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活?想死?看过来!

来源 :中学文科·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活?并不容易
  
  前几年的上海,发生过如下的惨剧: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小沈,是高中的电脑课代表。傍晚才放学,家里无电脑,次日有电脑课,他要到有电脑的表哥家预习一下电脑操作。表哥在电话里说,那就快点过来一起吃晚饭。于是小沈打的往表哥家赶。下车后以最快速度,向表哥家所在的那座居民楼的底层门厅冲刺。他把那门厅的玻璃边门,错看成没有玻璃,从误以为是空荡荡的门框一跃而入。结果撞碎、玻璃,浑身被玻璃割破,鲜血直喷,冲出几步,扑地而死。
  生命,很脆弱。命运,更蹊跷。如果他家此前花几千元买一台哪怕是中低档的电脑,让他安心在家,也许就不会如此急急赴死。如果股民在股市,浑身被股票割伤,应该庆幸命运之神的法外施恩,庆幸是被股票割伤而不是被玻璃割死。庆幸自己还有钱可以从股市腾出来,买吃买喝之后,去买一台电脑,既可以用它在家就能网上交易炒股,又可以用它锁住孩子的心,不用往表哥家跑。
  此外,建议那些在股市中误以为吃过天大苦头的人们,读一读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读了以后,心境可能会豁然开朗,会感觉自己以往吃过的任何苦头,都不再算啥苦头。小说中的福贵,他吃的苦头,才真叫苦头。
  福贵年轻的时候,是个浪子,既爱跟众妓女鬼混,又喜欢搞资本运作。庄家龙二,给福贵递个热毛巾擦擦脸,给他点利多尝尝,福贵就利智昏了。结果福贵把全部资产包括住宅、田地及整挑沉重的钱,都输给了龙二。
  福贵爆仓后,其父被活活气死。福贵接着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做壮丁,炮火连天中,差点被炸死、吓死。被解放军俘虏后释放,他回到老家谋生。浪子回头的他,跟贤妻家珍过着赤贫而低调的日子,养育着女儿凤霞、儿子有庆。
  儿子有庆很懂事,福贵骂他穿布鞋怎么这么费,这么快就破?有庆就立即整改,每天上学,出了家门就悄然脱下鞋子,赤脚奔那长长的路,奔到校门口,才穿上鞋子。这么懂事的孩子,却在一场偶然事故中不幸惨死。
  女儿凤霞,嫁了个好丈夫,生下一个好男孩。但却在产后大出血中死了。福贵丧子、丧女之后,其妻又因长期营养不良,衰竭而死。女婿工伤而死。孙子被豌豆噎死。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人,与其放养的老病牛相伴。
  这部小说,揭示了这么一个主题:倾家荡产事小,家破人亡事大,活着就是胜利。这部小说是1992年才发表在《收获》杂志上的。如果再早那么二三十年,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发表,作者恐怕会被“文化大革命”中的造反派活活打死:怎么?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熊市,只害得福贵倾家荡产?太阳升起来天亮以后都牛市了,倒折腾得福贵家破人亡啦?
  如今传媒上沸沸扬扬地报道,某些地方的野蛮动迁,逼得某些动迁户被迫自焚什么的,那可是家破人亡啊。股民在股市,一般说来,最多也就损失钱财或者倾家荡产。没得赚,不会把人一下子逼死;没得住,却要危急得多。
  
