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m9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阅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假思索的读,恰恰忽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语文课以学生喜好的新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喜好。值得关注的是,语文课的新问题和杜威的喜好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喜好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新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使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喜好,而且使之和系统语文知识的把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喜好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性
  思维的敏锐就是对新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而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能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第七、第八自然段后,我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学生提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抖”?按以往的教学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平时的积累,说说自己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非常出色,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还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三、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放飞他们的想象。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把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以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把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索,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碰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索所学知识的习惯。
  事实证实,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创造能力
  我在教学画面感较强的课文时,就让学生读读画画;碰上诗歌,就让他们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就让学生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而且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之前多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效果不明显。每个词语怎么解释,每个句子怎样理解,每个段落怎么朗读,全都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一方面,我重视读书思索的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五、把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创造和实践的机会
  我经常鼓励学生观察四周的事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的学生把香蕉皮乱丢,我引导他们写倡议书;让学生围绕“保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成文章;让学生调查灌河大桥的修通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并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内所学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
  六、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非常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总而言之,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和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责编黄桂坚)
其他文献
兴趣是推动人去认识,去创造并获得成功的内在因素。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其结果只能扼杀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降低学习效率,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增长智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那么,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
轻量化S盒作为轻量级对称密码算法的混淆部件,是设计轻量级对称密码算法的关键。提出一种新的8比特轻量化S盒设计方法,其单轮逻辑运算仅涉及4个单比特逻辑与运算和4个单比特
采用基于微接触压印的一种新工艺制备了ZnO纳米线二维光子晶体,工艺包括两个步骤:第一,利用Zn(AOc)_2溶胶作为墨水和PDMS作为印章,通过微接触压印技术在ITO衬底上制备图形化的Zn
通过对数字电视机卡分离的条件接收模块卡与IC卡的通信安全性分析,提岀了一种数字电视机卡分离的条件接收模块卡与IC卡通信的密钥协商与认证算法。该算法基于数学大数有限域
目的比较分析白毛黑眼(WHBE)豚鼠和DHP豚鼠、花色豚鼠三个品种豚鼠在13个血液蛋白位点上的多态性。方法采用垂直板浓度和pH均不连续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WHBE豚鼠、DHP豚鼠
目的:系统评价中低强度运动对血脂的影响.方法:检索近5年国内关于中低强度运动对血脂影响的文献,经过严格的筛选共纳入9篇文章进行Meta分析,其中实验组205人,对照组191人.Met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小学的品德课教学的“真”源于何处呢?品德教学的课堂要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鲜活的世界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
【摘要】“科教兴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宏伟战略,其中教育工作是“科教兴国”得以有力实施推广的基石和保障,同时也是提升全民素质的唯一途径。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肩负着对完成基本素质教育的青年进行专业化教育的任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合格建设人才的使命,其成败得失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体系    一、我国目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存在的
目的探讨应用腋下小切口开胸术建立犬慢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取健康比格犬1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7只)与对照组(7只)。应用左侧腋下小切口微创技术开胸植入起搏器,实验组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