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未立,二十而蹲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uqi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识这样一个长辈,长得德高望重,和年轻人聊天的时候更是高深莫测到令人发毛。前辈总是点一根烟把面目隐在烟雾中,眼睛斜着半开半闭。可想而知,坐在对面的人是多么的惶恐啊。小年轻們前倾着身体哇啦哇啦说个不停,简直要掏尽平生所学。若是讨好成功,这长辈就会沉吟良久,过了好半天才给出终极褒奖———“我觉得你不像个80后。”
  这是从他那里能得到的最高评价,妙就妙在这个句子是个半开放的命题,所有人都能自行意淫出后半句———“我觉得你不像个80后,你这么有见识!”“我觉得你不像个80后,你这么理想主义浪漫情操!”“我觉得你不像个80后,你这么天下兴亡为己任,出类拔萃百兽震惶!”
  这个夸奖让所有被拽出80后团体的年轻人脚踩云端,得意四顾。我获此美誉,立刻骄矜又谄媚地连连点头:“确实确实,大家都这么说,80后,啧啧,哼哼……”这个万能百搭又高端的夸奖,甚至被我立刻现学现卖,转脸儿就德高望重地当做重礼转赠90后:“我觉得你简直不像个90后。”
  后来和这位长辈接触多了,发现他逢人就夸对方不像80后,心下有些疑惑:80后成了一个神秘的地下组织,江湖上流传着它的传说,可谁都没见过,见迎面走来疑犯就只能仔细端睨辨认半天,才像海关安检一样挥手大赦:“这个不是。”
  我1989年出生,年龄尴尬,代际模糊,只能写写我周围人的成长群像。
  我高中之前一直待在湖北的一个二线城市,鸡犬相闻,和所有的同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世交关系。小时候大家都差不多,这几年我再回家,就觉得大家已经不太一样了。我的小学初中同学大都没离开过这小城,也再难离开。我们大多数都是铁路系统的子弟,他们的未来大抵也都拴在铁路上,他们所有的恐惧和自尊,和区区所有也都勾勾连连地捆绑在铁路制服里,从父辈的手上接过,在适当的时候传给下一代。这就是所有终极神话的壁画:一小块地,四壁之房,悬挂的铁黑色制服。
  我假期回去和我小时候的同学聚会,他们中比较幸运、有背景有关系的一部分人已经工作了,谈到将来就是骂骂咧咧。我只能讪讪地劝他们知足常乐,先别考虑这么现实的问题,还是抓紧时间享受青春。我的同学给我很怪异而无言的眼神,我才觉得自己的虚伪,他们青春仅存的遗物只是戏谑冷笑的面孔,而内心已自视为泥土,早就把身体平摊成一块让人踩踏的土地。
  我高中上的是所谓贵族高中,按一些老人家的说法是“自私狭隘消费主义”,按另一些不太老的人家的说法是“个性飞扬张扬自我”。他们从高中起就在研究围巾的101种系法,研究韩国人,而现在则研究美国的贝弗利山庄。有时候和他们聊天,当QQ表情用完的时候就是我们词穷的时候,他们对人的形容词贫乏到只有“范儿”这么一个音节。当然,也不是都没有文化,也有的是文艺女青年———口头禅是“我还是个孩子”“瘦不到80斤去死”。
  有时候稍微聊到一些国事,我的同学会稍微有点埋怨:“你干嘛要聊这些不开心的事呢?”然后,又申辩自己并不是完全莫谈国事,自称一只草泥马,笑骂几句亚克西。
  如果说我小学和初中的同学几乎没有过青春,那我高中的同学就一路撒丫子年轻,在青春的跑道上跑了一圈一圈又一圈,跑完一轮另起一行从头再来,逃避着终将成熟这件事,拒绝进入更大的跑道。
  我的大学同学,他们是心智生产和恶斗程序的胜出者,是教育的脑力工厂量产的产物,是即将同“板结社会”搏杀的新参赛选手。
  我周围有同学从大一就开始看房价,每天一起床就像华尔街的巨头一样研究报纸,看房价走势,计算将来工作之后,日薪甚至时薪是多少,才能供得起一所房子。他四处展示算出来的骇然惨烈的数字,吓哭了许多人。
  更多的同学没有那么胆小,他们是蚁族里也要争当蚁王的一群人。努力,上进,参加各种竞选,永争各种名额,推七搡八,抢来各种大大小小的粮食,屯在自己目之所及的地方,看管好,当做资本———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过程原来叫“奋斗”。
  这就是奋斗?我们只能笑道:“好吧,这也算奋斗。”自然不能同五四相比了,从五四以来,几乎每个世代的成人礼,都是由时代完成的:天地玄黄,时代巨变,少年人或是被一把丢入,或是主动勇闯成年人的世界———一个凶残野蛮的世界,一个满是巨灵邪灵和国家机器的世界。
  而如今,也许是史无前例的,稳定盛世下,没有时代替年轻人完成成人礼。三十而立,立的也不过是安身立命的立;全副武装,对抗的不过是不断攀升的房价走势。
  古人说三十而立,说明三十岁已经是很关键决绝的岁数了。三十岁,已经决定了后半生定格的形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古人寿命短,所以生命周期都压缩加速,反正我周围的80后,都仍保持着“二十而蹲”的姿势,他们将立未立,下一个动作还暧昧未卜,不知道会昂然地顶天立地,还是会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选自《经典阅读》
其他文献
有时候,幸福在生活中出现了,它长得却与你期待时的想象不太一样,所以它即使已经来到你面前了,你还是不认识它。有人对你说,这就是幸福呐,你竟然吓了一跳。幸福毕竟是来探望过你的,这是你的幸运呢,还是,你始终都不确定它真的就是幸福,这是你的不幸呢。你心里执拗地问自己,向往的幸福来到了,却根本不认识,这还是属于你的幸福吗?因为不认识它,所以错过了它,这真的值得懊丧吗?有篇歐洲的童话,说幸福其实是个不起眼的青
