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改变过去文言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教师通过设计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等方式,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古文的魅力,真正让老师 “动起来”,学生“活起来”,文言课堂“悦起来”。
【关键词】组间挑战;组内互助;活动激趣;引导想象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每几个同学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团体,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相互帮助,共同合作,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个人和小组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展示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以达到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文言悦学课堂则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等方式,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体验古文的魅力,增强对古文的兴趣,从而构建活跃快乐的文言课堂。
过去,学生在课堂上对古文学起来枯燥无味,懵懵懂懂,昏昏欲睡,古文不但没有展示出其迷人的魅力,反而让学生望而生畏,对古文的学习也失去了兴趣。面对这样的学情,怎样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打造初中文言悦学课堂?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我的文言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组间挑战,积累词汇
学习文言文,很多学生最大的障碍就是读不懂文章的意思,其实也就是不能翻译文章,说白了,就是词汇积累不够。犹如要修建房子,却没有砖瓦水泥这些原材料。
在古文词语积累这一方面,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进行小组之间的挑战,让学生积累更多文言词汇。在一个片段或是一篇古文中,首先让小组里的成员找出本段或是本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积累起来;其次整个小组上台,每个组员解释一至两个自己认为重要的词汇,整个小组解释完后,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对台上的同学所解释的词汇进行补充或是纠正,如果补充得合理,给这个同学进行加分;接着,台上展示的小组成员,每人有一次接受其他同学的挑战机会,如果展示的组员能解释出提出挑战的同学所给词汇的解释,就给予加分,如果解释不出来,相应的分数就加给提出问题的同学。
有竞争才有进步,有竞争才能激发活力,有活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挑战,小组成员为了能够给自己的小组积累更多的分数,都积极投入,努力积累更丰富的词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老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到了查缺补漏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
二、组内互助,翻译句子
有了一定词汇积累,翻译起句子来就容易多了。在翻译句子这一方面,主要采取的是:自主翻译——优生指导——小组展示。
学生根据课本的注释和自己的积累,先快速翻译一遍,画出翻译不出来的地方,小组里的优生对组内翻译不出来的同学进行指导,一个班有十一二个小组,也就有十几个小老师,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加深了优生的翻译技巧。如果组内无法解决的,组长提出来,其他小组帮忙解答。学生通过自主翻译后,再请一两个小组的成员上台展示。老师指定(下转第29版)
(上接第28版)相应的句子让小组成员翻译,能够翻译出来的,给予加分,通过检测,翻译过关率有效提高。
为了能给小组争取更多的分数,提高小组的名气,更因为是同学教同学,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学习积极性极高。
三、活动激趣,理解内容
为了让文言课堂更加生动有味,让学生愿上文言课,乐上文言课,结合学生的兴趣,在文言文内容理解的学习中,我尝试了如下几个活动,使以前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文言课堂变得生动热闹,乐于参与,效果优良。
1.穿梭时空,时代连线
现在很多影视剧都喜欢穿插时空穿梭的情节,我在授《桃花源记》这一课时,也采用了时空穿梭的方法,让一个小组的成员扮演电视台的采访人员,他们穿越时空来到了桃花源,其他小组的同学扮演桃花源中的村民,接受电视台的采访。记者所提的问题和村民说回答的内容必须以课文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采访及回答,同学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文章的基本内容也掌握了。
2.根据图画,解说文意
对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言文,我通常是采用“学生勾勒简单图画”或是根據课文插图,解释文意的方法。对于一些课文没有插图的写景状物的文言文,先让各小组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勾勒出简单的图画,再根据图画解说文章的意思。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就有了一幅图画,再用自己的语言胸有成竹地说出来,既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模仿动作,直观理解
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角色,是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文言文也不例外。我在授《核舟记》这一课时,对于文中船头部分的学习。先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选三个同学分别扮演苏东坡、佛印、鲁直,并按照课文内容去做自己角色的动作。每个小组都参与其中,他们边做,老师边指导。接着再让扮演得出色的小组上台表演,既直观又生动,课堂氛围异常活跃。
四、引导想象,帮助背诵
背诵,是每篇文言文的基本要求,而背诵,又是学生最头痛的问题,也是学生害怕文言文的原因之一。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帮助背诵,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学生背诵的热情高涨了不少。如背诵《爱莲说》这一课,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出现一株莲花。“这株莲花生长在哪里,结果怎样?长相怎样?香味如何,仪态怎样?”等,通过步步追问的方法,逐句背诵课文。
学生通过想象,把文中的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或是简单勾勒、或是染上色彩、或是添上香味、或是赋予动作、或是步步逼问……在时间和空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文章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使之成为学习文言文的动力。
学生的兴趣对文言文课堂教学不容忽视,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智慧的光芒在兴趣的基础上产生能量,才能改变过去学生厌学文言文的现象。我相信,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中,只要我们老师肯“动起来”,学生就能“活起来”,文言课堂也就能“悦起来”。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4(2)
