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她,我为何如此反感?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zhushua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学期,我们班新转进来一位美女同学。
  客观地说,她确实是我们这种理科班里少见的美女。即使在我一个女孩子看来,她也够漂亮的了,更不用说那些男生了。每天一下课,好多男生就找各种机会往她那边凑。因为她跟我坐得比较近,个别男生还常常通过我给人家传纸条……
  她的学习成绩挺好的,听说还是我们学校一个副校长的亲戚。又有关系,又有才华,她的出现在我们班里真是不折不扣的大新闻。
  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段时间相处下来,我就是一点都不喜欢她,甚至内心还有些反感。是嫉妒吗?我也说不清。
  她说话不是很多,可是每回开口说的话总让人感觉特别得体。尤其是相比于我这种平时大大咧咧、说话不打草稿、什么心事都藏不住的人来讲,她讲的话就像是背出来似的,让人什么毛病都找不到。有礼貌,用词得当,条理清楚。这本来也挺好,不过我总觉得这不太像是一个16岁女生说出的话。而且,她说话好像是不带情绪的,简直就跟中国移动的话务员一样。真服了她!
  另外,她的交际能力看上去也很“完美”。和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不管长相如何,家境如何,成绩如何,她都能做到有说有笑的,不过,事实上,她跟任何人也没深交,也很少在我们面前说起她的家庭和过去。她不得罪任何人。有时候男生开她玩笑,她总是举重若轻,巧妙化解,看起来就像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一样,叫人找不到一点儿把柄。在老师那儿,她就更吃得开了。虽然上课发言算不上很主动,但是下课问问题却格外勤快,一口一个“谢谢老师”“老师再见”,三八妇女节那天,她还给我们年级的每一位女老师送了礼物……“天哪,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女生?!”这是其他班的同学对我们这位美女同学的评价。
  可是,她的“完美”在我看来却显得特别不真实。是她伪装得太深,还是我自己随便惯了,结果遇到真正优秀的同学就心生嫉妒、小心眼了?搞不清,反正,我就是越来越不想再看到她了。
  阿萌
  
  唯有欣赏
  莫小米
  
  先回答你最后的提问:“是她伪装得太深,还是我心生嫉妒?”
  其实这是个伪选择题。真正的选择题是:她的完美是伪装的,还是她真有那么完美?无论答案是A或者B,也就是说,无论你同学的完美是真还是假,你的嫉妒,一定是真的。
  从你的描述看,你的同学的确完美,完美不一定可爱,因为总显得有些不真实,人无完人么。但真正意义上的完美一定比较接近成功。而且我坚信,完美是可以追求的,是可以修炼的。
  比如知名节目主持人杨澜,比她成功或跟她差不多成功的女性也有,可从长相、气质、才华、事业、家庭等各方面的综合评分看,人生之完美都不如杨澜。即便时常有一些关于她的负面新闻,她也能巧妙地一一化解。
  你问我嫉妒她么,我想只要是女性,或多或少都会嫉妒她的。
  心理学家说,嫉妒是由于失去,这种失去不是人的物质财富,而是自我的丧失,当产生嫉妒时,你会有被矮化、降低和缩小的感觉。
  有个说法你也许听过,即东方式嫉妒和西方式嫉妒。东方式嫉妒是负面的,会产生对嫉妒对象怨恨、甚至加害的心理,最终害人害己,要不得;西方式嫉妒是积极有益的,它化作动力让你奋起直追,赶上甚至超过你嫉妒的对象,让你完善自身,变得更加优秀。
  那么我可不可以对杨澜来一番西方式嫉妒?既然我没有可能赶上乃至超过她,所以,对她的完美,我唯有欣赏。
  欣赏的同时,我也无须自卑,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优势,一份能力,一份幸福。大多数人不完美,但人人都有专属于他的特长,有他存在的价值,有他自在自如的美丽人生。
  人不是单独存在于世界上的,周围的人,同学、老师、亲戚、邻居,还有陌生人,各人各异,有你喜欢的,也有你不喜欢的。与你性格合不拢的你多半不喜欢,有各种各样你难以忍受的缺点的人,你肯定不喜欢,现在,非常优秀堪称“完美”的你又不喜欢,这样一路递减下来,让你赏心悦目的、愿意交往的人不是太少了吗?这样算下来,你的烦恼不是太多了吗?
  既能包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又善于发现他人的可爱之处并欣赏之,你的生活才能快乐多于烦恼,你也才能在人群中行走自如。
  
  同学灌水
  
  我们班怎么就没这么“完美”的女生呀?我换来你们学校好不好?哈哈!
  ——山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方法吧,也许这位美女小时候的教养是比我们大多数人好一点。再说,毕竟她刚来你们班,适当地“伪装”一下自己,给大家一个好印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你想多了。
  ——默默微笑很久
  
