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高校教材管理是高校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信息是否及时、准确、先进,影响到整个教学环节是否畅通运行及学校的教学水平。教材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进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本文就高校教材管理的若干问题略加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体制的改革也使我国图书出版业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因此,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必须通过全面的改革建立全新的模式,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进程和图书出版市场的新形势。
我国高校教材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图书出版业蓬勃发展,出版社之间、图书经销商之间经过激烈的竞争,使教材出版的市场更加活跃、教材发行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推动下,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改革特色、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新的高水平教材。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材改版的周期越来越短,教材品种越来越多。但是,目前教材质量的良莠不齐、教材内容雷同的现象,在大学教材市场上比较普遍。一些本不具备条件的出版社也争相出版大学教材,甚至根本没有编者队伍的小出版社采取抄袭盗版的手段出版教材,造成教材质量不高和低水平重复,许多热门专业往往有十几个甚至更多版本的教材。
其次.目前大多数高校(除民办高校外)仍然属于国家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面对市场竞争,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许多高校的教材管理还停留在单一的行政管理阶段,追求的是管理的职能,重质量而不重效益。随着高校扩招和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现有的教材管理水平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再次,过高的书价也给教材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排除近几年物价上涨的因素,有些教材的价格确实过高。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知识分子待遇的不断提高,编写教材的稿费在近几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许多大型出版社依靠过去的行政力量在教材出版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有些教材的印刷存在一定的攀比现象,选用的纸张、材料越来越高档,装帧越来越考究。有的教材因为配有教学光盘而增加了成本。有的教材因为发行量不足而使成本居高不下。上述种种原因都导致了近年来教材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学生的经济负担也因此有所加重。在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中。部分学生购买教材缺少积极性,个别学生自己到社会上订购教材的情况比较普遍,这给高校教材的预订和发行工作造成一定的混乱,是目前高校教材管理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解决目前高校教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引入市场机制,调整机构、转变职能。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管理逐渐走向市场,教材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也将随之发生改变。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以教材委员会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把教材委员会作为一个常设机构,教材科的工作将围绕它来开展。教材科仅作为具体的执行机构,在教材委员会的监管下负责教材的预订、采购、发行等工作,并且给教材委员会提供教材建设以及教材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为教材委员会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
同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管理逐渐走向市场,教材科的管理职能也随之发生改变,由单纯的管理走向管理与经营相结合,经营职能逐渐走向强化。一些高校相继成立了“教材图书采购中心”“校园文化中心”“物资文化中心”等。只有紧紧把市场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饭碗”意识连在一起,适应市场,规范经营,主动参与竞争,才能不断拓展生存空间。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原体制下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益,加强服务质量,同时为教材质量和课前到位率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证。
第二,拓宽教材订购的渠道。面对教材价格偏高的情况,高校教材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拓宽教材订购渠道。教材走向多渠道经营,责权利三位一体,通过加大教材选用、计划、采购和发放环节的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减少报废。高校应尽量选用那些适用性强、质量好、价格低的教材,同时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编写和出版一些教材,这样不但能通过自主定价来降低价格,还能促进本校的教材建设。这就使教材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走向企业的经营管理,运行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体现了企业化市场管理的鲜活特点。采购途径的变化,也会导致教材管理者、经营者自身思想观念的变化,把岗位责任意识与市场经营意识紧密相连。
