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证研究

来源 :理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unicom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五年来,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把握逐渐深刻、理性,行为的践行度逐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青年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进一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寻求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最大公约数,坚持目的性和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注重基础性要求与先进性要求的衔接融通。
  〔关键词〕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4)05-0056-06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的五年。五年的建设、发展,以及社会公众的践行,催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水到渠成的提炼和提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最鲜明的标记。在这个过程中,面向青年这一重要群体的核心价值建设工作亦成果颇丰。青年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未来和希望,思想最活跃,个性最彰显,价值观的影响力最深远,诚如习近平所讲“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梳理和反思这个群体在过去五年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注状况如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状况如何,是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成效的重要标准,也可为未来青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研究视角。
  一、相隔五年两次调研的基本情况
  2009年,在开展广东省社科院与南华工商学院合作项目“广东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时,课题组展开了第一轮对青年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状况的全面调研。当时的操作程序分为两方面,一是面向青年大学生:选择广东省内三所高职院校(包括南华工商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和三所本科院校(包括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和广东药学院)作为抽样群体,在六校2007、2008、2009三个年级的大学生中,随机抽样,共发放600份问卷、召开两次座谈会和实施50个个案访谈,实地测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践行情况。二是为了辐射到更广泛的社会青年群体,课题组和广东省总工会宣教部合作,通过问卷或小型座谈,对中国的产业大省——广东外资企业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状况实施测查,同时还与青年大学生群体进行对比分析。五年之后的2013年底至2014年上半年,在开展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时,课题组展开了第二轮对青年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状况的全面调研。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这一轮研究中同时关注了青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选样主体依然涵盖两部分,一是青年大学生,抽样包括:三所高职院校(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华工商学院、广州松田职业技术学院)和三所本科院校(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与上一轮相比,这次增加了160个教师样本,在广东省内涉及超过100所高校的思政课专任教师、辅导员、学工部和共青团干部以及高校宣传部门工作人员中发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调查问卷。与五年前一样,另一关注群体是新生代农民工,课题组和广东省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合作,形式依然主要是问卷或小型座谈,对在广东省外资企业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五年来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展状况实施测查。考虑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与政治关联紧密,故本次调查同步关注了这一庞大青年群体的政治参与状况,以期印证和拓展一些现状和观点。本轮调研试图在实地测查的基础上,与五年前作一比较,调查分析这五年间在全社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当代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情况,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和未来的工作思路和策略设计。
  二、两次调研结果的对比分析
  根据综合问卷、座谈、个案访谈的情况,课题组先期分析了五年来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践行状况的变化,同时也对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状况进行了关注。
  (一)当代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基本内容等,在理论层面的认识和识记比之五年前淡化;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把握更深刻、更理性。两次调研课题组均设计了两个问题来测查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情况的理论认知。一是“你是否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概念”。在2009年,“非常懂”和“知道”的比例高达99.7%;而在2014年,这两项相加只有89.92%,而“模糊”和“不知道”的人数竟然高达11.08%!这个结果令人不安。二是“你是否了解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项基本内容”。2009年,89.5%的青年大学生了解,2014年这一比例也下降到71.32%。在随后的座谈和个案访谈中,课题组就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关注,发现原因可能在于:历经五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教育已经不再停留于概念和基本内容层面,导致青年大学生对概念、提出背景等变得陌生和模糊。如2012年~2013年间,无论是这几届青年学生经历的高考还是应对的自考、专升本考试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都没有如2008、2009年时那样作为必然的考点;另外,青年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此前是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节内容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并作为整门课程的主线贯穿始终。而在2013年的修订版中全部删除,只用一个小的要点来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作为青年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现实的生存和工作环境,对纯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关注本就不多,两次测查均显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层面的认识和识记比较模糊。