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学习语文方法初探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育的目的。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方法是每一个教育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从“转变观念是前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阐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关键词】 转变 观念 兴趣 方法 习惯 创新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育的目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是每一个教育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转变观念是前提。
  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授课的,学生是听课的,师生关系是“权威——服从”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很难发挥。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转换自己的角色,从过去的“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自觉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要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形成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空间和环境。应由重视教师的“教”到重视学生的“学”转变,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由重“知识”到重“能力”转变等。
  其次,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束缚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变得厌学,因此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因此,语文课程就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安排设计,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向导。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消极被动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1 强化动机,激发兴趣。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任何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心理倾向。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是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手段。
  1.2 以情动人,激发兴趣。梁启超说过:“用情感动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文章本是有情物,它反映的人、事、景、物,都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语文中,就要抓住“情”,以此把学生的心擒住,通过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魅力,使学生领悟并与作品中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学习欲望。
  1.3 发扬民主、激励点拨、激发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我们从苏氏的观点中可以领悟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方法,是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扬民主。对学生适时进行激励点拨,这样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力量,能促使学生更加勤奋的学习。实验证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可能发挥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保证。
  2 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不尽。”教学亦如此。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既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有计划的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课本,如何使用工具书,如何粗读、精读,如何利用网络等媒体搜集处理信息等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使学生按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作者、作者不离时代的语文规律去思考。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经常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及时交流和总结学习经验。同时,教师更要积极鼓励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习过程达到最优化。
  二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但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一定要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对学生来说,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标。事实证明,只有教师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使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一定会用教师所授之“渔”去捕大量的“鱼”,积极主动的去求知、求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战略目标,课堂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语文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一要指导学生建立广泛的知识来源和渠道,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坚实基础。提倡创新,并不否认知识的传承,创新也要建立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之上,没有广博的知识,学生正确的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就缺乏依据,何谈有所发现和有所创新?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未知世界。如果学生知之不多,知之不广,知之不深,知之不新,创造力就会失去源头活水。以此,要引导学生向社会学习语文,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语文,注重积累,做个有“心”人。
  二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美国的希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但要引导学生敢问、乐问、会问,而且要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要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力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机会,激发学生产生想象。对有情有景的文章,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学课文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悟情感,又能培养想象力。对有故事性的文章,学生读完后意犹未尽,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发挥大胆的想象力,情景再现,融入实际之中。在写作教学中,可运用多种作文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看图作文,即选择能吸引学生、富有想象空间的画面,让学生触“画”生情,挥笔作文;续写、补写作文,可针对课文的空白处或设计一个开头、结尾,然后让学生进行续写或补写;假想科幻作文,可布置“假如我是……”,“25世纪的中国”等作文题目,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敢于创新、敢于探索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饮冰室主人合集·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41
  2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 新语文教学标准
其他文献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化工或建筑工程都是根据图样进行制造和施工的。设计者通过图样了解设计要求,组织制造和指导生产,使用者通过图样了解机器和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操作维修和保养。因此,图样是交流传递技术信息、思想的媒介和工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作为现代技能型人才的技校生必须掌握这种语言,所以目前在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设置中,《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识读和绘制工程图
期刊
自2003年以来,南乐县的初中英语教材更换多次。但是我们注意到,无论尝试使用哪种版本的教材,一个班级里,依然有那么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逐渐沦落为英语学习中的学困生,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沉重的包袱。根据濮阳市教学质量评估的数据来看,学生英语成绩的优劣悬殊相当大。  1 “两极分化”现象产生原因  1.1 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被逐渐抹杀。从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的几节英语课堂上,几乎全班所有学生都那么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传统到现代,从理想到现实,从观念到行动,从外在到内涵,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必然会碰到许多难点问题。这些难点往往是课改的关键点、社会的关注点、课改向纵深推进的突破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就是问题之一。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校围绕“如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指导、引领教师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这一核心问题,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具体通过四抓(抓学
期刊
语文教学改革多年,至今摆脱不了“课堂上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却无动于衷”的沉寂景象。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语文课堂必须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状况,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我认为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和
期刊
如何才能让高中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1 引入“生活味”,引导学生的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
期刊
【摘 要】 中长跑项目的最大训练特点是大运动量。大运动量增加了训练的负荷,也加深加重了机体的疲劳。机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的恢复,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使训练水平下降,并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文化课学习,因此要把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的恢复提到重要的位置。本文是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教学训练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长跑训练后肌肉疲劳和神经系统疲劳两大主要因素,并对其恢复的手段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
期刊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笔记记满一大本,成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训练,这样极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制约了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及发展,这些已很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实施,课堂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吁也与日俱增。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多样化活动教学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多样化活动教学是一种具有渊源思想基础和广泛实践影响的理论主张。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就曾经强调感性认识和“行”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十分重视由“闻”“见”向“知”的上升和由“知”向“行”的转化。最
期刊
新课程下各种教学方式层出不穷,而课堂提问被认为是学生获得知识最有力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有效性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因为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但是,如果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到位,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技巧不高超,令学生在问题的轰炸中失去信心,学习无效,将严重制约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学生发展。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的一些体会,就如何增强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期刊
我省从2007年9月起普通高中开始步入新课程改革。新课标带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由于教学条件、教育观念、教师素质、学生知识面有限等各方面的原因,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惑,这些困惑和矛盾,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因此,我认为应引起大家的重视,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些新问题。下面谈一谈自己这几年来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