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本人采用了下列做法。
  
  一、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园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
  
  三、归纳法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列的两个属性:
  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四、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①近似概念: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
  ②矛盾概念: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延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包含关系的概念: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
  所以,要区分这类概念,应在确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内涵大外延小,内涵小外延大的原则来分析彼此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五、注入----“今天”法。
  
  无论多么新的教材,都由于编写、审查、出版、发行等原因,到使用时,本来是“今天”的内容,都已成为“昨天”的了,因此,教学时要增补许多新的。属于“今天”的内容。这在地理教学中尤为重要。如:学习《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时,应增加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的内容;学习《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时,要增加宝钢和浦东开发区建设情况;学习《岭南风光》时,不能忘记补充我国最大特区----海南特区的建设成就;学习《南极洲和北冰洋》时,可讲《因纽特人今昔》(《人民日报》1995.12.10);学习《联系各地的交通网》时,一定要补上京九铁路建设情况,加上一幅京九铁路示意图(也可在原教学挂图上加上京九线),将课本中“三横三纵”的布局,改寫成“三横四纵”的布局。
  注入“今天”法使许多新鲜的内容融进了地理教材,增添了教材的生机活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祖国建设的最新成就,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严格选取材料,使之密切联系教材,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其次是内容’要适量,注入时间要适时。总之,注入的目的是为了学好教材,不要本末倒置。
  在运用以上方法进行概念教学时,还应坚持“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形成概念时,不仅要使学生背诵概念的词义,而且要使他们会论证、会运用这些概念。教师设计一些习题,在分析概念后及时进行练习,这样,既可检查学生对概念理解是否完整、准确,又能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其他文献
穿插”艺术能让你的教学变得魅力无穷。“穿插”可以焕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穿插”在教学中是一种手段,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它会接近师生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它能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使教学插上翱翔的翅膀。在课堂中穿插身体语言———“微笑”和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内容,能调节课堂气氛,让课堂变得生动精彩,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穿插“微笑”,可以让课堂变得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简而言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应该摆在首位。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新的课堂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教学中,构建“我
期刊
内容摘要: 物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本文就中学物理加强实验的教学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物理 实验 目标    一、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和改革方向     物理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对比、判断推理、归纳的思维能力等,能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综合培养和发展,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中有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
期刊
内容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真实性 必要性 操作性 策略性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徑,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王英民老师 (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特级教师、清华附中英语教研组组长)说“不会阅读就不会学英语,阅读是基础,
期刊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 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拉长脸、表情淡漠、 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 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 生心理闭锁。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拉长脸、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
期刊
内容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物理探究教学法的界定、设计依据、设计要求等诸方面内容。   关键词: 探究教学法 界定设计依据 灵活运用    中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好奇心强烈,容易对新知识、新事物、新情境发生兴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意识强烈,较易为教师所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持久地保持盎然的学习兴趣。     一、理解物理探究教学法的界定    
期刊
作文教学毫无趣味和生气,学生不愿写,老师厌烦教的现象普遍存在。翻开学生的作文,我们看到的常常是思想空洞、无病呻吟、语言贫乏、形式呆板的假、大、空之作。为了“应试”,老师热衷于炮制几套作文“模板”,让学生依此复制;学生乐意背诵精彩语段,以便自己下笔千言;家长也忙着寻找快捷的作文法,以期速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但“真情实感,
期刊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教学与恰当的导入新课是分不开的。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导入新课能够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双边活动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  因此,恰当的导入新课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而
期刊
对于自己任教的历史学科,刚开始可以用“误入歧途”来形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的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什么是历史?英国曾经有一本教学指引书嘲讽地宣称:“历史不是你所思考的,而是你所记得的东西。”这也是我听到过的很多人的论调。看完课程标准,结合“历史”的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要求绝对不是玩文字游戏,也不是搞堆砌,而是实实在在需要落实的教学行为。“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传统
期刊
新教材将融进近代、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现行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将增多,教材明显变厚,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而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还将比现在减少。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原则精神,将十分紧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