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20岁的你,多了一些困扰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juanjuan8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总有人跟我谈“困扰”,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困扰”这个词在我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比如,30多岁就会比20多岁多一些困扰。
  前一段时间朋友跟我讲了她的困扰:朋友就职于本地的一个知名大型国企,本来干得好好的,近一个月来频频开会,后来才知道原来公司要优化掉一些人,她担心自己很可能就是其中一个。
  我问她:优化掉什么样的人呢?
  朋友回答我说:加班不够的人。
  公司新出台了政策,每人每月强制性加班要40个小时以上,如果低于这个数字,就面临着被优化掉的风险。
  她说:为公司兢兢业业卖命快5年了,从不迟到早退,甚至连带薪年假都不敢休,结果被一群精力旺盛、能连续值两个大夜班的95后活活逼成了前浪……
  其实我身上也遇到过一些困扰。每个月都要忙里偷闲抽两天去美容院,收拾一下自己有些饱经沧桑的脸。每次跟那些不爱去美容院的朋友聊起来,还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地劝朋友“再不注意自己的仪表,我们真要老了”。
  结果上一次因为疫情的关系需要在美容院填个表格,才发现美容的顾客们低龄化非常严重,最小的一个是1998年出生的。我反复跟前台工作人员确认:这也是来做美容的顾客吗?工作人员十分真诚地告诉我:是的,她每周都要来做一次。
  我忽然听见信心坍塌的声音,也许今后我的困扰不光是身材走样、皮肤变差、头发减少,我还要担心比我年轻、有朝气的女孩子们也许就冻龄在20岁的年纪了。
  我跟我妈聊起这件事,我妈不以为然,在视频通话另一端给我展示着她更多的皱纹和肚子上的游泳圈,以及常年用冷水浆洗后永久性变形的手指头。
  我妈总在安慰我这件事上表现得很好,特别配得上慈母这个称号。事后还以一种十分真诚的口吻对我说:我真的特别羡慕你,很想回到30多岁的时候。
  原来50多岁也有50多岁的困扰,比30多岁的困扰还要多。
  我有个朋友喜欢用“活在当下”安慰自己——“不需要活给别人看”、“自己开心就好”、“懂得知足”……时不时会发来一些教人们如何安于普通平凡的鸡汤,喝几口,会让自己好过一些。
  这些话乍一听感觉很有道理,但你只要稍微动一下心思就会发现问题所在。
  比如知乎上有一个对“活在当下”的理解,我很喜欢:所谓活在当下,就是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承担责任,不再纠缠过去的事,懂得为自己的行为埋单,然后继续认真去做该做的事情。
  “认真去做该做的事”,是解决一切困扰的钥匙。
  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事情按照有因必有果的顺序发展。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成就某一个时间节点的自己。
  换句话来说,我们今天的自己正是为曾经的自己买单的那个人。
  20岁的你,不去读书,不努力工作,不去锻炼,每天熬夜煲剧,那么30岁的你一定是满脸油腻的社畜。当面对公司优化人力资源的时候,首当其冲就是你。加班不够只不过是人事部门绞尽脑汁为你保留的最后一丝尊严。
  30岁的你,疏于身材管理,嘲笑别人跳广场舞,对枸杞不屑一顾,那么等你到了50多岁的时候,也许就会像我妈一样,比照隔壁优雅、精致的老太太还差一个等级。
  当然,不变的还是那个心地善良、慈善和蔼的我妈。
  只不过,她其實可以更完美一些。
  (田思茵荐自《年轻人》)
其他文献
人总是恋旧的,住过的地方无论你离开多久,总是会留下很多的记忆和感情。  十年前,我想给爸妈改善居住环境,和老公商量之下,以我们的名字购置了一套新小区的小高层给爸妈住。他们搬进新房后,空置的旧房就一直出租,其间的租客也是换了好几拨,细细回想真的可以杜撰一本关于些许人间事、岁月情的小说了。  出租了十年的房子,最后一期是租给一个公司当宿舍,但来来去去的租客也不知道换了多少个。直到租客说不再续租了,交接
期刊
罗福兴一揭开碎花布,眼前这位青年的头发“炸了”,不仅立了起来,还染上了黄、粉、蓝三种颜色。接着,他又给别人做出了更多的夸张发型:紫色的刘海盖住了眼睛,后面的头发有着孔雀开屏一样的造型与颜色;又或是半边的头发立成了半圆,被划上了三道颜色各异的波浪纹……在罗福兴的抖音账号里,这条视频获得了33万个赞。  2008年前后,罗福兴创造了“杀马特”这一名词,因此他给自己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杀马特教父。  
