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w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风气是衡量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好坏的核心依据之一。近年来,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风,而且作弊手段越来越先进,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大学生考试作弊既有其内在的主观原因。也有外在的客观原因,同时也说明大学生诚信正在慢慢地减弱。因此,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是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1.外因
  (1)社会影响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法治建设相对滞后。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确立,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滑坡和社会信用的缺失。由于受社会上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淡化了学生对作弊的羞耻感,容易诱使作弊行为的发生,考试作弊现象有扩大蔓延趋势。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带来了激烈的人才竞争,一些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中片面重视分数、证书、学历,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察,使得分数、学历、文凭、证书成为社会评价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许多学生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不惜借助不正当的手段以达到个人目的。
  (2)考场管理松懈
  考试管理不严,给作弊者有机可乘也是最终导致考试作弊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一因素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有关考试的规章制度没有制定好;二是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从目前情况来看主要是后者。有些教师监考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办事,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给伺机作弊的学生提供了方便。一些监考教师担心作弊处分影响学生前途,或经不住学生哀求,姑息纵容了作弊行为。
  (3)考试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考试法,使得学校对于考试作弊者的惩处无法可依。国家现有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过于简单,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不强。正是因为没有充分有效的法律依据。许多学校也不敢出台过于严厉的处罚规定,这无疑会助长一些试图考试作弊者的侥幸心理,并使其铤而走险。
  2.内因
  (1)思想道德观减弱、诚信意识的缺乏
  大学生考试作弊反映出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许多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反以攫取分数为荣。一些学生认为作弊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看到别人作弊成功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
  (2)虚荣心理和投机取巧的思想驱使
  有些大学生认为考试成绩好就可以评优.就可以为当上学生干部、入党、评奖学金等创造条件,因此高分心切,而产生了弄虚作假的念头,还有一些学生。怀有侥幸心理。尽管知道作弊是一种违纪行为。一旦被抓,后果不堪设想,但少数学生总是抱有侥幸心理,希望自己作弊能够成功。
  
  预防和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1.深挖思想根源。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要彻底杜绝考试作弊行为,关键是要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解决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要加大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应通过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诚实、正直、守信是大学生应遵守的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应具有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大学生的诚实品德,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在全校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正确地规范自己的学习和考试行为,把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自觉放弃作弊的念头。高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考试纪律和考试作弊的危害,利用各种班级活动开展考风教育,向同学们讲明利害关系和一系列严重后果。同时,要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以及教育助学贷款偿还情况、学生信用卡使用情况等都写进“大学生信用档案”,并放入学生档案,在毕业生找工作时学校除了向用人单位出示学生的成绩单和各种资格证书外,还要向用人单位出示学生个人信用的评估报告。
  
  2.改革应试教育方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应试教育”的特点是以纯粹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把分数作为升学、评奖等依据,使得许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过分计较考分的高低,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地阐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因此,彻底改革一些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采用新教材、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教学要加强实践环节,更新教学内容,重视能力的培养,减少实用性差、专业面窄的课程,增加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实用性强的课程和环节,特别是增加选修课的范围。要杜绝学生作弊,必须设法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爱好、兴趣和能力灵活自主地选择课程、学习和考试时间。考试通过了就有学分,未通过虽没有学分,但可重新学,重新考,获得最低学分就可以毕业。这样,学生就不必担心考试不及格课程太多而没有学位和毕业前考试未通过不能毕业,也就没有必要铤而走险去作弊。
  
  3.改革考试方法,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业成绩评价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笔试轻实践,把学生推向了“应试教育”的狭窄境地,难以充分激发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社会、家长和学校要转变过去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观念,树立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衡量观念,为学生积极地学习和正确对待考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重真才实学”的用人机制,形成拥有真正的知识和技能才是用人最重要的标准。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进行教学改革,改变现在一张考卷定乾坤和分数是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现状。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学校考试应该从有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测试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应按照不同的专业特点灵活多样,应能调动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单一的卷面考试为多样化考试,建立完整、科学、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考核形式,给学生表现其能力提供多元的途径。除闭卷笔试外,还可以采用开卷笔试、口试,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技能。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4.严格监考制度
  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严肃考场纪律,可以预防和打消学生的作弊企图。实践证明,一个考场的先期预防工作做得好,考试过程中要求严格,则考场秩序稳定,作弊行为也就很难得逞;反之,考场秩序混乱。就会让混水摸鱼者有机可乘。另外,对考试作弊者严格按章处理,也是杜绝考试作弊的一个重要手段,无论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一旦出现作弊行为。应一视同仁予以严肃处理,以教育作弊者并警示全体学生。
  总之,诚信、求真、健康的校园环境能有效地预防违纪行为的发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良好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教师的为人师表、学生干部的典范作用对学生有非教学性的教育作用、非强制性的规范作用和无所不在的感染作用。只要从教风、学风和校风全方位抓起,大学生考试作弊这一不良现象一定会得到遏制与改善。
其他文献
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梦是生命最公平的馈赠,无论高低贵贱,梦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这发自肺腑的话语,感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肯定了包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草根平民的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高校教材管理是高校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信息是否及时、准确、先进,影响到整个教学环节是否畅通运行及学校的教学水平。教材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进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本文就高校教材管理的若干问题略加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知识信息交流活动,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教学质量最终体现在育人质量上。育人的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育教学能力,也就是说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和工作积极性的大小。因此,如何激发高校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是学校人力资本管理的核心问题。    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理
“你们的产品应用领域现在越来越广了,涉及家纺、色纺、针织牛仔、无纺布、高支纱等多个领域,产品使用效果也特别好,不仅色彩艳丽、透气、贴肤,缩水率还小,是一个好产品……”3月12日,2019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刚一开展,丝丽雅展位就吸引了不少观众。此次展会,丝丽雅再次携明星产品雅赛尔纤维亮相,同时将雅赛尔从纤维到成品的产业链以及雅赛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受到了现场客户的一致好评
期刊
一些高校在教师管理中。往往容易忽视心理契约对教师行为的影响。事实上,在高校中,构建心理契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在高校教师管理中可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去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    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契约所包围。比如说我们与工作单位有一种雇佣的契约关系,这样一种契约关系是一种较为正式的契约关系,可以被我们直接感受到,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除了这种显性的契约外,在
在2019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上,有这样一个展位,面积不大,来参观洽谈的人却不少,更是吸引了中国石化、吉林化纤集团等行业“大佬”前来学习交流。这家公司名为常熟市翔鹰特纤有限公司,翔鹰特纤究竟有什么“魅力”呢?记者带着疑问到展位一探究竟。  进入展区,看到“世界唯一”四个字更是吊足了记者胃口,迫不及待地采访了该公司董事长陶文祥。据陶文祥介绍,翔鹰特纤公司成立于2003年,翔鹰特纤团队经过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