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公客位榜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347946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温公作相日a,亲书榜稿揭于客位b,曰:“访及诸君,若睹朝政阙遗,庶民疾苦,欲进忠言者,请以奏牍闻于朝廷,光得与同僚商议,择可行者进呈,取旨行之。若但以私书宠谕,终无所益。若光身有过失,欲赐规正,即以通封书简分付吏人,令传入,光得内自省讼,佩服改行。至于整会官职差遣,理雪罪名,凡干身计,并请一面进状,光得与朝省众官公议施行。若在私第垂访,不请语及。某再拜咨白。”乾道九年c,公之曾孙伋出镇广州,道过赣d,获观之。
  (《容斋随笔》)
  注释:
  a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死后追赠温国公,故称。
  b 榜稿:告示。
  c 乾道九年:乾道為南宋孝宗年号,1173年。
  d 赣:赣州,在今江西。
  大意:
  司马光当宰相的时候,亲自写了一段告示,贴在会见客人的地方,说:“来访诸君,如果看到朝政有缺漏之处,百姓有疾苦之状,想进忠言的,请用书策上奏给朝廷,我和同僚们商议,选择可以施行的,进呈给皇帝,经皇帝批准,然后施行。如果只是把私人书信给我,终究没有益处。如果我个人有过失,你希望指出的,就用全封书信交给吏员,让他们交给我,我一定用心自省,认真改过。至于处理官职委派、洗雪罪名等等事务,凡牵涉到自身的,都请写成状纸送来,我和朝中诸位官员商议施行。如果是到我家私访,便请莫谈公事。司马光敬作说明。”乾道九年,温公的曾孙司马伋去广州做官,路过赣州,我看到了榜文。
  【点评】
  《容斋随笔》是南宋学者洪迈用散文写的一部读书笔记,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一千二百余篇。本书囊括洪迈一生涉猎书籍所得,如经史典故、诸子百家、医卜星算、诗文语词等,无所不包,并多有独特见解。
  司马光身兼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多重头衔,可谓典型的“学者型官员”,待人处世不乏书生气,做事极有章法,这份带有“行动指南”风格的告示,正显示出他的一贯秉性与为官作风:清廉谨慎、主动作为而不失分寸。公事当如何办理,私事当如何对待,交代得简明扼要。回绝谋求“官职差遣”的私人请托,不难理解;而“理雪罪名”也一并要求公事公办,乍看起来,似乎不那么急公好义,但这正是可供今人参考的经验:保证流程的合理合规,既能使决策者与诉求者的关系互动更为通畅透明,也为个人避免了瓜田李下之嫌。(张亭)
其他文献
〔晋〕陶渊明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①,冥报以相贻。  (《陶渊明集》)  注释:  a衔戢(jí):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谢。  【品读】  说起陶潜,盖无人不仰慕其诗文。尤其田园诗,三五字句间,便可勾勒出一幅野花绕径、绿柳摇烟、桑竹垂荫、鸡
期刊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一位副部级官员的家乡,村干部为了拍他的马屁,一直给他父亲发放低保,让人引为笑柄,李克强总理闻之拍案而起道:“这用得着吗?难道一个副部长级干部没钱供养自己的老子?”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这个文化盛世,既产文人,又产马屁,而且是相当有“水平”的马屁。秦桧当国时,一人独相,掌管全国干部的升迁任免,围绕在他身边察颜观色献媚周旋的士大夫
期刊
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从秦始皇开始,君主称为皇帝,已然是无上尊荣。可是,后世君主并不满足于尊称皇帝,还要在此基础上前缀形容词作为尊号。唐代始兴为皇帝上尊号之风,有生前奉上,也有死后追加。宋范祖禹《唐鉴》有云:“尊号之兴,盖本于开元之际。主骄臣谀,遂以为故事。”也就是说,自唐玄宗以后,宰相率百官给皇帝加尊号,成为定制。  唐玄宗生前身后多次享受加尊号殊荣,史书最后称之为“玄宗至道大圣大
期刊
马戛尔尼使团是清朝运用传统礼仪处理的最后一批西洋来客。(二十年后,又来了一个英国使团,但因双方未能就外交礼仪达成一致,使团根本就没有得到清帝的接见。)两个不同的外交公约体系开始了相互间的接触,各自背后都有极为不同的世界观的支持,而这些世界观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又由当时的历史经验所决定。这种接触虽然短暂,却非常重要。马戛尔尼及其属下对于乾隆时期的主要事件有了尽可能多的了解,而乾隆及其朝臣同样也了解到18
期刊
东汉三国:士大夫与豪门政治(十)  ◎  三国角逐,诸葛亮的出场是比较晚的。建安十二年(207),蛰伏新野的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一举成名,次年的赤壁之战,刘备迎来了事业的转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这么介绍的:“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
期刊
现在的古装影视剧里,常有这样的情节:恶霸贪官,横行乡里;钦差出手,解民倒悬。但是,历史上,身负重任却“打虎”失败的官员,仍然存在。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没有做成“打虎英雄”?有什么教训值得今人吸取?南宋官员韩璜的遭际,或可予你我一些启发。  南宋有一个官员,被朝廷委以重任,去“打老虎”,结果在老虎的“阴谋决策”下,不但虎没打成,自己还差一点被老虎吃掉,最后身败名裂。这个人叫韩璜。  韩璜,开封府(
期刊
读书学习固然是成才的重要途径,但死读书肯定没有出息。如果一个人只会死记书本,而轻视实践,不懂实际,那么,不但无法成为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无法成为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谋划人才,也无法成为鉴古知今、通达事理的学者或者有所作为与创造的专家。  古代所谓培养人才,主要是指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读书在于明理”,而明理必以对现实社会的广见博闻、对实际生活的切身体会为基础,否则,即使对书本中的词句烂熟于心,也不
期刊
清代雍正皇帝有一句话,可以说是高屋建瓴,振聋发聩。他说:“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a意思是说,用人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大计,其余的事可能也很重要,但与用人这件事比起来就是次要的。如果将用人比作一棵大树的根和干的话,其余的事只能算作枝和叶了。  这是不是只是古人的偏颇之见?我们不妨重温一下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时的一段话:“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
期刊
一、晋武帝立国与太子问题  西晋的历史很短暂,从266年初建国,到280年统一,接着有一段太康(281—289)盛世,算是上升时期。但是,就是在这个表面的光鲜之下,埋藏着天下大乱的种子。唐太宗给《晋书·武帝纪》写的评论说司马炎,统一之后,有“骄泰之心”,“居治而忘危”。  吴主孙皓喜好搜罗美女。平吴后,孙皓宫中美女5000人,被晋武帝(236—290)司马炎悉数收入宫中,面对如此之多的美人,司马炎
期刊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