而且,不得不承认,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两年,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均比之2008、2009年少了很多,这也是导致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层面的认识和识记淡化的重要社会环境因素。   但令人欣慰的是,五年来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把握逐渐深刻、理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五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清晰地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必要,比例由2009年的84.6%提高到2014年的91.34%,思想认识上的强化是行为上主动践行的前提和基础。二是青年人自己认可的价值理念、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与中央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者高度趋同。问卷中列举了13个价值理念供选择,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在三个问题中,2014年比之2009年均得到青年更高程度的认同。这恰恰证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意的诉求和反映,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水到渠成的发展结果。三是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方面内容的精神实质进行访谈和个案交流时,反映出青年人对其认识比之五年前更成熟、理性,并且已经更自觉地融入个人的日常行为。虽然在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中,很多青年记不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时间和科学内涵的完整表述,但78.81%青年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应该继续研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用来指导中国的建设实践”;89.15%的青年认为“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在小组访谈中,青年群体高度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并且这种赞同是建立他们在对近年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高度认可的基础上的,具有理性的支撑。在此基础上,青年高度认同中国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87.08%的青年坚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以上这些均证明,当代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已经超越了概念、基本内容的识记层面,深入到精神内核的领会和理解,并且在情感上形成了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和归依。
  (二)2009年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呈现出“思想上高度认同,行为上中度践行”的特点,2014年在行为的践行度上有较大提升。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青年群体(他评),还是个体(自评),在行为践行方面均只有中度。这与国家、民族、社会对青年这一群体的社会期待相去甚远。所以,当年课题组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这个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单单是要求思想上高度认同,更要求行动上高度践行”。如何提升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恰恰是这五年来我国主流价值建设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
  五年来,面向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取得的巨大成果一以概之就是:当代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行为上更自觉自愿地践行。具体体现在:一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价时,认为“很不完善”的比例由2009年的52%降为2014年的32.12%。这说明对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工作所取得的成效,青年是认可并有切身体会的。经济的稳中求进发展、国家所处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整体社会风气的净化、道德正能量的传递等等,催生了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效的较高肯定并且自觉自愿参与其中。二是自评“你认为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主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方面内容”时,2009年只有14.3%的青年自信自己积极主动地践行了,而2014年这一比例达到19.12%。在座谈和个案访谈中,超过七成的青年自信自己基本具备健康和谐的主流价值观,在工作和生活中具备与时俱进、务实进取的时代精神。三是越来越多的青年更自觉主动地关注并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009年调查显示,青年大学生主要通过学校课程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关注这一主题,而如今,无论大学生还是新生代农民工,青年群体关注的途径和方式都更丰富多样,网络、电视等通过各种柔性的方式和手段,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国青年领袖评选、公益中国、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等,更多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的传承。这些对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了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也带动越来越多的青年以自身的行动参与其中,近年各省陆陆续续地涌现出大量的道德模范人物,如托举哥、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等,他们原本并不出名,只是庞大青年群体中普普通通的一份子,却在社会需要的时候用行动切切实实地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给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年极大的震撼。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青年那里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冷冰冰的意识形态理论,而是大众身边的行动准则和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各行各业也许并没有机会成为轰轰烈烈的“最美”,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平凡普通的每一天,关心世情国情、追求公正法治,怀抱美好理想、勤奋兢业工作,善待朋友家人、营造幸福和谐,所有这些,正是青年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证明。
