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命题也是一种艺术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oxi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份好的试卷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具有明确的指引作用.数学这一抽象的学科,学生的学习难免会出现差异.因此,命题更应该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并回归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不再畏惧和无从下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命题;趋势;尝试;命题思考
  说起考试,大部分人的眼前一定闪现出这样一个情境:静悄悄的教室里空气好像凝固了,学生们眉头紧锁,奋笔疾书,满脸的严肃与紧张.其实,考试也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如何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改变以往只强调考试的选拔功能,突出考试诊断功能的同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喜欢考试测验的同时享受考试,我在考试命题的理论依据、发展趋势、内容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命题的理论依据
  数学学科的测评结构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依据,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试卷出题方向应源于课标、体现课标、落实课标;紧密围绕数学的十大核心素养,并以知识和能力技能两个维度为标准命制题目.
  1.知识技能维度:
  (1)数与代数:其中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比和比例;(2)图形与几何:其中包括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测量;(3)统计与概率:其中包括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4)综合与实践:其中包括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探索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
  2.能力技能维度:(1)学科思想方法:① 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初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能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能用图形语言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② 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能从数据分组整理的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体会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③ 发展推理能力: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能力;④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2)问题解决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通过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解决数学问题,了解方法的多样性.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迁移创新能力:能尝试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出发,通过合情推理主动建构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或形成新的研究问题.
  二、命题的发展趋势
  1.几何直观能力:从2014年到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小学数学七年级质量检测上,发展了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提倡用图形代替复杂的数量关系,数形不分家.
  例如,在2015年、2016年的七年级质量检测上考查学生数量之间——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图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样题如下:
  2015年七年级质量检测
  2016年六年级质量检测
  2016年七年级质量检测
  2.运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运算能力也从算对、算巧转变到算理的理解再到数的意义、运算意义、运算性质、运算应用上.
  这两道试题考查学生多种形式解决问题,读懂他人算法,分享运算经验,了解方法的多样性.
  3.阅读能力的提高: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识字和阅读能力不断地提高,试卷上考查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也越来越提高.而且命题的方向不仅结合了生活情境,还要融入数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地体验阅读—能力—思考三个阶段.
  本题考查的是“数学知识现实化”
  4.应用意识的增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用数学眼光认识世界,解决周围的实际问题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新的理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是各类考试的热点问题,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求.命题的本身要考虑现实情境,真实可感,蕴含丰富的信息,聚焦问题本身体现不同思维层次.课标中指出: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也就是数学问题现实化和现实问题数学化.
  三、命题小尝试
  根据三年级的数学计算教学重点,我也在数学命题上进行了小尝试,并在课堂上积极反馈和渗透数学解题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并且在评价测试方式上进行了改良与创新,不用单一的分数来判定学生的能力.
  命题尝试如下:
  考查学生对计算基本知识的掌握,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是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鼓励不同的学生呈现多样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数学计算课的重点,也是能够正确计算的核心.本题目的虽然是在解决11×12,但实际上对学生的理解算理和读懂方法上都有很高的要求,第一種方法是干扰项,其余的方法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举一反三得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教学中不需要把算理提出来进行专门的教学,而是把它蕴藏在计算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计算中明确这样算的道理.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指导,算法使算理具体化.
  【后测】我对北京市海淀国际学校三年级2个班共52人对此题解答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答案ABCD
  人数9人(173%)30人(5769%)11人(2115%)2人(38%)
  原因对于第一种方法,学生错误认为要把12=10×2学生清楚读懂了不同的方法,并能说清第一种方法出现的问题通过追问,学生未看清点子图如何拆分的,其余的方法都是拆12,而此方法是拆11未仔细读题和读懂方法
  四、教学上的小思考
  1.以运算能力为例,在能够正确计算的基础上,多多鼓励学生理解算理包括:(1)每一步的含义;(2)与直观模型的联系;(3)用几何直观进行解释;(4)多种算法间的联系.读懂不同计算策略,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留白的实践思考问题,教师退居学生后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以几何直观为例,学生对如何建立测量角的单位是很抽象的.因此,本节课重点放在了统一测量单位,感受1°角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体会度量的本质.
