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这与他们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以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坚持己见,所以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存在诸多的困难。
二、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调查清楚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我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自编调查问卷,从学校七、八年级共24个班中随机选取250人进行调查。此次
调查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4份,调查结果如下表。
1.学生在生物探究性学习中面临的困难调查统计结果
2.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对学生在生物探究性学习各个环节中的困难进行分析。
(1)提出问题
首先,学生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 (27.8%);其次,由于学生生物知识的缺乏,使其难以提出问题(24. 2%);第三,学生认为自己平时不太注意观察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因而难以发现问题(23.8%);第四,学生认为自己缺少锻炼的机会,需要探究的问题一般是由老师提出来的(20. 3%);第五,学生对提问题不感兴趣(3.9%)。
(2)猜想与假设
首先,学生最大的困难是总出现一些错误的猜想和假设(29.2%),认为自己思考的时间很少,平时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猜想和假设(28.7%);其次,学生认为生物知识的缺乏使其难以作出猜想和假设(24.7%);第三,学生不清楚猜想和假设的作用(10.3%);第四,学生对猜想与假设不感兴趣(7.1%)。
(3)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
首先,最大的困难是学生认为如果小组成员能充分讨论,可以做得更好(27.8%),自己制定的计划很乱、没有条理性(20.4%);其次,学生认为自己缺乏锻炼的机会,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一般由老师讲解(16.5%),自己设计的实验得不出所需要的结论(11 .3%);第三,学生对实验目的不清楚(8.9%),认为教师留给自己设计实验的时间太少,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9.3%);第四,学生对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不感兴趣 (5.8%)。
(4)实施计划与收集数据
首先,最大困难是学生收集到的数据不完整(28.6%);其次,学生觉得实验时间太短、太仓促(16.9%),往往对整个实验的目的和过程不清楚(10.8%),做实验时手忙脚乱(11.2%);第三,学生对实验设备的作用不太清楚,实验操作不熟练(9.4%),没有记录数据的好方法和缺乏收集数据的经验(8.7%);第四,学生对实施计划与收集数据不感兴趣(5.7%)。
(5)分析论证与得出结论
首先,最大的困难是学生感觉自己理解了,但总不能很好地概括出来(40.3%);其次,学生面对收集到的数据,难以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18.3%),或对生物规律知道一点,但总结的不全面或有差错(18.2%);第三,学生认为小组讨论不充分(7.8%)和由于生物知识的缺乏难以得出规律(11.8%);第四,学生对分析论证与得出结论不感兴趣(3.6%)。
(6)评价
首先,最大的困难是学生不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35.4%),在探究完成后没想到过要评价(33.3%);其次,学生认为自己的探究过程找不出毛病(13.5%),认为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10.2%);第三,学生对如何评价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没有兴趣(7.6%)。
(7)交流与表达
首先,最大的困难是学生难以完整地将自己所进行的探究过程表达出来(29.1%),感觉自己理解了,但总是不能很好地用书面表达出来(27.7%);其次,学生觉得向别人汇报自己的探究性学习情况觉得难为情(18.3%),不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13.0%);第三,与其他同学交流时不喜欢对别人的错误进行纠正(6.5%),或对交流与表达不感兴趣(5.4%)。
三、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面临困难的对策
根据上述对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调查结果分析,知道学生在生物探究性学习各环节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与问题是什么,为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何种对策来帮助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提供依据。具体对策如下:
1.帮助学生界定“好”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提出的问题不能是深不可测的,必须是学生通过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常问“为什么”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太大,教师可以将其转变为“怎么样”的问题,这种改变使探究的问题更集中、更深入,更加接近科学,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探究,经历真实的探究过程。
2.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
能否提出较好的假设,这是成功的学习者与不成功的学习者之间的重要差别。学习者特别是新的学习者,往往难以针对收集到的信息形成正确的猜想和假设,这时教师应设法为学生的假设提供支持。如实验前帮助学生形成多个假设,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猜想,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实验结果同时排除若干个假设,而不是逐个地检验、排除。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这与他们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以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坚持己见,所以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存在诸多的困难。