  (三)五年来,正是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大环境的优化,对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巨大推进作用。2009年的调研显示,除却工作或学习主管单位的强制教育,青年群体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多,更谈不上以此约束自己,或自觉地外化为行为习惯。课题组进行了原因的调查梳理。主要包括:“一是青年的人生历练不足,对宏观社会全局观察和理性分析的机会缺乏,导致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价值准则缺乏切身的感受和把握,不能在行为上同步跟进;二是多元社会价值取向和思潮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敏感而激进的青年群体对这一价值体系的践行能力和动力。三是当时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完善之中,青年群体也就不可能超越前行。”
  五年来,针对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面向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14年的调研中,青年群体对这些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一是全面加强了青年的社会调查实践与理性分析指引。青年大学生主要通过暑假社会调查与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顶岗实习中职业素养的提升与实践等等环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近五年这些已经成为常态并普及。社会其他青年群体除通过自身的工作岗位直接认识社会外,还通过单位聘请专家讲座、社区文化道德讲堂以及企业文化教育与传承等,多角度地引导青年全面观察社会、理性看待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习总书记曾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向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青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必须落实到社会实践。这样的理念已深入到青年工作者心中:对于教育尤其是价值观的教育来说,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元素和观念体系,更是一种实践活动和具体行为。二是对于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中的最重要成员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发挥,富有正能量地引领了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行为,进而又通过青年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传承和带动,极其有效地推动了整个国家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践行。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得到青年积极响应和主动践行的重要原因。三是近五年来,也是我国社会大环境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建设的力度还是效度,均不是五年前能比的。在此背景下,各类高校、各级团委和工会等一些社团组织也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或利用重要纪念活动,或宣传模范榜样,面向青年全面部署并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员践行工程,青年群体通过修练结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达到情理交融,进而实现知行统一。   以上三方面呈现的可以说是五年来我国在面向青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在调研中,也暴露出此项工作的一些不足和困境,这恰恰是接下来推进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的重点。
  三、进一步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
  经过近几年工作的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总体而言,当代青年的价值观是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但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其国民的价值形态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因而价值体系建设和价值观念引导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探索、时时创新的实践过程。目前面向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新课题,加之前几年工作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容小视,各单位、各层级的思政工作者,应该持续地创新开拓,以把握青年的精神脉博、凝聚其思想共识,引导青年“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1 〕。课题组结合调研情况着重从三个层面进行梳理和反思。
  (一)寻求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最大公约数。设定什么样的目标,从根本上决定了面向青年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路,制约着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因为目标决定路径的方向和设计,如果没有科学理性的目标设定,思想观念上再重视,方式方法上再科学,手段媒介上再先进,都是空洞的,甚至会南辕北辙,即处理不好,甚至会造成青年自身的价值观混乱冲突和信仰危机。调研中发现,过去几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教育者对青年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目标认识比较到位;然而,对其个体发展目标重视不够,甚至会片面地以社会目标取代其个体发展目标,进而导致一部分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心存厌烦甚至抵触。
  回顾过去,这些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社会目标的设定相当鲜明,实施路径也明晰细致,并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引导青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凝聚当代青年的精神信仰;时刻注重在青年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鼓舞他们的精神和斗志;引导青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发挥道德风尚的引领、法治规范的制约和社会风气的浸润作用,始终以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引领青年的思想发展和行为取向。各类高校、各级团委、工会以及社团组织均非常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成为青年奋发向上、努力进取、锐意创新、团结和睦的精神力量,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他们价值观的基础和核心。
  然而,和社会目标的推进和实现程度相比,个体目标的实现则有所忽视和弱化。这是过去几年青年工作部门乃至整个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不容小视的突出问题。今天的青年,无论是大学生、新生代农民工,均面对严酷的就业环境,就业和生活压力非常大。他们会很关心国家的发展,但同时更关心个人的前程与出路。个案访谈中青年们总是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社会、民族层面的宏大叙事,学校或工作单位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是为了政治的需要,并没有充分而热切地关注他们个体的发展需要、情感兴趣和利益诉求,思想政治教育很多时候总是走不进青年的内心世界。这些诉求给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思路的指引就是:任何一种价值体系的建设要富有成效、价值观要真正在价值主体身上生根发芽,都应该是社会与个体目标的双重实现,尤其是非战乱时期。因为在和平建设年代,作为个体的人更关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人性的常态,无可厚非。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正视其自我诉求,引导青年寻求稳定而有发展前途的工作,促进青年自我身心的和谐健康,提升青年人生幸福指数等等。只有将个体目标纳入教育目标体系,寻求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最大公约数,宏大叙事的意识形态才能走入青年内心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得到青年的认可和接受,在内化为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后,再外化为价值行动。如果只重社会目标,希望通过强制的外力牵引青年沿着党和国家所需要的方向发展,而忽视个体目标,漠视甚至粗暴扼杀青年的个性需求,最后社会目标的实现也会在价值主体的无声排斥中大打折扣,甚至无功而返。