[2]吴培森.清泉润泽.增城市新塘菊泉中学校本教材,2011.5
【关键词】组间挑战;组内互助;活动激趣;引导想象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每几个同学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团体,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相互帮助,共同合作,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个人和小组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展示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以达到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文言悦学课堂则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等方式,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体验古文的魅力,增强对古文的兴趣,从而构建活跃快乐的文言课堂。
过去,学生在课堂上对古文学起来枯燥无味,懵懵懂懂,昏昏欲睡,古文不但没有展示出其迷人的魅力,反而让学生望而生畏,对古文的学习也失去了兴趣。面对这样的学情,怎样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打造初中文言悦学课堂?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我的文言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组间挑战,积累词汇
学习文言文,很多学生最大的障碍就是读不懂文章的意思,其实也就是不能翻译文章,说白了,就是词汇积累不够。犹如要修建房子,却没有砖瓦水泥这些原材料。
在古文词语积累这一方面,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进行小组之间的挑战,让学生积累更多文言词汇。在一个片段或是一篇古文中,首先让小组里的成员找出本段或是本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积累起来;其次整个小组上台,每个组员解释一至两个自己认为重要的词汇,整个小组解释完后,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对台上的同学所解释的词汇进行补充或是纠正,如果补充得合理,给这个同学进行加分;接着,台上展示的小组成员,每人有一次接受其他同学的挑战机会,如果展示的组员能解释出提出挑战的同学所给词汇的解释,就给予加分,如果解释不出来,相应的分数就加给提出问题的同学。
有竞争才有进步,有竞争才能激发活力,有活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挑战,小组成员为了能够给自己的小组积累更多的分数,都积极投入,努力积累更丰富的词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老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到了查缺补漏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
二、组内互助,翻译句子
有了一定词汇积累,翻译起句子来就容易多了。在翻译句子这一方面,主要采取的是:自主翻译——优生指导——小组展示。
学生根据课本的注释和自己的积累,先快速翻译一遍,画出翻译不出来的地方,小组里的优生对组内翻译不出来的同学进行指导,一个班有十一二个小组,也就有十几个小老师,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加深了优生的翻译技巧。如果组内无法解决的,组长提出来,其他小组帮忙解答。学生通过自主翻译后,再请一两个小组的成员上台展示。老师指定(下转第29版)
(上接第28版)相应的句子让小组成员翻译,能够翻译出来的,给予加分,通过检测,翻译过关率有效提高。
为了能给小组争取更多的分数,提高小组的名气,更因为是同学教同学,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学习积极性极高。
三、活动激趣,理解内容
为了让文言课堂更加生动有味,让学生愿上文言课,乐上文言课,结合学生的兴趣,在文言文内容理解的学习中,我尝试了如下几个活动,使以前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文言课堂变得生动热闹,乐于参与,效果优良。
1.穿梭时空,时代连线
现在很多影视剧都喜欢穿插时空穿梭的情节,我在授《桃花源记》这一课时,也采用了时空穿梭的方法,让一个小组的成员扮演电视台的采访人员,他们穿越时空来到了桃花源,其他小组的同学扮演桃花源中的村民,接受电视台的采访。记者所提的问题和村民说回答的内容必须以课文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采访及回答,同学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文章的基本内容也掌握了。
2.根据图画,解说文意
对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言文,我通常是采用“学生勾勒简单图画”或是根據课文插图,解释文意的方法。对于一些课文没有插图的写景状物的文言文,先让各小组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勾勒出简单的图画,再根据图画解说文章的意思。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就有了一幅图画,再用自己的语言胸有成竹地说出来,既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模仿动作,直观理解
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角色,是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文言文也不例外。我在授《核舟记》这一课时,对于文中船头部分的学习。先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选三个同学分别扮演苏东坡、佛印、鲁直,并按照课文内容去做自己角色的动作。每个小组都参与其中,他们边做,老师边指导。接着再让扮演得出色的小组上台表演,既直观又生动,课堂氛围异常活跃。
四、引导想象,帮助背诵
背诵,是每篇文言文的基本要求,而背诵,又是学生最头痛的问题,也是学生害怕文言文的原因之一。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帮助背诵,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学生背诵的热情高涨了不少。如背诵《爱莲说》这一课,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出现一株莲花。“这株莲花生长在哪里,结果怎样?长相怎样?香味如何,仪态怎样?”等,通过步步追问的方法,逐句背诵课文。
学生通过想象,把文中的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或是简单勾勒、或是染上色彩、或是添上香味、或是赋予动作、或是步步逼问……在时间和空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文章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使之成为学习文言文的动力。
学生的兴趣对文言文课堂教学不容忽视,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智慧的光芒在兴趣的基础上产生能量,才能改变过去学生厌学文言文的现象。我相信,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中,只要我们老师肯“动起来”,学生就能“活起来”,文言课堂也就能“悦起来”。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4(2)
[2]吴培森.清泉润泽.增城市新塘菊泉中学校本教材,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