什么是人文?人文的特色是“当下自化”,“化”这个字最重要,它代表什么?代表把我们当下的困境及烦恼都化解。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于:让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得其乐。能做到这一步就是人文教育的成功。那么,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呢?一、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别首先,一个人要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何在。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兴趣。我们先谈与日常生活比较有关系的。譬如喝酒,很多人都有机会喝酒,这
秋天赏枫的季节,我好几次在京都。几个星期,一个月,好像忘了时间。好像春天才刚来过,同样的山,同样的道路,同样的寺院,同样的水声,同样的废弃铁道,同樣的水波上的浮沫,同样的一座一座走过的桥,桥栏上的青苔,回首看去,那桥栏,不是刚才还铺满落花吗?然而只是一回头,落花杳无踪迹,已经是满山的红叶了。水渠清流里也都是重重叠叠的红枫落叶,随波光云影逝去。每一次回头都踟蹰犹疑,害怕一回头,一切繁华都已逝去。一个
无论走到哪里,身边总有几个不待见之人。或因立场不对,身份不配,或因三观不同,不相为谋,但多数时候,嫌其俗,俗不可耐、俗不可医的俗。俗者,《荀子·儒效》谓之:“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谓之不学问;义而无立,勤则无成,谓之无正义。最是“以富利为隆”,当下体会为深。林语堂当年说社会十大俗:腰有十文必振衣作响;每与人言必谈贵戚;遇美人必急索登床;见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
谁把打铁声摁在了文明喧嚣深处?此时的雨覆盖了这个山村的各个部位,那个叫铁匠铺的地方,蛛网上粘着许多小虫子,我能想象出当年铺子里的热闹,所有的人都是顶着雨声到来的。铁匠铺永远都是一个动词,动在雨声的浸淫之下。它的持续时间是那么久。红钢从烈火中钳制到铁砧上,锤起锤落,叮当磅礴,小锤点击,大锤紧跟。铁匠对于铁是一场浩劫般的惊扰。铁匠铺的热闹为什么总是在雨天里?当然,更多的热闹是在冬天。真正的冬天开始了,
曾记得今年早些时候,北京画院展出“咫尺天地———北京画院画家小幅油画展”,吸引了不少艺术爱好者前往观看。有意思的是,画作中很多还不到一尺大小。常逛画展的人,很容易察觉到国内这两年展场上的大画越来越多,尺寸在2米以上的比比皆是。“画家小幅油画”之所以受到观众的青睐,是因为颠覆“画面撑大”的做法,不啻回归了艺术爱好者们的审美习惯,也自是还原了国画创作和油画创作的本来面目和本源意义。“画幅撑大”是有原因
“裁缝”这个词,在我看来,是带着声色的。从嘴里读出来的时候,眼前便活脱脱一个匠人的形象。一副花镜儿,一把皮尺,半截儿粉笔,又一把锋利的剪刀,变戏法儿似的将手里的布匹裁剪成了衣裳。一个“裁”字,一个“缝”字,一开一合,是一门让人羡慕了几辈子的手艺。我对裁缝的全部记忆,源于儿时,也停驻在了儿时。那个时候的乡村,纯粹得就像一首诗,什么都是干净的,简单的,质朴的。那也是一个物质生活不算丰富的年代。隔三差五
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在家读《西游记》,正想着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其实是一个人的四个侧面,门就被咚咚敲响。咚,咚,门还在敲,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哐的一下,用脚踢了。我有些愤怒,一把将门拉开,门口站着的却是刘书祯。他说:哎呀,我还以为你不在家哩!我说:是你呀,几时进城的?他说:我已经在城市生活啦!他的嘴里永远没有正经话。“书祯,你个嘴儿匠!”“你不要叫我书祯,我现在改名高兴了,你得叫我刘高兴!”这就
世界是相异相悖的。北京很夸张地把湖称为海,不知是见识所致,还是狂傲的结果。云南那儿,那么巨大的湖,竟叫为池,相比北京就真有些边陲仆从的感觉了。而港岛的东陲西贡这儿,有一地方叫作“清水湾”,以中文和中原的世俗文化去理解,清水湾既是一地名所赐,那就一定缘于一条河流的弯道和弯道所箍围的村落而致使,自然也是潺潺水澈,袅袅烟青,如同一首淡诗,或是一篇富有韵致的散文吧。然而,清水湾并没有那河水的湾流和炊烟。原
我到一个城市去讲课,一个企业老板到机场来接我。路上他给我讲了个故事,是他亲身的经历。有一天他想开车出去办事,可是发现车牌子被拆走了。小偷留了一个纸条夹在车窗上,上面写着:“先生,对不起。我把你的车牌子藏起来了,你要是借我一百块钱,我就会告诉你到哪里取回车牌。如果你不想给自己找更多的麻烦,请把钱放到XX地方。给你个忠告,按照我说的做,绝对值。”一百块钱是一个很微妙的数目,显然小偷的开价是经过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