  整天把笑挂在脸上的人很可能内心很苦闷。至少我碰到过好几个类似这样的例子。你跟她坐得这么近,不妨想想办法走近她,了解她真实的想法,说不定两人就能成为好朋友。
  ——夏夜清风
  
  其实,我很想知道你们班其他同学对她的看法,如果大部分人跟你差不多,那说明这位女生可能真的有点问题。不过,如果只有你觉得她是虚伪的,很讨厌她,那么,问题基本上出在你身上。对不对?
  ——迈克·阿瑟
  
  女生的心眼果然很小啊!总是看不惯有人表现得比自己好。哎!
  ——冰可乐
  
  如果真像你描述的这样,那这位美女同学还真是“极品”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走着瞧吧,看看“完美”的她会不会被你们这帮人同化。哈哈!
  ——小凡
  
  换个角度想,说不定她的心里也嫉妒你,至少你说话不用打草稿,想说什么说什么,有什么情绪都能痛快地表现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勉强不来。自己觉得舒服就好,你也完全用不着讨厌她。
  ——戴红领巾的团员
其他文献
这是颁奖会,更是培训班    1992年“教海探航·双洋杯”颁奖大会,容纳900人的泗洪新星剧院座无虚席,连二楼的窗口都挤满了前来观摩的教师。谁不想一睹特级教师的迷人风采呢?场内一会儿鸦雀无声,一会儿掌声雷动,笑声、啧啧称赞声不绝于耳。人们为特级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厚实的功底、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而折服。在特级教师王元老师做讲座时,剧场突然停电,会场一片漆黑,我们以及承办单位都在为会场的
动画片《名侦探柯南》里面有着不变的一幕:小个子侦探柯南沉着地推一推眼镜,胸有成竹地说——真相只有一个!然后他就找个代言人(多半是毛利小五郎),用麻醉针让他沉睡,然后公布凶手的名字。  这种激动人心的时刻,只在推理剧中出现。我小时候也曾经以为,历史和推理剧一样,真相只有一个,就像每次期末考试的时候必然会在考卷上出现的填空题一样。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18
【摘 要】发展素质教育,应该面向真实进行深度学习。结合案例,对当下校园活动的困境进行分析,在课程的高度上重构活动,努力营造真实的情境进行深度学习,进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素养的真正提升。  【关键词】活动课程;真实情境;实践体验;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2-0026-02  【作者简介】盛莉,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学(江苏泰
  
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引争议    ◆ 新闻背景    近日,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在网络上走红,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很多人认为,我们中国的《小学生守则》 “内容空洞,可操作性差”,美国的小学生守则更具体,也更有指导意义。真的是这样吗?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知识要系统掌握,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话是没错,但是,怎么样才叫“掌握”呢?  比如我吧,虽然从小就开始背《小学生守则》
10月份,备受关注的北京新高考方案正式向外公布。  新高考方案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高职招生增设“高会统招”,也就是说,从2010年起,报考高职的考生无须参加高考文(理)综考试,仅凭高考语、数、外三科成绩和部分会考科目成绩就可参加录取;高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将分别以等级和统一表格的形式计入考生电子档案,在统招录取、自主招生中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本科考试科目变化不明显,重点在考试内容改革
【关键词】真学;假学;儿童立场;学科本质;学生发展;角的初步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2-0121-04  近些年,众多教育界有识之士发出“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的呼吁。笔者不禁思考:在当下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否都是“真学”?在各级教研活动中,笔者听过不少教师教学苏教版二下“角的初步认识”,发现的确存在着不少“假学”现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贯彻落实《意见》,以及进一步推动我省教育督导工作发展,本刊专访了国家督学、协助江苏省教育厅葛道凯厅长分管教育督导工作的林伟二级巡视员。问:教育督导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从江苏来看,这种作用体现在哪里?  答:教育督导制度是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同志关怀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实践证
【摘 要】南京市浦口区大桥小学从大桥的结构与功能获得教育启示,从课程建设的现实问题和价值追求出发,提炼出“津梁文化”课程。建设“津梁文化”校本课程,旨在完成基础教育的使命——奠基与摆渡。该课程由支点性课程、支柱性课程、枢纽性课程和通达性课程四大门类构成,切实有效地指向学校的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津梁文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草食男孩”、“肉食女孩”——据说是因为,社会上男孩越来越弱,女生越来越强,于是这两个称号就诞生了。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的小时候,那些不太乐意打架、更关注自己形象的男孩往往被孤立,被男孩们孤立,也被女孩们孤立。男孩们觉得他们“娘娘腔”,女孩们觉得他们难交往。可其实这些更关注自己世界的男孩,不过就是选择了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罢了。为什么一定要合群?为什么一定要和别人打成一片?为什么一定要受欢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