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 化蛹为蝶应有时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后剩下的东西。”这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其蕴意和内涵丰富:道德?智慧?能力?我想应该包括:终身学习的技能。叶圣陶先生则曰:“凡为教者必期于不需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苟若能是,或未足以言教育革命,然教育革命殆莫能外之。”这句话可以诠释为:教的最高境界是达到不需要教。崔峦先生指出: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技能?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呢?
  余文森教授极力倡导和推介的“先学后教,有效课堂”的模式,高屋建瓴,应运而生。
  “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比,哪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顺序调一调,效果不得了。
  先教后学(教师为本)→先学后教(学生为本);
  讲堂→学堂;教学→自学;
  教材→学材;教案→学案;
  受教育者的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
  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带着学生走向书本;
  “教我学” →“我会学”;“要我学” →“我要学”;
  “先学后教,有效课堂”确实是一种很棒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践行大师理念的不二法宝。她,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打通了一条自主学习的康庄大道。
  作为省级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我们学到了,就要做到。心动,更要行动。古人云:难事必做于易,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决定成败。践行“先学后教,有效课堂”必须演奏好三步曲——在“先学、后教、当堂练”三条铁律、三个节点上细思量、做文章。
  学生先学,学什么,怎么学?
  先学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目标指向。教师在先学阶段所设计的“导学案”,递给了学生一付行之有力的拐杖。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可以分学段进行。初始年段,万事开头难,学生的自学能力差,最好是一课设计一份导学提纲,也可拟一份简单的通用导学案
  如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的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我和同事设计了如下导学案:
  一读:我已经把课文读了( )遍,做到了准确、流利,不添字,不漏字。还知道了课文有( )段话。
  二圈:我圈好了课文的生字,并读准了字音。
  三记:我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四问:我有不明白的地方,我要问一问。
  五录:我要把好词佳句摘录到语言积累本上。
  凭借着导学案,“扶上马,送一程”,久而久之,低年级的学生就渐渐踏上了语文自学的行程。到了中高年段,学生自学能力增强了,则可以充分放手,关注共性的语文课堂学习要务。为此,我和同事又设计了一份中、高学段通用的导学案,比低学段的学习要求有明显的提高:
  1. 自行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交流习字的方法,书写工整。
  2. 通读课文三遍,要读得正确、流利,努力读出感情。
  3. 归纳文本大意,想想概括的方法。
  4. 读懂了什么,注一注(不能雁过无痕);有何疑问,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贵存疑)。想想,说说,交流汇报。
  5. 说说懂得了哪些道理,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
  6. 你学到了哪些好词佳句、好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熟记诵读,学以致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学一篇语文课,要做些什么和怎么做了,自学的能力显著提高,成效也显而易见。
  教师后教,教什么,怎么教?
  这里的教,着力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充分释疑的基础上,教师所为贵在点拨、引导。如何点拨、引导呢?祖师爷孔老夫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导引人深思。
  《礼记·学记》中的一段话耐人寻味:“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善喻”是教师后教的发力点和着眼点。
  后教,教师还应该全力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学法的知识。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探明了“芝麻开门”的秘语,“知识的财富”就会源源不断,滚滚而来。而语文的学习方法是五花八门的。譬如,识字教学时,就要让学生把音、形、义结合起来识记。概括段意时,告诉学生可用“抓中心句”法、可用“提问法(什么人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等方法;归纳文本主要内容时可用“段意相连法(读懂每段话的意思,把段意联起来)”;学习一篇文章用“六必务学习法”(见“六必务”导学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日常教学中,我不断借鉴他人的经验,总结自身的心得,并把这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一一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踏上自主学习的康庄大道,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变化,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教师在重视学法传授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教导我们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小学阶段要着力培养崔峦理先生推出的五种习惯:预习与自学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听课作笔记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学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事半而功倍。
  当堂练,练什么、怎么练?