  对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用类比、联想的思考模式推出量角的方法.在学生尝试用各种手中的工具测量三个角的大小时,教师需要“推波助澜”:到底如何测量教材中的三个角,测量标准是什么?测量单位是什么?这时以小组为单位回忆讨论用什么测量标准和测量单位来测量铅笔长度及课桌桌面的面积,让学生完成学习单的任务,并汇报后.学生总结:测长度时,用一小段长度标准去测量,也就是1 cm,1 dm,1 m.测面积时,用大小一致的正方形的面积作为标准去测量,也就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追问: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做标准呢?此时学生通过联想自然而然的达成共识:用小一点的角去测量,从而引出小一点的角.而1°角的产生、发展过程是这节课的难点,我设计了量一量、交流猜测,电脑演示1°角的产生,感受1°角的大小,这4个环节,学了1°角就能测量所有的角吗?如果不准确怎么办,引入量角器的认识.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帮助学生记忆三个特殊角的读数,同时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空间观念.
  总之,一份好的数学命题需要教师依“课标”和“十大核心素养”精心策划,甚至在语言文字的数量上都要经过无数次的审查,它集生活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文字于一体,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数学的命题也体现了一种艺术.
  【参考文献】
  [1]徐文彬.试论小学数学考试命题中的问题及解决[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17):64-68.
  [2]蒙建新.让孩子们的童年烙上鲜活的数学印[J].科学大众,2007(10):101.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理论证明和套用公式计算为主,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认识仅限于枯燥无趣的微积分运算,对高等数学更为深刻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认识得不够充分,所以有必要将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渗透到高职数学教学之中.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的同时,领会到数学的思想和精神,无形中提高运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现象能抓住主要矛盾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些数学思想和素养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
【摘要】极限是高等数学重要的基础工具,贯穿于高等数学学习的始终,而且课程中很多基本概念都是通过极限的方法给出的,比如函数的连续性定义、导数定义及定积分定义等.本文对极限计算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错误进行剖析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极限的计算.  【关键词】高等数学;极限计算;典型错误  【基金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基础学科科研启动基金项目(JC2017002)  一、引 言  高等数学作为高等院
【摘要】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部分内容的重叠与脱节,使得大一学生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重要性产生误解.本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导数的概念教学内容为例题,设计一种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在复习高中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入高等数学中的同类概念,提升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的认识高度.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等数学;问题驱动式  我国几十年来的教学改革,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大的
“教育要学生带走的不仅是书包里的东西,还有超越书本知识的人的素养.”  一、问题提出  3.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找到最小值的位置.  4.计算.  笔者梳理了最近几年各省市的中考试题,发现部分省市对胡不归模型的考查基本都结合抛物线的图像与性质、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巧妙地将数学中的代数与几何联系起来.  四、问题反思  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数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需要增强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而教的意识,分析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寻求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进而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本文以“函数与方程”教学为例,创设真实的数学情境,使学生经历“问题→作图→观察→猜想→讨论→归纳”环节的探究过
【摘要】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微课又称微课程,是“互联网 ”时代的新生教学.它能有效调动学生已有活动经验,让学生顺利迁移经验,并利用经验进行自主探究、思考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微课的合理利用,能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微课;数学活动;自主个性  2011年新版课标“四基”强调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2011年新版教材的编写也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推进了高中教育理念的革新发展,从教材编制、教学内容、知识跨度与课程目标等方面进行调整改善,脱离传统“应试教育”的硬性束缚,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在这种形势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都应顺应新课程改革进行革旧创新,使得学生能在正确课程目标的引导下形成终身学习观念.在新的高中数学教
【摘要】学生的思维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能.发展学生高阶思维是当前数学教学的应有之义.高阶思维具有深刻性、严谨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等特点.本文结合课例“因数和倍数”,通过把握高阶思维的特点,从促进深度体验、推动深度认知、引领深度探索、发展深度交流、拓延深度实践入手,在深度学习中实现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变.  【关键词】高阶思维;深度学习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数学核心素养框架逐步明确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降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教师一直探究的问题,近年来,内蒙古的各个学校创建了“情境探究——建构图式”教学法效果非常不错.本文对“情境探究——建构图式”教学法的教学环节、意义、注意事项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数学;“情境探究——建构图式”教学法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
【摘要】对于对称性的理解,简单情况如奇、偶函数的对称性,一元函数积分的对称性等对于初学者问题不大,但是到了曲线积分,尤其是曲面积分中,因为对称涉及积分区域的对称以及被积函数的对称,两方面都要考虑,情况较为复杂,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将连续函数离散化的方法,从离散的角度来理解对称性.  【关键词】对称性;离散化;积分;奇偶性  对称是一种美,而且这种美在数学中无处不在,贯穿数学中的各个分支.很多图形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