期刊
安其罗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一天上午,他在院子里看书,只听邻居艾斯尔先生从楼上的窗户里探出脑袋,对着正在院子里浇花的妻子喊:“亲爱的,朋友们打电话邀请我们去吃烤肉!”“太好了,我这就去!”他的妻子一边说着,一边关掉水管。  安其罗非常羡慕他们有这么多朋友,心想如果自己家也安装一部电话,就一定可以摆脱孤独了。安其罗跑到小镇上的电讯局办理了电话安装手续,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负责登记的艾娜女士微笑着对他说
期刊
一个残酷又温馨的故事,一位曾在疫期下派社区的女友的亲身经历。疫期后期,她的工作是“辅助新冠逝者的家属处理丧葬事宜”。  有一户人家,她一敲门,开门的是个年轻女孩,不等她说话,先大声说:我是开着摄像头和麦的,今天你们若有不合理的条件,我一个也不会答应。  女友先是一惊,然后想:这个门敲开了,就要进去。否则,今天不进,双方的误会越结越深,以后更没法进了。录音录像也没什么可怕的,都是根据政策来的,自己也
期刊
阴沉沉的天空,像被谁拉上了灰色的窗帘,太阳和我一样,似乎也病着,躲在了窗帘后面。起风了,风猛劲儿地吹着那灰色布帘,也无法吹开一条缝隙,让阳光露出一个笑脸来。要下雪了吧?  气温越降越低了,管妈妈要了小火盆,火盆里的炭火很旺,可我还是不住地打着冷战。  “越是闲着,越是怕冷。”母亲说。  小院里,母亲正忙着给花木御寒,花白的头发在冷风中飘扬。母亲把剪好的旧衣服一层一层缠绕在花秆上,给根部的泥土覆盖上
期刊
大脑约占人体重的2%,但其能耗竟然占到总能量耗费的20%左右。因此,人类的大脑堪称一个能耗大户。从进化上看,尽量避免“烧脑”显然是一种适应性行为。如此一来,为何我们总会陷入思维定式就不难理解了——作为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式就如同围棋定式一样,能省去很多摸索、试探过程,节省大量脑力。  科学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超过90%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思维定式轻易解决。不幸的是,若论及创新,则思维定
期刊
我从小没有听过我爸讲故事。唯一一次他一时兴起非要给我讲故事,因为我哭闹着要找妈妈,被他暴揍了一顿,是个乐极生悲的结果。  咖喱的老爸和我爸不一样。别人家都是慈母严父,她家却是“严母慈父”。  小时候,咖喱家里买了钙奶糖,就是一种带甜味的补钙片。母亲怕咖喱偷吃,把罐子藏在衣柜最高处。到了周末母亲去值班的时候,咖喱就眼巴巴地看着衣柜顶。眼看咖喱可怜巴巴的模样,她爸坐不住了:“别让你妈知道,就吃一片哟…
期刊
打工人的一天都是在逼仄的空间完成重复的工作,偶尔看到网络上有人在讨论新职业,比如闻臭师,或者是看到一个试吃员发出的微博图片感想,内心也会在那么一瞬间涌出一股心向往之的激流。  事实上真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吗?恐怕未必。闻臭师:嗅辨员,我不奇葩  工业化时代,人口密度越来越大的城市,每天在制造着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很多混合在一起的恶臭对人体健康有害。监测这些气味的浓度是环保部门重要的一项工作,正是在这
期刊
村上春樹说:人不是慢慢变老的,人是一瞬间变老的。这话,我信。  人是在没有想念的时候,瞬间老了。  没有想念的日子,就像一场大风刮过之后的湖面,没有波澜的平静;就像跋涉到了终点一样,没有眺望的冲动;就像苍老到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过就是念想清零,既没有你来的痕迹,也没有你走的牵念,平静如水才是变老的样子,就仿佛打烊后的心灵,关灯后的黑暗,孤独中的独处,预料中的平静。没有想念,就不再有期待,不
期刊
“你们……觉得日子苦吗?”  午后的办公室里,有人忽然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昏昏沉沉的格子间里,顿时就炸开了锅。  提问的人是公司的行政人员,她前阵子因为急性胃炎住了两周的医院,刚刚才回到工作岗位。  她说:“以前吧,我虽然工资不高,但也够花,好在工作不忙,准点上下班,平时看看电视剧、逛逛商场,生活挺安逸的。但自从这次住院后,我就彻底慌了。像我们这种行政工作,没什么行业门槛,在咱们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