,自上世纪起步以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有较大的进展。但尚未引起充分的、广泛的重视,特别对于农村高中,虽然校园范围有限,但生物资源丰富,更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为促进学生形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晶晶、胡兴昌.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物学教师教学理念的思考[J].生物学教学,2009,34(09):16-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赵占良.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一):生命观念的内涵和意义[J].中学生物教学,2019(11):4-8.
  [4] Clay S.Educating for integ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J].sciencedirect,17 December 2004.
  [5]Rodrigo L.Incorpor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SD into universities: breaking through barriers to change [ J ]. sciencedrect , 3 March 2006.
  [6]Philp J , Chris L. Renewable energy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sciencedirect , 24 August 2000.
  [7]闫茂华.利用校园生物资源进行生物学教学[J].科学教育,2000,1(6):19-20.
  [8]曾德添.以校園生态环境为生物学教学资源的实践[J].生物学教学,2016,41(06):30-31.
  [9]李秀云.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3):283.
  [10]凌玉弦、沈叶明、周雪瑞等.校园生物资源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2):317-318.
  [11]李晓聪.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2017,33(11):79-80.
  [12] 秦伟强.生物学教学中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崔敏(1985-),女,硕士学历,山东德州人,衡阳县第三中学教师
  阳吉良(1978.05-),女,汉族,本科,衡阳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普通高中利用校园生物资源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课题编号XJK20CJC09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作者在亲身实践及缜密思考基础上,总结学科规律,从注重自我学习、抓准定义、规划学习方法、摆正学习心态四个方面对高三生物复习进行细致剖析,提出了高三生物复习快速提分的方法。  关键词:自我学习;学习方法;学习心态  引言:高三学生必然经历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以及三轮复习。如若想通过充分利用三个阶段的复习让自身的学科瓶颈有明显的突破,首要事情是认识自己。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无法做出最标准的比较的,
期刊
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数学在教学过程当中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变,而高中数学复习教学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其教学的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习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有效性的复习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归纳知识,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进而将数学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高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教学当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不断进行改革,信息技术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学习,以此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先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必要性,接着提出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此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手段作用,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信息技术;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使用信
期刊
摘 要:为了让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和高效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对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特点要进行重点解读,这样就会让高中物理课本内容、考试试题中的知识点都会趋向于简单化,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加高效化地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知识,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构建高中物理高效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特点解读;抽象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当前
期刊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能力立意”转入“素养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从“学会”提升到“会学”。笔者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例,探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椭圆;标准方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背景下,高三政治备考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才能保证备考效果,确保高考目标的顺利达成,是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在高三政治备考中,教师应该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在提升其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材料中蕴含的信息进行解读,强化解题能力。本文从多个方面,对高三政治备考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促进备考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高三;政治
期刊
摘 要:化学史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全面推动化学史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通过对化学史教学的不断探究,人们越发重视化学史的教学价值。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国内化学史教学的现状,研讨化学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史;高中化学;应用  引言:在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学校越发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要求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熟练掌握核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虽然还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具有多维度、有效性高的特点,而且能够在完成传统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信息化教学方式落实的主要手段。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个性化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而在高中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高中政治的教学模式要进一步发生有效,进一步发生转变,充分落实以生为本靠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以微课程的设计与运用推动学生学习创新,同时是高中政治的课程资源呈现更加丰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高中政治授课效率,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为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有效惦记。  关键词: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策略;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开放、共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浪潮奔涌高涨,滔滔向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随之而生,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追求。这种情况下,笔者就其中的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在认真研究时空观念素养特点和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从重视时间类词、制作大事年表、借助时间标尺、开展专题研究、播放历史视频和开展网络评价六个角度入手,展开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促进学生良性成长。  关键词:高中历史;时空观念  历史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