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存在 我多彩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fxue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真正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容量增大了,色彩丰富了,生动性提高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为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当21世纪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却对此嗤之以鼻,始终认为作为教师,是否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满腔的激情,才是能否驾驭课堂的重要因素。可是,当原本课堂上兴趣盎然、口若悬河的我被“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搞得身心疲惫时,看着晕头转向、满脸怅然的学生,才忍不住地想,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否也能给我这单调枯燥的语文课堂注入一丝凉爽的清风呢?令人惊喜的是,在教学实践中,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真正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容量增大了,色彩丰富了,生动性提高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为我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
  一 、多媒体创设了学生的感性教学情境
  钱学森曾指出:直观教学是学生产生形象思维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逼真地再现当时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对客观事物的充分感知,在头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表象,丰富其硬性认识,能对学生心理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世界上自然环境被人为破坏的情景:大片大片的树木森林被砍伐,许多动物濒临灭绝,全球出现的泥石流、沙尘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当学生们看见大片倒下的树木,看到被泥石流摧毁的家园,看到被沙尘笼罩的世界时,这些大量丰富翔实的感性材料,使得学生们身临其境。我于是利用这个时机,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讨论并发表看法,深刻地感受自然环境被人为地破坏,给我们人类带来的种种灾难,从而教育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创造生动、逼真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種感官来参与课堂教学,既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又创设了学生研究探讨的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感情体验、提高语文素养。
  二、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对某一事物有一定指向和集中。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一个兴奋中心,外界对他的多种感官同时刺激,而且刺激越强烈,学生的注意力愈集中,感知愈深刻,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通过声音、图像、文字、色彩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讲《山中避雨》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两组画面,第一组是歌王杰克逊演唱会的片段和《同一首歌》的一段集锦,画面中现场的观众们纷纷站起来,脸上洋溢着笑容,随着音乐声,情不自禁地扭唱着。能在语文课堂上看到这样激情四射的火爆场景,学生们立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着我又播放了当年春节联欢晚会韦唯演唱《爱的奉献》时,素不相识的人在歌声中流泪的场景,学生们就能意识到是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于是我顺势引入了《山中避雨》一课,来给学生们讲述作者的一段经历。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给抓住了,他们也很容易理解文中“乐以教和”的含义。另外,在古诗文教学时,因其生活时代、场景的局限,学生很难达到对其意境的领悟,而课堂上多媒体的运用,能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如在讲《陋室铭》时,“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配以相关的若干幅中国国画作为课件的背景或插图,又加上古筝曲《高山流水》;教《天净沙·秋思》一诗时,配合以表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萧瑟凄凉的秋天风景图画,进而使学生感受“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悲苦……这一幅幅的画面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甚至连班中那些好动、坐不住的学生,这时也摇头晃脑地在音乐声中背诵起来。
  三、多媒体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其核心就是要通过对形象的感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从而把握字里行间中的点点情丝。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灵感,如在教《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课时,由于身处中原地区,学生们没有见过大海、湖泊,很难去欣赏作者笔下的美景,于是我利用多媒体,在学生眼前呈现出藏青的山峦、蔚蓝的湖水、金黄的落日、草滩上悠闲的牦牛、湖中成群结队的游鱼、天空中云集飞翔的飞鸟……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再加上湖水的声响及鸟儿的鸣叫,学生们马上被这美景深深吸引住了,思维久久徜徉其中,很自然地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了交融。另外,在现代诗教学时,由于诗歌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去感受意境,而多媒体的运用,能用直观的表象去激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如在《纸船》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苍茫的大海、孤独的游轮、一个站在船头眺望远方的女孩和水中浮荡的纸船等一幅幅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朗读,不但加强了学生的感悟,而且培养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声、光、色结合起来,不但能产生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且强化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并且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增强记忆力,形成深刻的印象。
  四、多媒体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一步步地跟随老师进行学习,被动接受新知识。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了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的获取分析交流能力,把课堂教学的空间真正地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更好地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者。在讲《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课前上网搜集查寻香港被割让时的历史背景、两国签下的相关条约,再查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与英方的多次交涉以及香港的发展变化,和1997年香港回归时的相关资料。在上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网上查到的信息,相互交流,发表评论或感想。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产生高涨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地主动参与,形成了优化的内部心理进程,与优化的外部刺激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了有效的认知。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师传授者的角色,创新了教学模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改变课堂结构和形式,增强了学习趣味,提高了学习效率,使我原本枯燥单调的语文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文言文教学贵在夯实基础。通过恰当的阅读引导,辅之以适度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打牢文言文基础,释解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打通学生由古入今、文言和现代汉语融会的通道,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水平。  【关键词】文言文;基础;训练;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文言文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如学生基础差、兴趣低和
【摘要】语文教学是和数理化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传递,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的诠释,没有情感和审美的支撑的语文课绝对不会是动人的语文课,王君老师的青春之语文,围绕青春的激情、敏感、灵动、自信、浪漫、创新六个特点,赋予了语文课新的生机。本文主要从返璞归真解读文本,焕发青春的课堂设计,咀嚼文字的美中去体会王君老师的青春之语文。  【关键词】青春;语文创新;教学;青春状
【摘要】提问是教师时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一个好的设问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否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好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上课时学习效率的好差,更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多少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掌握基本的设问技巧,在提问中和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关键词】小学语文;设问技巧  【中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改革,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组织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然而当前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教学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实际教学过程,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作文中需要“写什么”,并对学生的写作结果进行评价,而对于“怎么写”这一问题却没有过多的涉及,即教师总是缺乏对写作过程的有效指导。对于出现的这一现象,本文以苏教版
【摘要】要写好记叙文,关键是注意适当增添文章亮点,在“真”、“细”、“巧”上下功夫,把握好说真话与诉真情、拘小节与抓细节、巧情节与起波澜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学语文教材提供了许多良好的典范,可从中仔细揣摩、学习借鉴。  【关键词】亮点;真情;细节;情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的高考考场作文,虽每年都有不错的记叙文脱颖而出,但大多数文章存在大而空的问题,多是一些类型化的选材,
【摘要】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针对那些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做法:加大识字教学力度;以测代练,牢固完成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古诗成语、名言谚语的积累;强化三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实效性;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描写美的瞬间,轻松完成习作。  【关键词】加大识字力度;语言积累;阅读实效性;片段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难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任教师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指导,到学生那儿仍是不见起色,收效甚微。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心是前进的动力,当学生有了这两样东西,当他们用快乐的心情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时,蓦然发现,原来作文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原来他们也可以做作文的主人而不是被迫者。  【关键词】作文;兴趣;真情实感;分类教学;自
【摘要】本文针对高一语文教学中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现象,探寻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高一语文;服务学生;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不是初中的简单继续,而是一种转折和爬坡。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有的学生踌躇满志的来到新学校,希望能展现自我风采,但在这个新集体里人才济济,以前出色的自己不再
摘 要  学校作为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主体,其发展离不开各级各类组织机构的支持,由此也构成了学校的外部社会公共关系网络。本文主要分析了学校社会公共关系中的三个主要结点,即三类主要组织,包括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中介机构、社会性支持组织,其职能定位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脉络。学校与这些组织发生经常性的联系,希望结合其功能定位及合作关系,进一步厘清相互之间的关联,以期实现协同增效的愿景。  关键词  社会公共关系
【摘要】本文以《二泉映月》这节课的教学为例,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知识传授和激励学生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二泉映月》;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生命课堂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笔者有幸听了一节语文 课—《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以文本的形式再现了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