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藤野先生》一文解读的思考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藤野先生是不是本文的主要人物呢?它涉及如何来确定文本主要人物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重新审视《藤野先生》一文,我们要跳出纯粹的这篇课文,把它放到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部大的散文集中考虑,最终的结果是让《藤野先生》一文具有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关键词】文本解读;主要人物;《朝花夕拾》;线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藤野先生》一文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名篇,讲授《藤野先生》要先确定教学内容,而文本解读是研究教学内容的前提,《教师教学用书》对《藤野先生》的文本解读是这样阐述的:1.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很多材料都是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来组织的。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2.人物刻画抓住主要特征,突出精神性格。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2)为“我”改正解剖图,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3)关心解剖实习,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一直关心“我”的学习。(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件事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由此可以推断出,《教师教学用书》在解读本文时,已将藤野先生作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来对待,主要记叙了藤野先生,其他的都是略写或者铺垫或者是隐含着叙述。
  那么藤野先生是不是本文的主要人物呢?它涉及如何来确定文本主要人物的问题。确定主要人物应该有两个条件:其一他应该是事件的发动者,其二他应该是主题意义的体现者。所以主要人物未必是题目里的人物,他与着墨多少关系不大,与身份高低也无关,而与其作用有关。带着这个问题,重新审视《藤野先生》一文,我们是不是可以有另外的思考呢?
  解读本文,我们要跳出纯粹的这篇课文,把它放到《朝花夕拾》这部大的散文集中来考虑,它是一篇回忆散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它是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是鲁迅的往事。因此分析《藤野先生》一文时,应该把它放到《朝花夕拾》整个文集中来考虑,不应把它看成单独的割裂的一个文本,要和整个文集联系起来。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应该是贯穿了鲁迅先生的全部情感体验,因此文集的主要人物应该就一个,那就是鲁迅先生,是以鲁迅先生的所见所闻、情感体验为线索,记述了鲁迅先生童年的生活和青年的求学经历,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任何事。放到这个大的范畴下再看《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它写于1926年的厦门大学,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只是他众多经历中的一个人物而已,是生命成长中必然结识、跳跃不过去的一个人物,而思想主流中仍然是鲁迅先生,表达的是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由此可断定,《朝花夕拾》中的一切都是围绕鲁迅先生来发生的,鲁迅先生是成长中事件的发动者,也是主题意义的体现者,更大的篇幅写的是鲁迅先生,因此鲁迅先生应该是整个散文集的主要人物。反观《藤野先生》,它隶属于《朝花夕拾》,因此《藤野先生》一文的主要人物也应该是鲁迅先生,文章只是借助藤野先生写“我”的情感体验罢了。明确了文章的主要人物,文章的线索显而易见的就是一条:以鲁迅先生的见闻感受情感变化为线索,文章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一线索来写,文章自始至终就一条线索。为此,文章的主要人物是鲁迅先生,文章的线索自始至终应该是一条:以鲁迅先生的见闻感受情感变化为线索,文章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主要人物用这一线索来贯穿始终的。
  文章确定了主要人物是鲁迅先生,那么文章写事也就不是围绕藤野先生来写,文章应该是围绕鲁迅先生来写事。那么写了几件事呢?通过解读文本,应该是八件事:1.在东京厌恶清国留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我”被叫去,藤野先生检查并修改“我”抄的讲义,写出“我”的不安和感激。3.“我”被藤野先生叫到研究室,給我指“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写“我”心里不服口头答应的心理。4.藤野先生肯定“我”的解剖实习,写“我”被藤野先生关心。5.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写出“我”与藤野先生朋友般的关系。6.匿名信事件,写“我”受到日本“爱国青年”的不公正对待。7.看电影事件,写“我”产生“弃医从文”的缘由。8.临别赠照片事件,写“我”对藤野先生的纪念。总之,文章通过鲁迅先生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追述的是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并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感激。
  这就是我从《藤野先生》这篇课文中解读出的一些思考,所有的这一切思考,我们都不能离开《藤野先生》隶属于《朝花夕拾》这个大前提,其最终的结果是让《藤野先生》一文具有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都加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文本的解读从只教文本的局部到教文本的整体,那也不枉读了一回大师的作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只要勤于探索,一定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建立,都离不开大量实验事实的验证和探讨。加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而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提高民族综合素质,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是能素质、人际关系合作素质等。加强实验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论和实践要求。  【关键词】实验教学;物理实验;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没有渗透情感教育的语文课,是枯燥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者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适时适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尽心尽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情感渗透,
【摘要】随着新课程大力改革,国家教育部门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进步,情感教育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语文作为国语,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更应该普及这种情感教育的方式。过去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的文化素質,却弱化了感情教学方面的培训,使得大部分人才只具备文化程度而不具备情感修养,很大程度的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高中语文囊括了绝大多数的基础语
【摘要】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下,多媒体技术也走进了语文课堂,这虽能改变传统“粉笔加黑板”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但也要根据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巧妙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飞速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规律;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突破时空对语文教学的限制,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学生思维,在这种大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走进了原
【摘要】鲁迅作《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对反动政府地无情鞭挞,对进步青年地高度赞扬,对愚昧国民地强烈唤醒。在1926年3月18日发生的惨案中,反动军阀当场打死47人,二百余人受伤。在众多患难的同胞中,为什么在鲁迅的文章中只纪念刘和珍一人。通过资料的整理和深入的思考得出几点原因:人物与时代背景之间存在联系;作家与读者情感交流;点线面的写作手法。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君》;刘和珍;人物形象的意义  【中
【摘要】近义助动词“能”和“可以”存在着一个语义共性特征:二者从不同侧面指出主语所具备的条件决定了宾语的实现没问题。两个语义区别特征:一是“能”强调宾语的实现条件充分,“可以”强调宾语的实现无妨碍;二是“能”具有积极性特征,“可以”具有消极性特征。语义决定语用,进而分析了二者语用效果的不同。  【关键词】助动词;“能”;“可以”;语义;语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认为“
由全国价值哲学研究会主办、华侨大学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11月22日在厦门召开。来自国内20多所高校的70余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围绕价值哲学研究者的责任与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价值哲学视域下的中国梦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全国价值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指出,当前的形势为我国当代价值观研究提供了良好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考验,从事价值哲学研究的学者应进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小学生“触网”率相当高。尽管中小学生上网人数相当多,但利用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人数比例还是很少。网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传统社会带来了许多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它带给中小学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更是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如何开展健康的网络教育,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网络教育;网络道德;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
【摘要】交替传译通常使用于记者会、宴会致辞等场合。一段讲话有时可能长至20分钟,人脑无法储存如此大量的信息。为辅助交替传译过程,专业口译员通常会使用一种特殊的笔记工具,即符号语言。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语篇理解和关联原则等方面浅析符号语言在口译笔记中的应用,以期丰富口译员对笔记中符号语言的认知。  【关键词】交替传译;符号语言;笔记法;语篇层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与丰富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