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物对话探悲剧之因——《窦娥冤(节选)》片段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背景rn“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指出,引导学生在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时,使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因此,学习戏剧时,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借助文本了解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关注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理解.
其他文献
《老山界》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讲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时遇到的困难,并真实、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赞颂了红军英勇、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然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学生,极不容易走进战争主旋律的文章.如何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对话,帮助学生理解红军的精神品质,这是教学设计中的难点.肖培东老师教学《老山界》,教学设计精巧别致,以教材插图资源为抓手展开课堂教学对话,于深深浅浅之间帮助学生翻越了“老山界”这座大山.
期刊
作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在作文评改中,学生的主体性却经常被忽视.如果我们能够在作文评改中,凸显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教学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体性,一定可以提升作文评改的有效性.
泪水是封建宗法伦理制度禁锢下妇女最好的护身符,《红楼梦》中的女主角凤姐也不例外.对凤姐在不同场合流下的虚假泪、哀怜泪、委屈泪等泪水的内涵加以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人物.
无差别的名著阅读指导,易导致学生的阅读倦怠.故而出现“情节支离化”“人物标签化”“主题口号化”“写作手法概念化”等现象.统编语文教材强调根据名著的类型及其文本核心价值确定“读法”.基于类型阅读的方法指导,可以让学生从读懂“一本书”到读好“一类书”,提升阅读能力,培育核心素养.当然,同一类型的读物,由于其核心价值的差异,阅读过程也不能完全同轨.
《登幽州台歌》只有短短的四句诗,却成为唐诗中的绝唱,为什么?面向七年级的学生教授这首小诗,又该教些什么?经过细读深探,笔者有了新的发现.rn一、一座高台结幽怨rn幽州台在冀州东北,即现在的北京大兴区,当时多称蓟北楼、黄金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燕昭王为了招贤纳士,置黄金于台上,以示诚意.后人常借黄金台来表达对君主的感遇之情,最出名的当属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期刊
2020年11月1日,北京十一学校史建筑老师应邀到成都上了一堂“论点的展开”的作文课,对我的启发很大,破解了我多年作文教学的困惑.今将课堂实录及个人感悟摘录呈现.rn[课堂实录]rn一、问题诊断rn师:如果你在考场上的议论文写作中有过这样的经历,请举手!rn①因时间紧,没想清楚文章架构就开始写了;②开篇写作速度较快,写了两三百字后感觉无话可说了;③写作过程中发现思路出了问题,只能硬写下去;④写完后发现,后半部分几乎是前半部分的重复;⑤整篇文章读来,自己也不清楚是按照什么逻辑顺序写的.
期刊
老舍是中国近现代文学领域中的重要人物,被称为“语言大师”.在他的文章中,语言的应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无论语言幽默诙谐,还是深沉高雅等,无不体现出老舍先生高超的文学功底.
一位课堂观察者,能够看到什么、悟出什么,这很重要.观名师课例,背后是思.观为点,思为联,有观无思,则课只是课,观而思之,课方为源.笔者以肖培东老师《发挥联想与想象》一课为例,从三个角度观察,以期从中发现作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期刊
《老王》一文的悲剧性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而且反映了人类精神沟通的局限性.杨绛与老王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尽管他们在生活上有交集,但在精神上却无法沟通.他们谁也没有错,这是《老王》最突出的悲剧品格.
白居易是伟大的诗人之一,他把叙事诗写得波澜横生、意趣非凡.鉴赏其艺术特色,可从语言艺术、叙事艺术和艺术手法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