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电视新闻的魅力之源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727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节是电视艺术的筋骨,细节则是电视艺术的血肉。电视新闻的细节虽小,但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丰富表现力的作用。电视新闻无论在画面的选择,还是声音的处理上都必须精细。
  电视新闻的细节特征
  电视新闻的细节有别于节目中一般的声音、图像,它是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这些符号大致呈现出以下特征:
  1 信息传播的突现性。电视新闻的画面因素所涵载的信息能明确从“面”上突现出来,形成点,这一特征能更好地集中观众的注意力,提高传播效益。画面信息的突现,就是要求每条新闻(以1分钟的新闻提供10个镜头为标准)能够提供4个左右的“可看性镜头”,其他6个系为“基底”性过场镜头。所谓可看镜头,是指信息意蕴饱满、直指新闻要素的镜头,这类镜头可以转变观众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所谓“基底”性镜头,是过程性、背景性的。
  2 信息传播的单纯性。电视新闻的画面因素涵载信息时表现出来的简洁、完善、集中的特征。这一特征可引导观众准确感受信息而不产生歧义。在捕捉一個复杂的物象时,视觉是把一个整体印入脑海,构成印象,或叫第一印象。如看一个人,先观察到仅是“人”,随着条件推移才能辨明是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如条件允许且又需要,则进一步仔细观察他们的服饰、仪态、肤色和面貌。这便是画面细节在传播信息时所体现的单纯性。
  3 具有信息传播的证实性。电视新闻的声画因素所传播的新闻事实准确无误所产生的见证效应。这种见证效应可以实实在在为受众消除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此外,新闻人物的话语、新闻现场的音响有着不可更改的佐证性,从这个角度看,它有着比画面更为可靠的真实性。2000年3月中央电视台对京杭大运河“三乱”现象进行连续报道,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记者以暗访的形式采录到了大量声音与画面的细节。
  
  电视新闻细节处理的步骤
  
  首先要培养用固定镜头去展现画面细节的意识。固定镜头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记者捕捉新闻事实的能力。从视觉的规律可以看出,人的眼睛完全感知一幅全景的画面需要8秒钟、中景需要5秒钟、特景需要2秒钟。由于固定镜头具有便于人的视觉观察的特点,因此,在电视新闻中较为广泛地采用固定镜头快切编辑的采编方法。
  其次强化声音意识,提高记者对声音细节的感悟能力。现场的声音可以渲染气氛,记录新闻现场的真实情节,保证新闻真实性。采访前,按照事先确定的主题,对新闻现场环境进行认真观察,仔细研究被访人物的特点,查阅大量丰富的新闻背景资料等。同时,要提高对现场条件变化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感性,这样才能使现场采访时话筒意识不断增强、时机运用的得当、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进而引起观众的联想,调动观众的思维能力,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丰富传递信息的内涵。如《陕西电视台》2002年播出的《温副总理带灾区孩子上课》,充分发挥电视语言优势,截取了温家宝同志在特大洪灾区陕西佛坪县长角坝乡沙坝村临时教学点了解灾情,带孩子们上课的细节,真实记录下了感人的一幕。“我是中国人,我爱祖国,我要克服重重困难,为重建我的家园而努力学习”,这是《温副总理带灾区孩子上课》中最后一段话,也是作品中最精华、最富感染力的部分,这样有感染力的声音细节,不但使灾区人民鼓起勇气,而且激起了所有中国人强烈的爱国之心和自强意识。
  其三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坚毅的耐性捕捉细节。传播学研究表明,阅读只能记住10%,收听语言能让人记住20%,现场观看能让人记住30%,而边听边看能让人记住50%。在电视新闻采访中,要更好地完成声画同步的捕捉,就要求记者要在新闻现场进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电视拍摄挑、等、抢的技法,将那些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新闻主题思想的素材挑出来。同时,还要有预见性地抢拍那些能反映新闻事实的现场语言和画面,以增强新闻的价值和可信度。如:1996年7月3日,一行人横穿公路被撞身亡的消息,在《北京新闻》《新闻联播》和《北京交通新闻》中先后播出,一时间,北京乃至全国的观众被震惊了!这条新闻,是北京电视台记者无意间捕捉到的,展现出记者“等”、“抢”的功夫。整个新闻拍摄从开机到关机仅仅45秒钟,完整地记录了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罕见的事故经过和骇人的真实悲剧画面给观众强大的视觉冲击,一时间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
其他文献
笔者于今年年初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并到美国主流媒体考察访问,期间对美国的脱口秀节目作了深入了解。脱口秀节目在美国非常流行,占据了美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很大一部分。由于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的不同,美国的脱口秀节目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对其他国家而言,也有共性的地方,本文希望通过对美国脱口秀节目特点的分析,找出一些值得国内媒体借鉴的精华。  脱口秀有两个必备的要素:谈话、表演。广播脱口秀其实就是广播
期刊
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各种传媒使我们生活在了信息的海洋之中。传播学原理和生活经验均告诉我们,信息越浩繁,人越容易迷茫,越容易不知所措。这是报纸由新闻纸朝着思想纸、观点纸的方向拓展和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到目前,几乎所有有影响的报纸都开设了新闻评论专栏和时评专版。  晚报以稿件相对较短、信息量较大、内容贴近市民生活见长。尽管也有评论刊发,但相比较而言,不能不说是弱项。作为晚报从业者,工作的出发点和