  (二)坚持目的性和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面向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着鲜明的目的性;但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要取得效果和实现目的,也要有清晰的基本遵循,即要契合社会发展规律、个体成长规律与教育的普遍规律。那么,近几年面向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否“合规律性”?包括:价值观念的内涵概括提炼和社会目标的设定是否契合人类社会和国家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目标的设定及路径规划是否契合青年的身心成长规律?建设培育方式手段又是否契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
  这里必须要澄清的是,政治化倾向被认为是长期以来我国青年工作的重要特点,这和“合规律性”并不相悖。关键是这种政治化倾向是经过历史实践反复检验过的,具有真理性,那么青年就会很容易接受和理解。梳理近几年面向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总体而言,政治化倾向确实明显,但并没有违背以上所言的种种规律。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理论创新,同时也是13亿国人实践基础上的集体智慧凝结,并在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过实践检验,现实证明其是合乎人类社会和国家民族发展基本规律并可为全体国民提供科学、理性价值判断的思想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它确实是意识形态的需要,但传道者在理论和现实的逻辑推理上都很容易“自圆其说”,而且因为现实强有力的支撑,传道者在讲授理论时是理直气壮的。其次,从目标设定和路径规划来看,无论是横向的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区分,还是纵向的基础性目标与先进性目标的考量,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而言,既遵循了人的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内在基本规律,也合乎思想政治教育要服从、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外在基本规律。建立在科学目标指向基础上的建设路径就不至于太偏离。再者,从近年各类高校、各级团委和一些社团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来看,其理论讲授的方式方法、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等,都较好地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是经得起推敲和检测的,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疏与导相结合、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等 〔2 〕。这些无论是面向受教者还是施教者的调研,均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   尽管如此,问题还是不少。一是目标设定方面,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在校期间与踏上工作岗位后培育内容和要求标准严重重复,基础性目标与先进性目标不太分明,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脱节甚至分离。二是教育具体实施方面,理论讲授政治标签和口号化还是很强,权威的思想理论与青年的现实生活体验、思维方式、话语体系不相适应,如很多青年大学生总觉得大多数时候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很难与自身心理和情感认同实现共鸣等。因此,下一阶段的建设和培育工作要更及时、更科学地把握青年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因年龄施教、因身份施教、因文化素质施教,精准地设定培养目标和实施培育方法手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传播必须与现实生活接轨,政治需要必须与人性需要结合,理论认知必须与习惯践行统一。
  (三)注重基础性要求与先进性要求的衔接融通。任何一个社会,其主流价值观念都应当既有广泛的包容性,又有鲜明的导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不例外。在面向青年的建设和培育过程中,应当遵循这一点。当代青年富有个性,在价值观念上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且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因此,在价值观教育时应尊重个性差异,按照“有区别的共同进步原则”进行多层次的设计,对价值认同和践行水平不同的青年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在教育目标的设计上,首先着眼的是当代青年的主体人群都能够达到的价值水平,即基础性要求;然后,才着眼于提升性层次,即青年中的先进分子,设计先进性培养目标。价值观教育两个层面的要求缺一不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基础性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和推动力,而先进性要求则是方向和牵引力。基础性要求的设计是为了夯实青年群体的价值根基,先进性要求则是为了引领培育方向,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统一于群体的价值观塑造整体实践中。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方面内涵和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性要求的实现体现在:青年在思想上能够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要求;行动上能够基本践行这些价值体系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先进性要求体现为:在进步青年中发展党员,尽量高质量地引导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一批能够在党的领导下,自觉践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先进的价值观,“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的时代青年 〔1 〕。从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确立这样的先进性培育要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调研显示,近年随着面向青年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的推进,基础性目标要求得到了较好的实现。青年主体在思想上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方面内容以及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为上,大部分青年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性要求方面,青年党员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人数不断上升,质量不断提高,党员发展制度不断完善。