  语文是工具科,其工具性,简而言之,就体现在“听、说、读、写”上。如何评判一节语文阅读教学课的质量和效益呢?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理应是评判的依据。
  当堂练应该紧紧围绕导学案,返璞归真,回归本位,要有浓浓的语文味,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铆足劲。比如,在一节课的最后关头,以听写、口头回答、简便的小测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方式逐一检验导学案中的教习要务。
  比如学习《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根据设计的导学案,在课文学习的最后,我当堂检测五点内容:
  1. 随机抽取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新词,齐读,个别认读,看学生是否咬
  准字音。
  3. 集体听写、个别板演本课比较难识记的“ 葫芦、盯、哇、邻 ”等几个生字新词。板演的由组长上来评判正误,其他同学同桌互评,当堂改正。
  4. 抽取三位学生,读一读课后的两组话“叶子上的虫还要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比一比谁读得好,并判断其表达的意思。鼓励有能力的同学也照样子说两句话。
  5. 同桌互相交流摘录的好词佳句。抽取两三组读一读。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称得上是有效的常态课。其在真实上下功夫,在朴实中见精神,在扎实中求质量,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实在在提成效。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其目标是耕耘好“根”的工程,有效夯实学生语言文字的基础,着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学是为了会学,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只要持之以恒,以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耐力和信心,那么语文课堂教学走出“少、慢、差、费”的窘境,实现脱胎换骨,化蛹为蝶般的美丽转身应该为时不远。
  (作者单位: 福建莆田市涵江区江口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萧 田
其他文献
涵养教育理念的缘起  1. 价值取向——当今世界是价值观、教育观多元化发展的世界,各种教育思潮、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的功利色彩仍然较浓,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发展。教育的本义是什么?传道、授业、解惑。今天,我们应该做到“传”为人之道,“解”人生之惑,涵养其心灵,陶冶其情操,丰富其头脑,崇高其精神。  2. 关乎孩子的生命成长——教育是一种科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在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社会群体已经不满足于孩子“有学校可上”,而是对“上好的学校”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广州市黄埔区国光学校创办于2001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都已经有较大的提升。为了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始终把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15年通过了广州市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同时又启动了广州市特色
中学是培养人才非常重要的阶段,所以我非常愿意和中学生交流。由于中学生数学奖的评选,我也了解了国内中学的一些情况,总的来说很不错,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其实我没有受过教师的训练,也没有在中学教过书,我今天来到这里,主要想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我对中学教育尤其是中学数学教育的看法。  启蒙教育往往奠定一生事业的基础  一位中学生首先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所以我结合个人的成长经验先谈谈家庭教育
编者按: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5年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粤教师函〔2015〕122号)精神,为进一步激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精神,广东省教育厅自2015年9月开始组织开展了以“弘扬高尚师德,争做‘四有’好教师”为主题的师德征文活动,并围绕这一主题由广东教育杂志社承办了第五届师德征文活动,经各高校、各地分级遴选推荐,专家初评、复评,评委会终评,最后评选出获
在小学班主任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三十多年,这期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太多酸甜苦辣。我们最近一直在思考:到底怎样的教师才算一名好教师?怎样的班主任才算是一名好班主任?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富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现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过去,我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绝对不让孩子们碰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发现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思想上也要与时俱进,敢于并且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
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我们会认可天才吗  约夏·贝尔是美国著名的小提琴家,5岁学琴就展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14岁获得奥斯卡与葛莱美奖,39岁时就享誉世界。小提琴在他手中仿佛具有如泣如诉的煽情魅力,其一流的演奏技巧令众多乐迷为之癫狂,他在波士顿歌剧院演出的门票每张高达300美元,仍供不应求。  然而,就是这位天才,在华盛顿邮报主办的音乐感知实验中,被人们当成了乞丐。他在繁华的地铁入口,拿着价值350万
总印象  每年6月的7、8、9三日,国内大大小小的媒体关注的焦点差不多都集中到了一件事上,这就是——高考。6月7号上午开考的第一门科目是语文,当考生还在考场上为平生第一大战役奋力鏖战时,网络上已经一浪高过一浪地热炒起语文学科(其实也是所有学科)中分量最重的一道考题——作文的标题。这固然因为作文的分值大,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总分乃至考取学校的层次,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深受“文以载道”的
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教授是课程论、教学论、教师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在30多年的教育研究生涯中,他始终坚持深入课堂实际教学中观察、研究,在与教师的近距离沟通交流中,积极倡导推行“学习共同体”模式,著有多本教育教学专著。这些著作成为教育学范式研究的指路航标。近期,有幸读了佐藤学的著作《教育方法学》,收获颇多。该书介绍了世界范围内近三十年来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为读者建构各自的教育学观、展开独自的教育学设计提
有人说,你读的下一本书,永远藏在这一本书里。嗯,不错。只是这次再读余华,似乎时间藏了好久了。上次是读他的《兄弟》,激动得很;再上次是读他的《在细雨中呼喊》,当时已经到了,读前一句脑海里立刻会跳出下一句来的程度。  可从读完《兄弟》后,就很久没碰他的书了。因为《兄弟》让我对他的写作风格、语言表述、甚至是思想格局产生了许多质疑。无法解答,索性不再看。  深知他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小说创作风格多变,却不
当前书法教育进课堂缺的是学习,缺的是书法理论知识,尤其是书法硬笔指导课的实践。硬笔教学并不是写写字那么简单,一节好的书法课,会让学生学有所得,点滴沉淀,厚积薄发。我的硬笔教学尝试如下。  我先让学生进行基本笔画练习:横、竖、点、撇、捺。要求:脚平,身正,腰直,两手八字放。  师:同学们,请大家看看投影上我国的名山图片,这些矗立在我国疆域的名山是多么的秀美,姿态万千。你看世界级名山:安徽黄山、江西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