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时代主题 实现多维综合──谈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宗旨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zhi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紧扣时代主题实现多维综合──谈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宗旨景天魁〔编者按语〕“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社会发展研究也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研究课题。为)顺应这一新形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C已于1993年7月正式成立。下面发表的是该研究中。G主任景天魁的文章,他言简意赅地$1述了该中。C的研究宗旨.4后会有所启迪的。近年来,本刊与有关单位曾多次联合召开社会发展问题的研讨会,不断反映对此问题的研究动向和成果。应该说,学者们的研究是有成绩的。但是.我们认为.社会发展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尤其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会会提出了加快发展,加快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示帕力奋斗目标的今天,许多问题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需要作出回答。比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怎样认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间的关系?怎样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传统与现代性的关系?怎样认识科技发展与全球性问题的关系?建立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什么关系?社会发展理论的整体构架怎样?等等。为了推进这一研究.为有志于从事这项研究的同志提供
其他文献
第六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述要王君甫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等11个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1993年7月10日至12日在新乡召开。会议收到论文(摘要)80多篇,7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出席了会议。本届会议的主旨在全面展示我国科学哲学界自1987年第五届全国会议以来的研究成果,从论文和发言看,讨论主要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1.关于科学实在论问题这是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哲学界关注的热点,中国学者这方面的工作已引起国外同行的注意。洪定国
西方逻辑哲学研究述介陈波总的说来,即使在当代西方,逻辑哲学也是一门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学科,目前并没有完全成熟和定形。这点可由下述事例印证:其一,在一本1991年出版的英文新书《真理的准则──逻辑哲学引论》中,作者巴斯卡·恩格尔(PascalEngel)在引言部分指出:“这本书是逻辑哲学的引论。但‘逻辑哲学’是一个保护伞式的词,它容纳了各种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研究风格。我认为,(关于逻辑哲学的)主题不存在一个单一的既定看法。”其二,有一些所讨论的问题及其内容大同小异的英文出版物,却被冠以不同的名称:“逻辑哲学
何秀煌谈记号与符号徐兰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何秀煌教授5月1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谈记号与符号问题。他说:英文sign,在台湾通译为记号,在大陆译为符号。与符号有关的另一个英文单词是Symbol,除可译为符号、记号外,还能译为象征。记号与符号,译法不同,意义也不尽相同。首先,记号比符号义广,它可分为自然记号和人工记号,前者适用于表达自然界的信息,如DNA代表遗传信息;后者指人类创造的符号系统,如文字、图象等,人工记号也就是符号。因此,符号学是研究人创造的符号系统,它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符号的意义有赖
走访达米特教授王路迈克尔·达米特教授(1925~)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哲学教授,当代著名哲学家,世界闻名的弗雷格研究专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弗雷格的语言哲学》(1973),《弗雷格哲学的解释》(1981),《分析哲学的起源》(1988),《数学的逻辑基础》(1991),《弗雷格和其他哲学家》(1991),《弗雷格的数学哲学》(1991),等等、著名哲学家艾耶不(A·J·Ayer)曾说,达米特的《弗雷格的语言哲学》是“杰出的成就。它不仅对弗雷格的观点提出明晰的说明和大体上系统的描述,而且在由此产生的许多重要而困
社会规律的规定性刘福森要正确规定社会规律,必须对下面三个问题做出正确解释;(一)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本质关系与社会规律是社会的本质关系,这两种提法应是统一的。因为社会本来就是人的社会总体活动。但在讨论中却发生了分歧。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不同。强调社会规律是社会的本质关系者,意在强调社会同人的活动的区别,强调社会的客体性和客观性,把社会看成是在人的主体活动之外的自在客体,排除社会过程的主体性,从而把社会同人的活动、社会客体和主体绝对对立起来,否认了二者的统一。而强调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本质关系的论者,则意在强调
心灵哲学(1950—1990):回顾与展望(三)徐向东三、意识和主观经验意向性质和感觉性质,构成了精神状态的本质特征。因为一个精神状态至少必须具有其中的一个性质,有的精神状态同时具有这两个性质。这些性质对于理解精神现象和非精神现象之间的区别以及各种类型的精神现象之间的差异都是关键的。可是,与对思维(Think-ing)的研究相比,精神现象的感觉方面(Seeing)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感觉性质的问题只是作为对同一性理论(包括功能主义)的异议才得到重视。总的来说,这里有两个根本问题:首先是主观经验的本质问题
浑沌──意义与特征苏恩泽浑地是复杂系统学及非线性力学、非线性科学的理论热卢、之一。浑沈是个大宝库,对事物与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了丰富的崭新信息。浑洗的主要特征有:(1)确定的规则的力引起随机的不确定运动,这种随机性,即内随机性,又称动力随机性。牛顿以来的确定论框架非常牢固,概率统计方法虽然有所突破,但仍是靠“大数定律”起作用,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色彩;可是,内随机性就不同了,它说明随机性是系统运动内在的客观存在(有动力的存在)。这样,任意性也并非实验的“缺陷”,而是深深扎根于完全确定论的低维体系动力学之中的必
分形几何学与混沌的意义和特征高定彝在人们探索复杂性的前沿,有二个非常重要的新领域。一、分形几何学分形(fractal),即分维、非整数维、分数维,是相对于整数维而言的新几何学,是研究复杂系统的工具。早在1875年到1925年期间,法国数学界庞加莱、皮埃尔·法图和加斯顿·朱莉妮等人的著作中就已经发现了今称之为分形的外形,但当时没有人意识到它们作为形象描述的工具以及它们与真实世界的物理学有关这两方面的重要意义。分形几何的创始人是美国纽约州的曼德尔勃罗特(B.Mandelbrot),他70年代获巴黎大学数学博士
郭安沁:也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人的因素第一”之关系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人的因素第一”之关系的讨论中,有人认为科学技术与人共处于生产力之中,只能有一个第一。更有二种“发展论”者,力图人人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或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在现代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论证用前者取代后者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否定“人的因素第一”的现实意义。这实质上是把科学技术与人完全对立起来去研究这两个命题的关系。笔者认为,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从马克思本人对“人”与“科学技术”关系的理解入手力口以研究
科学成为生产力的物质技术基础刘福森,李英很多论者把科学是生产力的论断看成是超历史的,他们没有看到科学成为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大机器生产。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都明确指出:“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才第一次产生了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科学之所以在大机器生产后才成为生产力,这是依据于从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转变中的物质技术方面所发生的两大根本变化:(一)大机器生产实现了人的活动功能向外部自然力的转移。在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