但无论是基础性要求还是先进性要求的实现,均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其中基础性要求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信息网络技术及传播手段的重大革新,数字化生存已成为当前青年工作生活学习的日常写照。自媒体和大数据时代所承载的信息多元、多变、多样,这些信息蕴含的价值判断造成青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青年的思想工作前所未有地难做。因此,能否及时跟进并熟练运用新媒体等传播载体,准确把握当前青年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以及思想、情感、心理等特点和变化趋势,及时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积极拓展工作空间,已经刻不容缓地成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和必然选择。形势之严峻,任务之艰巨,青年思政工作者对此必须有清醒而充分的认识。因为从宏观视野来看,当前和未来国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竞争,已经由过去的观点之争变成现在的以价值观为内核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争,而网络就是这场竞争的最大战场。二是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还在全社会漫延泛滥,给青年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今天的青年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工作岗位,普遍看重有形的专业技能、注重物质的收益,忽视无形的思想素养、忽视精神家园;较多关注微观的、家庭和个人的发展,较少主动追求和践行社会责任,缺乏仰望星空的社会情怀和理想抱负。当然,这样的价值信仰本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承载时代责任与光荣、肩负国家民族发展大义的大多数青年只有这样的人生境界,而没有宏观的“大德”,那么,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体力量的时候,就很难做到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最终推动社会前进发展。先进性要求方面,问题主要是:青年党员占比总体还是比较低,尤其是在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部分青年入党动机存在偏差,功利心太重;等等。如何以更为积极、更为慎重的态度做好青年党员发展工作,是实现先进性目标要求的关键,当然,这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尤其是在反腐败工作还没有取得决定性、根本性成就之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周 荣
其他文献
〔摘要〕 商事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亟需政府监管方式的调整配套,才能使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并“释放红利”。在商事制度改革紧锣密鼓的推进中,政府监管存在效率低下、职责不清、信息互联不畅等失调问题。观念陈旧、法规滞后、手段落后是导致监管存在问题的认识性、制度性和工具性根源。推动政府监管从失调到协调转型,需要创新服务理念,建立权责清单;内外协作联动,健全监管机制;联通信息孤岛,重构监
〔摘要〕 现代社会非常规突发事件频发,在情景不断变化的灾情面前如何科学高效地作出临机决策成为现代应急管理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应急管理中提高临机决策效率,需要决策者对自身临机决策能力进行挖掘,思想上树立“兵贵神速”理念,行为上快速调动和重组自身的知识、经验;发挥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强大优势,实现静态信息储存、动态信息搜索、决策效果的动态反馈;促进多部门之间的合作,达到预案协同、信息协同及资源协同。  〔
提出问题:是否有必要学习Web2.0     近几年,网络新名词层出不穷,如“Web2.0”、“社会化学习”、“知识管理”等,在影响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走向,“无纸化办公”、“网络教研”、“远程学习”……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以博客、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
〔摘要〕政治理想层面的理想信念教育,本质上是特定政治文化以政治社会化的形式进行传播和普及的过程。遵循政治社会化规律,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应以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根本前提,以采取灵活适用的方法手段为关键,以营造积极健康的现实环境为必要条件。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1)04-0046-0
1946年,为了更好地发挥青年的先锋作用,中共中央决定重建中断了10年的青年团组织。  在各解放区建团过程中,团的名称不统一,有毛泽东青年团、朱德青年团、新民主主義青年团,而比较普遍的是毛泽东青年团。  1948年5月4日,哈尔滨市毛泽东青年团成立。8月,东北解放区青年工作会议召开,成立东北解放区毛泽东青年团筹备委员会,决定在东北普遍建团。9月2日,东北局致电中共中央和中央青委,报告了会议情况。毛
摘要:通过对两个村寨社会变迁的跟踪调查,运用社会转型和失范理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现状进行了实证与理论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失范在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因社会内部的矛盾,产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约束力失效的状态。其具体表现在作用于民族传统体育上的行为目标与手段、行为目标与意义之间不够平衡,行为冲突、组织混乱、意义匮乏、核心形式丢失等方面。2)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失范的成因主要包括3个
当时间走到10月中下旬,季节便转换到了“陪着枫叶飘零”的晚秋。说起晚秋,很多人脑海里出现的第一感觉就是——秋风萧瑟、落叶飘零、枯草残花、满目凄凉……事实上,在自然爱好者的世界里,他们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到的风景,绝不仅仅是这些让人“悲伤绝望”的画面。很多时候,他们对自然观察的执着与热爱,往往会收获不一样的体验和精神粮食。    长白山的秋末冬初,一般出现在每年的10月中旬以后。此时,山顶已经开始飘雪,
田豫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一员良将。  虽无吕布、赵云之勇,亦无关羽、张飞之名,但也退王门、杀周贺、败孙权、斩骨进、破轲比能、横扫乌桓,疆场奋勇,屡建功勋。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上马不怕死,下马不爱钱,赢得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由衷敬服,《三国志·魏书》用了这样的词汇:“咸高豫节”。  自曹操始,即授豫以颍阴、朗陵令,因为他每至一处,其地皆以乱始,而以治终。政通民稳,风俗得淳,百姓歌之颂之,口碑飞得满世界都是
历史学家很难全面解释,在距今500年左右的所谓“巨人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市里,何以集中那么多的艺术天才?他们当中,除了广为人知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也包括建筑艺术的重要推动者—布拉曼特。  平淡生活帶來的積累  给建筑这门艺术添加了无尽美丽和精致的多纳托·布拉曼特,其早年时期的生活似乎过得相当平淡。他出生于意大利乌尔比诺杜兰特堡的一个穷苦人家,父母都是老实本分之人。求学阶段除了
这个夏天,战争片《战狼Ⅱ》给人们带来了热血沸腾的观影体验。曾在解放军特种部队“战狼”中服役的冷锋,在一个爆发武装叛乱的非洲国家里,承担起保护同胞和协助他们撤离的重任,并为此与叛军和他们请来的欧洲雇佣兵展开了一连串的激战。出现在银幕上的种种军事装备,勾勒出战乱非洲的血色气场。许许多多技术含量并不高的武器,在这片苦难的土地上写下了自己的传奇。AK突击步枪留威名  由于战乱频发,加上兵员素质有限,很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