  想活?得有技巧
  
  张艺谋在10年前,就根据余华的上述那部小说,导演、拍摄了同名电影《活着》,葛优扮演福贵,巩俐扮演家珍。为了淡化家破人亡的悲剧色彩,影片以福贵、家珍、女婿、孙子都还活着并且幸福地团圆着作为美丽的大结局。该片荣获法国第47届戛纳电影奖及最佳男主角奖。
  该片按制片公司的地域分类,属于香港电影,在境外公映多年,却迟迟未在境内电影院公映。2003年才在国内官方网站的精品影院栏目中收费播出,国内宽带用户可以上网先睹为快。我看了以后,完全同意国内外电影界的如下公论:这是张艺谋拍的所有电影佳作中最好的一部,也是葛优从艺生涯中最登峰造极的绝佳表演。
  庄家龙二巧取豪夺了福贵的财产,让福贵沦落为赤贫,龙二混了个地主成分,被新政府拖出去毙了。龙二哀叹:“福贵,我是替你去死啊。”
  龙二被枪毙时,福贵正好尿急,慌忙找棵没人的大树,背对观众,冲大树小便。刚开了个头,传来枪毙龙二的五声枪响,似乎每一枪都打中了福贵的心脏。啪!啪!福贵受惊,小便全撒在裤子上。浑身震颤之余,赶紧瘫痪般地抱住了大树。据说,该片在境外放映时,每到此处,观众掌声雷动。葛优演的福贵,真是逼真到每一根神经!
  黄健中执导的电影《大鸿米店》(根据苏童的长篇小说《米》改编):也是在国内禁映多年后开禁。这种情况,跟股市简直是异曲同工。特别赚钱的好电影很经得起时间考验,哪怕晚个几年、几十年再推出也行的,先禁映几年嘛,犹如特别赚钱的好公司不必急于上市,先让最急需圈钱、不圈钱就不能活的公司先上市嘛。
  余华是个1960年出生在浙江的年轻作家,其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等等,挖掘命运和人性之深,既催人泪下,又令人深思,还引人畅笑。其小说被译成很多种外语版本,他也频频到国外接受各种文学大奖,在法国、德国、韩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享有极高文学声誉,远远高于其在中国境内的知名度。
  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1992年在杂志上发表后,1993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印量极少。作者授权的有效期为5年的出版合同期满后,1998年改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印量极大,至今已重印几十次。
  余华凭他那些书的巨额版税、巨额电影改编权费,可以到股市做个超级大户。然而他哪有空去看股市,他与其花钱买股票。不如早早地花钱买了北京的豪宅,剩余的大钱存在银行算啦。他正是这样做了,做得很不错。
  小说《活着》的结尾几句,原本跟股市完全无关,但读来却如天外的箴言,降临这股市。
  不信您听听:“一群男人挑着粪桶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
  不妨引申为:“一群股民挑着股票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股市趋向了宁静,业绩出现了模糊,包装逐渐退去。反抽正在转瞬即逝,熊市从天而降了……”
  战胜熊市而又存活自己的最佳战略,就是不要过于热烈地与熊市交手。犹如张艺谋面临某些作品的禁映而不去抗争,让跨越世纪的时间去主宰吧。犹如余华面临国内文学界的淡化待遇仍不卑不亢,让跨越国境的空间去包容吧。
  当我在股市报刊的财气游笔版面,少谈股票而大谈文学艺术时,透露了我对股票的阶段性蔑视。这种蔑视,犹如活人对死神的蔑视。这种蔑视,最能让妖孽退避三舍,最能让替天行道又言道的智者,活得既安全,又自在。
  
  选自《最糟糕情况下的人类急智》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和完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抓人才就是抓战斗力,出人才就是出政绩。人才乃强军之本,人才队伍建设是管长远的部队基础
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预备役部队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就必须不断强化“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之一,课堂学习效益与教师的教学内容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我的具体做法是:教学内容要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高中语文要“注重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化学式与化合价1.纯净物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每一种纯净物组成的化学式只有一个,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例如: First, the chemical formula and the vale
道天阿斯托尼酒店是上个世纪纽约市一家有名的酒店。有一段时间,由于经营不善被迫转让。接手这家酒店的是一个相貌不凡的年轻人。年轻人在酒店转了一圈,在走到大厅的几根圆柱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人武部在新年度民兵整组工作中,采取调查摸底、相互观摩、人员拉动、应急演 People’s Armed Forces of Songshan District, Chifeng City, Inner Mongol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兵团“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对“十一五”后三年目标任务的调整,兵团党委研究确
一、列举事例层层深入比如说《谈“骨气”》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课文引经据典论证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什么是骨气?骨气本身的概念是抽象的,教师可由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正> (一) 日本的阳明学,通常被认为是始于中江藤树(1608~1648),但在中江以前,藤原惺窝就接触到了阳明学,接受了阳明学。惺窝的《大学要略》取明代林兆恩之说,其中就采纳了阳明“格物”的立场。但惺窝虽然接触到了阳明学并深受其影响,他的一生仍然是信奉朱子学的。由此想来,一生信奉阳明学的第一人又是谁呢?这就是中江藤树。日本的阳明学被称为始于中江藤树,其理由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