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ej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笔记记满一大本,成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训练,这样极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制约了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及发展,这些已很不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亟需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标,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为了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交际技能。
  伴随着课堂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也暴露了一些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如学生难以在公众面前发言,小组成员有时不能和睦相处,讨论时活动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讨论任务,而某些成员无所事事,出现“搭车”现象等等。因此合作学习不仅包括师师、师生、生生间的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且包括学生间面对面的促进性作用,还有各自的个人责任、社会技能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笔者认为将合作学习有效地应用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 合理分组
  就近组合: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无需调整座次,分出层次,因此,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异质分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种组合实施一学期后,为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可以重新分组。每一组内培训一个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负责分配本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责任,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使得小组成员间能很好地交流,检查和评价本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以保证小组活动卓有成效,同时向教师反馈本组完成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关心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2 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首先,教师必须明白什么是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与竞争性学习和个体化学习的关系是什么,必须相信合作性学习是最有效的。因为多年来国外几百个案例说明合作性学习比竞争性和个体性学习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也能使学生的关系更加良好,使学生们的心理更加健康。其次,教师必须意识到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中是不会奇迹般地产生效果的,不仅要明白构成合作性学习的要素,同时要知道课堂中存在着许多运用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不同方法。再次,设计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要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还要考虑学生语言输出过程会出现那些问题及活动估计所需的时间,最后,必须明白合作性学习最基础的方面是学生间有着相互依以及适用于学生和教师的合作性思想,明白课堂的组织结构必须从竞争的、个人化的转变为合作的。
  3 学生的责任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学生在团队里所学习和形成的能力在自己以后的独立工作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养成高度的责任感。全组的成功要依赖于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责任感的关键在于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确保每个人都能独立地通过学习评价,在合作学习中,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让每个人感到他个人对小组的成功负有责任,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但要对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尽心尽力,还要负起帮助、鼓励、支持队友的责任,要知道在整个活动中自己并不是一个免费乘客。
  4 评价
  教师要把握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更应侧重于集体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本人采取了“具体要求,小组评价,及时指导”的做法,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作集体评价。只要发言精彩,小组纪律好,就能得“好”的评价,汇报交流有亮点,成员团结又合作,就能得“很好”,小组评价,提高了小组讨论的执行效果。当然,对于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本人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对于一些羞于开口的学生我建议他们事先作好准备,报告前先写在纸上,准备充分了,自信心也就增强了,发言中遇到问题,可以容许本组同学给予必要的提示和示意。
  经过这一系列补充措施,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了,学生在互相帮助和互相探究中学习成绩、兴趣和语言交际水平得到了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欣赏首先要选择优秀画家的优秀作品。其次,在进行欣赏教育时,有必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中国的艺术,提高民族荣誉感。要手段多样,要调动情绪,要言简意赅,以达到开阔眼界、培养爱好、陶冶情操之目的。  【关键词】 欣赏 审美 多样化 艺术化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新房盖高了,房内的装修时尚了,衣服漂亮了,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了,但是,大多数的农村中学,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仍没有足
期刊
上世纪初期,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便把普通教育的宗旨定为“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共和的精神”。新世纪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养成,因为这既是新世纪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更是未来教育的终极目标。  人格是个体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人生追求、行为准则、特长与优势等的总和。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什么都可以通过日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惟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的。尽管各国教育法提法各异,
期刊
有人说:“不读《老子》,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智慧;不读《论语》,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文化。”而智慧来源于丰厚的文化功底,所以追根溯源,架起文化发展桥梁的是《论语》。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的敬意,六年级第一学期,我和学生一起走进《论语》,走近孔子,去追寻中国文化的根,并汲取其营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需要师生共同合作,开发课程资源。于是我让学生课余阅读《论语》及与之相关的资料。  在阅读《论语》
期刊
【摘 要】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提倡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恰当运用这三种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核心内容。纲要提出:改变原有单一、被动、他主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主动、探
期刊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化工或建筑工程都是根据图样进行制造和施工的。设计者通过图样了解设计要求,组织制造和指导生产,使用者通过图样了解机器和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操作维修和保养。因此,图样是交流传递技术信息、思想的媒介和工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作为现代技能型人才的技校生必须掌握这种语言,所以目前在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设置中,《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识读和绘制工程图
期刊
自2003年以来,南乐县的初中英语教材更换多次。但是我们注意到,无论尝试使用哪种版本的教材,一个班级里,依然有那么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逐渐沦落为英语学习中的学困生,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沉重的包袱。根据濮阳市教学质量评估的数据来看,学生英语成绩的优劣悬殊相当大。  1 “两极分化”现象产生原因  1.1 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被逐渐抹杀。从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的几节英语课堂上,几乎全班所有学生都那么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传统到现代,从理想到现实,从观念到行动,从外在到内涵,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必然会碰到许多难点问题。这些难点往往是课改的关键点、社会的关注点、课改向纵深推进的突破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就是问题之一。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校围绕“如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指导、引领教师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这一核心问题,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具体通过四抓(抓学
期刊
语文教学改革多年,至今摆脱不了“课堂上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却无动于衷”的沉寂景象。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语文课堂必须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状况,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我认为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和
期刊
如何才能让高中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1 引入“生活味”,引导学生的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
期刊
【摘 要】 中长跑项目的最大训练特点是大运动量。大运动量增加了训练的负荷,也加深加重了机体的疲劳。机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的恢复,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使训练水平下降,并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文化课学习,因此要把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的恢复提到重要的位置。本文是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教学训练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长跑训练后肌肉疲劳和神经系统疲劳两大主要因素,并对其恢复的手段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