二、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调查清楚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我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自编调查问卷,从学校七、八年级共24个班中随机选取250人进行调查。此次
调查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4份,调查结果如下表。
1.学生在生物探究性学习中面临的困难调查统计结果
2.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对学生在生物探究性学习各个环节中的困难进行分析。
(1)提出问题
首先,学生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 (27.8%);其次,由于学生生物知识的缺乏,使其难以提出问题(24. 2%);第三,学生认为自己平时不太注意观察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因而难以发现问题(23.8%);第四,学生认为自己缺少锻炼的机会,需要探究的问题一般是由老师提出来的(20. 3%);第五,学生对提问题不感兴趣(3.9%)。
(2)猜想与假设
首先,学生最大的困难是总出现一些错误的猜想和假设(29.2%),认为自己思考的时间很少,平时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猜想和假设(28.7%);其次,学生认为生物知识的缺乏使其难以作出猜想和假设(24.7%);第三,学生不清楚猜想和假设的作用(10.3%);第四,学生对猜想与假设不感兴趣(7.1%)。
(3)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
首先,最大的困难是学生认为如果小组成员能充分讨论,可以做得更好(27.8%),自己制定的计划很乱、没有条理性(20.4%);其次,学生认为自己缺乏锻炼的机会,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一般由老师讲解(16.5%),自己设计的实验得不出所需要的结论(11 .3%);第三,学生对实验目的不清楚(8.9%),认为教师留给自己设计实验的时间太少,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9.3%);第四,学生对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不感兴趣 (5.8%)。
(4)实施计划与收集数据
首先,最大困难是学生收集到的数据不完整(28.6%);其次,学生觉得实验时间太短、太仓促(16.9%),往往对整个实验的目的和过程不清楚(10.8%),做实验时手忙脚乱(11.2%);第三,学生对实验设备的作用不太清楚,实验操作不熟练(9.4%),没有记录数据的好方法和缺乏收集数据的经验(8.7%);第四,学生对实施计划与收集数据不感兴趣(5.7%)。
(5)分析论证与得出结论
首先,最大的困难是学生感觉自己理解了,但总不能很好地概括出来(40.3%);其次,学生面对收集到的数据,难以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18.3%),或对生物规律知道一点,但总结的不全面或有差错(18.2%);第三,学生认为小组讨论不充分(7.8%)和由于生物知识的缺乏难以得出规律(11.8%);第四,学生对分析论证与得出结论不感兴趣(3.6%)。
(6)评价
首先,最大的困难是学生不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35.4%),在探究完成后没想到过要评价(33.3%);其次,学生认为自己的探究过程找不出毛病(13.5%),认为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10.2%);第三,学生对如何评价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没有兴趣(7.6%)。
(7)交流与表达
首先,最大的困难是学生难以完整地将自己所进行的探究过程表达出来(29.1%),感觉自己理解了,但总是不能很好地用书面表达出来(27.7%);其次,学生觉得向别人汇报自己的探究性学习情况觉得难为情(18.3%),不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13.0%);第三,与其他同学交流时不喜欢对别人的错误进行纠正(6.5%),或对交流与表达不感兴趣(5.4%)。
三、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面临困难的对策
根据上述对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调查结果分析,知道学生在生物探究性学习各环节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与问题是什么,为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何种对策来帮助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提供依据。具体对策如下:
1.帮助学生界定“好”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提出的问题不能是深不可测的,必须是学生通过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常问“为什么”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太大,教师可以将其转变为“怎么样”的问题,这种改变使探究的问题更集中、更深入,更加接近科学,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探究,经历真实的探究过程。
2.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
能否提出较好的假设,这是成功的学习者与不成功的学习者之间的重要差别。学习者特别是新的学习者,往往难以针对收集到的信息形成正确的猜想和假设,这时教师应设法为学生的假设提供支持。如实验前帮助学生形成多个假设,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猜想,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实验结果同时排除若干个假设,而不是逐个地检验、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