第三,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加强对教材的管理。众所周知,高校教材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头绪繁多、数据来源广、信息量大,经常需要将各系(部)汇总的数量进行处理,形成各种统计报表。由于查找和统计书名、出版社、定价、预定册数、班级书款、退补款等信息的工作量大,特别是盘点(即清查库存量)时,这些工作有时甚至需要人工花很多天时间才能完成,并常使^疲惫不堪。而目有时发现。花了大量心血的结算清单是错误的,则更使人头疼。而此项工作又是教材管理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需要经常地做。显然这种手工管理方式既费时又费力,不能适应目前教材管理的需要。是提高教材管理效率的障碍。为了提高教材管理的效率。把教材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引入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一电脑,就成为必然趋势。利用电脑进行教材管理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电脑进行教材管理,必须做好预定、入库、出库、结算四个方面的工作。教材的预订,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以院系为组织单位。具体项目可以包括预订单据号、班级编号、班级名称、院系编号、院系名称、预订日期、订期、教材编号、教材名称、出版社、编著者、估价、预订数量等。先输入各院系报送的教材预订单,然后结合库存情况,制作采购单,后可汇总全校(各院系)预订表、采购表。采购教材入库管理,包括入库单据号、供应商编号、供应商名称、开单人、开单日期、教材编号、教材名称、出版社、编著者、单价、入库数量等。以班级为单位发放教材。需要记录班级编号、班级名称、领取教材日期以及具体的领用教材。采用一对多的管理方式,上边是单据号、班级信息,下边是具体的教材数据。可打印领书单,一般采用三联单,一联由学生交仓管员领书,一联交学生保留,一联仓库保留。电脑自动生成每学期(或任一时间段)的班级领书结算单,教材领书结算单,无需人工参与,非常方便。
第四,加强教材建设,做好教材编写、出版和选用的工作。建立并完善教师编写、出版教材及教材选用相关的规章制度,确定完整的教材选用、计划和采购的工作流程。以教材委员会为工作核心,严格地执行规章制度,对教师编写教材、选用教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在教师编写和出版教材方面。要重视“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做到“五性”,即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鼓励在专业上属于一定学术权威的教师参与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杜绝个别教师单纯为了晋级而编写教材的行为,即人们常说的短命教材。
第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材管理队伍。有人认为,教材科只是买书、卖书,只是一般的工作,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认识书名,能发书就可以了。实践证明,教材管理队伍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有一定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才能承担与完成教材工作任务。高等学校的教材管理人员具备以下基本要求:思想政治觉悟较高,能认真学习、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教育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与指示,并制定积极、有效、可行的措施。热爱教材工作,牢固树立教材工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辉煌的成绩。牢固树立为教工学生和社会服务的思想,满腔热忱地接待他们,妥善解决与处理教材工作的各种问题。工作作风严谨,扎实、细致,有开拓精神。应当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特别对本校的专业、课程,各个教育类型的教学熟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校教材管理改革是高校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办学思想、办学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效益,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体制的改革也使我国图书出版业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因此,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必须通过全面的改革建立全新的模式,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进程和图书出版市场的新形势。
我国高校教材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图书出版业蓬勃发展,出版社之间、图书经销商之间经过激烈的竞争,使教材出版的市场更加活跃、教材发行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推动下,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改革特色、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新的高水平教材。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材改版的周期越来越短,教材品种越来越多。但是,目前教材质量的良莠不齐、教材内容雷同的现象,在大学教材市场上比较普遍。一些本不具备条件的出版社也争相出版大学教材,甚至根本没有编者队伍的小出版社采取抄袭盗版的手段出版教材,造成教材质量不高和低水平重复,许多热门专业往往有十几个甚至更多版本的教材。
其次.目前大多数高校(除民办高校外)仍然属于国家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面对市场竞争,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许多高校的教材管理还停留在单一的行政管理阶段,追求的是管理的职能,重质量而不重效益。随着高校扩招和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现有的教材管理水平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再次,过高的书价也给教材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排除近几年物价上涨的因素,有些教材的价格确实过高。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知识分子待遇的不断提高,编写教材的稿费在近几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许多大型出版社依靠过去的行政力量在教材出版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有些教材的印刷存在一定的攀比现象,选用的纸张、材料越来越高档,装帧越来越考究。有的教材因为配有教学光盘而增加了成本。有的教材因为发行量不足而使成本居高不下。上述种种原因都导致了近年来教材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学生的经济负担也因此有所加重。在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中。部分学生购买教材缺少积极性,个别学生自己到社会上订购教材的情况比较普遍,这给高校教材的预订和发行工作造成一定的混乱,是目前高校教材管理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解决目前高校教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引入市场机制,调整机构、转变职能。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管理逐渐走向市场,教材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也将随之发生改变。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以教材委员会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把教材委员会作为一个常设机构,教材科的工作将围绕它来开展。教材科仅作为具体的执行机构,在教材委员会的监管下负责教材的预订、采购、发行等工作,并且给教材委员会提供教材建设以及教材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为教材委员会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
