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短文分析的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t52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文分析是学生语文练习中的题型之一,其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十分重要的依据。受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思维发展的局限,小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反映出不同程度的语文素养。要想使他们在小学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我认为,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采取牵和放的策略,促进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发展。
  
  一、牵
  
  牵,有拉着使行走或移动的意思,它强调施动者的主导地位。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在“牵”上下功夫。
  (一)“牵引你的手”
  是指教师带着学生走进短文分析。经调查发现,如果学生对此项练习没有感性的认识,就会产生“短文分析难”的心理,不利于学习效果的形成。我提供范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短文分析中设计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从文中找出近义词或反义词;划出中心句或者打比方的句子;设计有价值的问题等),以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辨明方向。教师要针对以上目标有重点地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牵动你的心”
  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思维训练,提高短文分析能力。我认为,只有和风细雨地疏导,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作用,才有可能“牵”着学生走出困境。我常采取以下的办法:
  1.示范法。即通过选择典型例文,指导学生具体分析。基本步骤是:(1)初读(了解短文体裁、大致内容;标好小节);(2)读题(明确题意及各题间的联系);(3)再读(结合题目去读短文,分清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用铅笔把相关答案划出来);(4)做题(逐项解答;边做边读;联系上下文写出答案);(5)检查(查一查有无漏题项目、回答是否完整,在无把握的题旁作记号);(6)解疑(耐心思考,排除障碍)。
  2.合作法。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大家阅读中普遍感到疑惑的问题;或一起为一篇小短文设计问题,体现集体的智慧;或各自交流经验,分享成功的快乐。这种生生互动是否带来实效,教师也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以求得学生的发展。
  3.归类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短文分析时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类,掌握技巧。如:读写人的文章,一般要求从文中找出描写主要人物的句子,我就系统地讲解描写人物言行、神态、心理的方法;读叙事的文章,就要求学生理清记叙的顺序。对此我教给学生的方法有:按时间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按地点变换顺序;读写景的文章,就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对此我启发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语句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牵起你的情”
  是指调动学生的情感资源,积极投入短文分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首先要在平时的短文分析中以激情的朗读感染学生,用诚挚的语言激励学生,把科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为他们的进步创造有利的条件。我常在教学笔记里记录学生分析短文的点滴进步、典型问题、失误原因、存在的差异等,并关爱弱势群体,在他们和短文之间修筑一条“绿色通道”,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教师在短文分析讲评时常犯的错误是剥夺属于学生的朗读权利,一贯唱独角戏。久而久之往往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窄,想象的翅膀被折断,原本鲜活的思想被枯燥的说教、繁琐的分析所取代,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鉴于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作为短文分析的重中之重,并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朗读方式。如:分角色朗读(适用于人物对话多的短文,学生很容易进入文中情境,自然能产生同感);引读(适用于写景、状物等文,教师能驱动学生的情感,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教学过程,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开火车读(适用于叙事性文章,扩大“读”者的队伍,同时注意进行激励性评价,尤其可以帮助后进生培养自信心);比赛式朗读(各小组学生针对问题有选择地研读例文并展开竞争,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等。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再加上课堂上教师的鼓动,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创新精神孕育而生。
  
  二、放
  
  放是语文教师在短文分析教学领域实现学科开放性、推动学生发展语言的重要策略。
  (一)“放开你的手”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在短文分析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用作记号的方法学习,想象文章里的人物会怎样想、会说些什么或将如何去做;模仿短文中某段的结构方式写话;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根据想象把文中的句子补充完整等。教师难以拟定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的水平和评判对与错,唯一的办法应是放手让学生直接接触一系列的问题,不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也许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的写法或想法会显得非常幼稚,但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体验,进行积极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培养语感。另一方面,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对语文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即使他们取得点滴进步,也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赞赏。对学生实行放手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
  (二)“放宽你的心”
  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成绩平平,但短文分析能力却十分突出,对有些问题的描述表现出同龄人难得的睿智。在评讲例文时,我首先肯定他们的智慧与能力,让他们在大家茫然之际作适当的示范讲解。这对鼓励他们正确对待自身的闪光点,帮助其克服因分数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便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课后我主动与这类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读书习惯,结果发现他们不喜欢读“教科书”,甚至有人迷恋风靡一时的书刊,如《龙珠》、《哆啦A梦》等。虽然他们也属于知识面广、眼界开阔、有思想、有个性的“读书郎”,但与那些整日在题海上翻浪的学生相比,他们的精神世界不丰富。对此,我褒奖了其良好的阅读作风,讲清了读书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诚恳地指出了其韵文学习存在的不足,在方法上给予了帮助和启发。心理疏导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更能点燃他们心中渴求知识的火炬,影响极其深远。
  (三)“放飞你的情”
  目前不少语文教师仍把学生框在教室里,局限于书本教材,引领学生搞题海战,从而使得呆板的教学行为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抑制了学生的发展,更使得提高学生的短文分析能力成为海市蜃楼。而读书则是约束学生开阔视野、获取信息、感悟语言、促进学习的最佳方式。
  小学短文分析教学中的牵和放策略如同车前灯共同指引着学习者沿着课改之路前进,行进中教师要从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出发,根据不同学段的阅读目标或牵或放、或先牵后放,既要体现自身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实现理想化的阅读教学撑起一片蓝天。
其他文献
星期天,正在读五年级的表妹来我家。刚进门,她便直奔我书房,说是“要从电脑上查资料”。  “查什么资料啊?”我问。  “下周一语文课上要学《田忌赛马》,我们老师让我们趁着星期天多查点东西。”她答道。信息时代确实不一样了!回想我们读书时,几乎就没怎么碰过电脑,而现在连小学生都学会从电脑中“寻宝”了。  表妹的搜索相当有水准,不但找到了许多文字资料,还搜到了几张孙膑的图片。  “表哥,你有彩色笔吗?我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