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写作的“三步教学法”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jie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写作是学生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阅读是写作的语言之源,活动是写作的情感之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在体验中写作。构建“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活动—写作”三步教学法,既能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又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 交际活动 语文素养
  
  一、教学之困惑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广大语文教师积极学习课改精神,认真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努力调整教学方法,以求适应铺天盖地而来的改革。然而,实行课改几年来,笔者作为一线教师,也产生了诸多困惑。其中之一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下降,许多文章成了“四不像”,表达方式混乱,文体特征不明,主题不突出,甚至晦涩难以琢磨。
  
  二、教学之思考
  
  实施课改之前的语文教材,侧重“听说读写”训练,每一个单元有一篇写作训练,如“记叙中的描写”“说明的语言要准确”等,侧重文体训练及写作技能的传授,写作训练有的放矢,教师教起来倒也得心应手。但是它侧重应试写作能力训练,注重文体知识及语法知识的传授,完全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而课改后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是按照“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活动”或“阅读—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的体系来编排教材的,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侧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让学生在综合性实践和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在活动中体验人际交往,体验自主写作,增强综合学习能力。应该说,新课程新教材的序列安排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是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学理念的产物,是真正适应新课改的一套全面科学的训练体系。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农村学生综合素质有限、农村学校学习资源匮乏、以及固守在教师头脑中的应试教育等条件的制约,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实践活动渐渐被淡化,逐步退出了语文课堂。众所周知,写作是学生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的测试又是大小考试必测之项目,语文教师在心理上是不会忽视写作训练的,但在行动上因为缺失了综合性活动和口语交际这个依托平台,写作训练也就变成了空穴来风,写什么,怎么写,全凭教师之兴趣,许多教师为了与中考接轨,每次作文必话题,抛给学生一段材料,一个话题,让学生自由发挥。话题只是一个范围,文体可以灵活自选。表面看来学生不再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是在打开镣铐跳舞,而实际写作水平却在下降。许多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下来,竟然连议论文都不会写,也搞不清散文与议论文有什么区别,甚至连五种表达方式都搞不明白。
  
  三、教学之实践——“三步教学法”
  
  《新课标》对第四学段(7—9年级)阶段写作目标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注重写作过程中收集素材、构思立意等环节。”这些目标要求,明确了“文体意识”在新课程中的地位,也强调了传授“写作技能”的意义。因此,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决不能因为教材未编排写作训练目标而放任自流。怎样做既能体现新课标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又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鼓励学生用合作的方法自主探究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最后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學习资源,收集同类文章来阅读,以达成举一反三之目的。之后按照单元主题,开展综合性活动和口语交际活动,如果条件许可,就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活动;若农村学校因为资源限制,而不能完成教材目标,就需要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有自己特色的活动。有了这两步做铺垫,学生在情感上已有了想写点什么的欲望,在写作内容及写作技巧方面也已经具备了写些什么的能力。在写作训练时,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大胆创新,鼓励晒亮点。而对于基础较差、悟性不高的学生,教师引导模仿教材中精读精讲、具有典型意义的例文,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使每个学生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把这套学习法归纳为“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活动—写作”三步教学法。针对七年级学生刚入学、彼此不熟悉的情况,笔者在上第一节语文课时就要求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讲演,主题就是“自我介绍”,这也算是提前开展了综合性活动。学习了“例子”课文以后,教师点拨:是否可以模仿《走一步,再走一步》《童趣》的写法,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来让大家更加深刻地了解你呢?学生受到启发,讲演时,不再像刚开学介绍自己那样单调呆板,而是丰富多彩,佳作连篇。关于“推荐自己”的活动,我们主要搞了一个“就业招聘会”。活动前,先放了一段中央电视台“智联招聘”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目前就业招聘的有关情况,学习推荐自己的一些技巧。之后分组活动,每组里都有若干招聘人员和若干求职者,还有一个评判人员,对他们的表现进行打分评判。这两项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培养其合作精神与学习自主性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为接下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铺垫。有了阅读与活动的导引,再进行第三步的写作训练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真实性 必要性 操作性 策略性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徑,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王英民老师 (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特级教师、清华附中英语教研组组长)说“不会阅读就不会学英语,阅读是基础,
期刊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 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拉长脸、表情淡漠、 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 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 生心理闭锁。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拉长脸、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
期刊
内容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物理探究教学法的界定、设计依据、设计要求等诸方面内容。   关键词: 探究教学法 界定设计依据 灵活运用    中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好奇心强烈,容易对新知识、新事物、新情境发生兴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意识强烈,较易为教师所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持久地保持盎然的学习兴趣。     一、理解物理探究教学法的界定    
期刊
作文教学毫无趣味和生气,学生不愿写,老师厌烦教的现象普遍存在。翻开学生的作文,我们看到的常常是思想空洞、无病呻吟、语言贫乏、形式呆板的假、大、空之作。为了“应试”,老师热衷于炮制几套作文“模板”,让学生依此复制;学生乐意背诵精彩语段,以便自己下笔千言;家长也忙着寻找快捷的作文法,以期速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但“真情实感,
期刊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教学与恰当的导入新课是分不开的。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导入新课能够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双边活动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  因此,恰当的导入新课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而
期刊
对于自己任教的历史学科,刚开始可以用“误入歧途”来形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的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什么是历史?英国曾经有一本教学指引书嘲讽地宣称:“历史不是你所思考的,而是你所记得的东西。”这也是我听到过的很多人的论调。看完课程标准,结合“历史”的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要求绝对不是玩文字游戏,也不是搞堆砌,而是实实在在需要落实的教学行为。“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传统
期刊
新教材将融进近代、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现行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将增多,教材明显变厚,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而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还将比现在减少。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原则精神,将十分紧迫
期刊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本人采用了下列做法。    一、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
期刊
化学教学效果的考查和评价办法对教学起“指挥棒”作用。“应试教育”体制下,化学教学效果的检测一般来讲主要是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进行,考生的分数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不相适应。作为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学科,有必要在化学教学效果考查和评价方法上作一些改革与探讨,打破常规,采用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体系。其指导思想是: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考查学生运用
期刊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是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而外,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过程是,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致使实验失败。此时,实验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找出并排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