同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管理逐渐走向市场,教材科的管理职能也随之发生改变,由单纯的管理走向管理与经营相结合,经营职能逐渐走向强化。一些高校相继成立了“教材图书采购中心”“校园文化中心”“物资文化中心”等。只有紧紧把市场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饭碗”意识连在一起,适应市场,规范经营,主动参与竞争,才能不断拓展生存空间。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原体制下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益,加强服务质量,同时为教材质量和课前到位率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证。
第二,拓宽教材订购的渠道。面对教材价格偏高的情况,高校教材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拓宽教材订购渠道。教材走向多渠道经营,责权利三位一体,通过加大教材选用、计划、采购和发放环节的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减少报废。高校应尽量选用那些适用性强、质量好、价格低的教材,同时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编写和出版一些教材,这样不但能通过自主定价来降低价格,还能促进本校的教材建设。这就使教材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走向企业的经营管理,运行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体现了企业化市场管理的鲜活特点。采购途径的变化,也会导致教材管理者、经营者自身思想观念的变化,把岗位责任意识与市场经营意识紧密相连。
第三,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加强对教材的管理。众所周知,高校教材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头绪繁多、数据来源广、信息量大,经常需要将各系(部)汇总的数量进行处理,形成各种统计报表。由于查找和统计书名、出版社、定价、预定册数、班级书款、退补款等信息的工作量大,特别是盘点(即清查库存量)时,这些工作有时甚至需要人工花很多天时间才能完成,并常使^疲惫不堪。而目有时发现。花了大量心血的结算清单是错误的,则更使人头疼。而此项工作又是教材管理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需要经常地做。显然这种手工管理方式既费时又费力,不能适应目前教材管理的需要。是提高教材管理效率的障碍。为了提高教材管理的效率。把教材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引入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一电脑,就成为必然趋势。利用电脑进行教材管理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电脑进行教材管理,必须做好预定、入库、出库、结算四个方面的工作。教材的预订,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以院系为组织单位。具体项目可以包括预订单据号、班级编号、班级名称、院系编号、院系名称、预订日期、订期、教材编号、教材名称、出版社、编著者、估价、预订数量等。先输入各院系报送的教材预订单,然后结合库存情况,制作采购单,后可汇总全校(各院系)预订表、采购表。采购教材入库管理,包括入库单据号、供应商编号、供应商名称、开单人、开单日期、教材编号、教材名称、出版社、编著者、单价、入库数量等。以班级为单位发放教材。需要记录班级编号、班级名称、领取教材日期以及具体的领用教材。采用一对多的管理方式,上边是单据号、班级信息,下边是具体的教材数据。可打印领书单,一般采用三联单,一联由学生交仓管员领书,一联交学生保留,一联仓库保留。电脑自动生成每学期(或任一时间段)的班级领书结算单,教材领书结算单,无需人工参与,非常方便。
第四,加强教材建设,做好教材编写、出版和选用的工作。建立并完善教师编写、出版教材及教材选用相关的规章制度,确定完整的教材选用、计划和采购的工作流程。以教材委员会为工作核心,严格地执行规章制度,对教师编写教材、选用教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在教师编写和出版教材方面。要重视“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做到“五性”,即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鼓励在专业上属于一定学术权威的教师参与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杜绝个别教师单纯为了晋级而编写教材的行为,即人们常说的短命教材。
第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材管理队伍。有人认为,教材科只是买书、卖书,只是一般的工作,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认识书名,能发书就可以了。实践证明,教材管理队伍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有一定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才能承担与完成教材工作任务。高等学校的教材管理人员具备以下基本要求:思想政治觉悟较高,能认真学习、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教育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与指示,并制定积极、有效、可行的措施。热爱教材工作,牢固树立教材工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辉煌的成绩。牢固树立为教工学生和社会服务的思想,满腔热忱地接待他们,妥善解决与处理教材工作的各种问题。工作作风严谨,扎实、细致,有开拓精神。应当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特别对本校的专业、课程,各个教育类型的教学熟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校教材管理改革是高校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办学思想、办学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效益,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