期刊
2008年12月21号,中央电视台牵手国内50多家电视台成立了中国电视直播联盟(CSNG),这个联盟意在利用现代电视技术打造一个反应最快速、覆盖最广泛的全国电视新闻平台,此举被称为央视“应对激烈市场竞争、应对突发事件频出、应对国际电视媒体新闻资源之争的一次‘亮剑”’。这是国家电视台应对新闻直播竞争上的一次主动出击,是在目前电视体制下进行的一次资源整合。  由于传统的电视体制不同于电信体制的垂直管理
期刊
如何做好企业新闻报道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融入中心展作为打好报道主动仗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当今,广播电视事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电视的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产业功能体现得尤为充分。在这三大功能中,政治功能占首位。这无疑说明电视政治功能的位置和重要性。作为企业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在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政策前提下,宣传本企业的重心工作。融入中心,就是融入到企业的中心工作中去。掌
期刊
电视是党的喉舌,是党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在深入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电视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按照三贴近原则,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解读和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营造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文化环境;又要紧密联系自身工作的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电视节目和作品,为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为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天繁荣做
期刊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整个新闻采访活动,贯穿了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灵交流,采访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因素有关。我们有必要通过研究采访心理找出一些规律,在新闻采访时做好心理调适以取得采访的成功。  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是双方知识、观念、认知、愿望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互动的,两者的心理状态往往相互影响,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调整自身心态,同时注意并引导对方
期刊
群众性是中国电视节目依靠群众、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引导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最根本原则,而处于中央台、小区市台和有线台包围之中的城市台电视新闻,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除了创新尽最大努力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别无选择!  创新必须符合时代特色,不断研究观众的需求。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调查,“内容实用,贴近生活”、“能反映群众呼声和意见”、“内容重要,反映现实”是现阶段吸引观众收
期刊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及国际、国内赛事上,不断创造辉煌战绩。同自治区日益发展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相比,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体育报道的记者,深感报刊报道体育新闻的内容与形式,尤其是体育记者的采写能力还需要大幅度提升才能使得二者相得益彰。笔者认为深度报道是体育记者最应具备的素质,记者应抓住体育事件根源真正让新闻活起来。  所谓体育新闻深度报道,就是以理性化和人性化的态度直面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成
期刊
一点说明:  新闻写作应深入基层,身临其境去采访,写所见所闻,写出来的稿件才能真实、具体、生动。但大家下去采访,总要拿到一些文字材料,这些材料都是从事办公文秘工作同志写的一些公文,如文件、工作總结、报告或工作简报等。这些文字材料也凝结了不少人的劳动,有不少对我们写新闻是有用的。有的小做处理就可以发表,但不少见不了报,需要大家再作努力,或补充采访,或有选择的使用,才能发挥材料的作用。原因很简单,公文
期刊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电视节目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向四平八稳的电视导视类节目也不再高枕无忧,或是面临被裁掉的危机,或是面对被改版的尴尬。如何使导视类节目在五花八门、光彩奪目的电视节目中巍然屹立、焕发生机,是当前人们应当认真而谨慎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就电视导视类节目的发展之路,谈几点粗浅认识。    电视导视类节目要增强服务意识    服务观众是电视导视节目的宗旨,服务质量的高低优劣是导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