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否善于倾听、发现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观点,就成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心声 字里行间 步步紧逼 畅所欲言
  新理念下的教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是开放的,是动态生成的,学生对各种问题会有各种想法,会做出各种回答,这时老师能否善于倾听、发现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观点,就成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条件,那么,教师该如何倾听学生的心声呢?
  一、 从字里行间中倾听学生的心声
  在教学《小数乘整数》这节课前,我出示了“3.5×3,你有哪些计算该方法”做为学生的前测,发现学生几乎都只用了竖式计算,并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竖式:
  3.5 3.5 3.5 3.5
  × 3 × 3 × 3 ×3
  10.5 10.5 9.5 0.0
  10.5
  10.5
  于是再次给另一部分学生做了前测,题目变为:一个风筝3.5元,买3个多少元?你有哪些方法?这次学生出现了各种解决方法如:3.5元=35角 35×3=105角 105角=10.5元 ,无形中就算出了3.5×3,并且在竖式计算中只出现了前两种情况。通过对同一问题不同测试方式的解答,学生们向我传达了他们的心声:我们其实已拥有了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的能力,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于是在教学的设计中我就有了方向。
  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每一个解答,每一个错题,无一不显示出了他们的真实想法,都在告诉你“我懂了吗?我是怎么想的?我哪里掌握的好,哪里掌握的不好?” 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你可以听到孩子的心声。
  二、步步紧追中“逼”出学生心声
  课堂实录:学生汇报一个风筝3.5元,买3个多少元的方法。
  生1:3×3=9元 0.5×3=1.5元 9+1.5=10.5元
  生2:0.5×3我们没有学过,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生1:三五十五,在点上小数点。
  师:为什么在1和5之間点小数点。
  生1:因为0.5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也应有一位小数。
  师:为什么0.5有一位小数积也有一位小数呢?
  生1(思考一会):谁来帮帮我?
  短暂的沉默后
  生2:因为0.5×3就表示3个0.5相加,3个一位小数相加,怎样也加不出两位小数。
  生3:因为将0.5变成5就是给它乘了10,所以15就要除以10得到1.5。
  学生的发言让我惊叹,尤其是生3的回答是我都没有想到的,课堂上通过我的一次次追问,让学生在不得不想办法解决我的问题下“逼”出了他们的心声。在这节课中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是学生的潜意识,通过步步紧逼让他们不得不将这种潜意识用学过的知识合理化,更是一次思维的升华。
  二、 畅所欲言,给学生表达心声的机会
  对于有明显的是非对错,通过争辩能够得到正确答案的时候,相信学生,放手让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
  课堂实录:对小数点直接落下来对不对的争论。
  生1(叙说3.5×3的计算方法):先把3.5看成35在乘3,三五十五,写五进一,落下小数点,三三得九,加一得十,等于10.5。
  生2:我认为你说的不对,小数点不能落下来,要算完以后最后点,因为35乘3算出来是105,用105除以10才得到10.5。
  生3:我认为可以直接落下来因为3.5有一位小数,积也有一位小数。
  师:那你们同意生2的观点吗?
  生3:同意,但10.5和3.5都有一位小数,计算时直接落下来就行了嘛。
  生4:因为3.5看成35乘了10,105就要除以10,所以因数的小数点和积的小数点是一样的,就可以直接落下来。
  生5:我不同意,你看着好像是直接落下来的,其实是根据10.5除以10得到了。
  生6:是啊,所以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是一样的啊,直接落下来就行了。
  短暂的沉默后
  生7:那如果不是除以10呢?3.56乘3呢?
  生8:也可以呀,3.56看成356乘了100,积在除以100,也是两位小数,还是可以直接落下来。
  生9:如果是3.5乘0.3呢?
  学生都主动的列出了算式,然后恍然大悟,争相举手。
  生10:3.5看成35乘了10,0.3看成3乘了10,算出来的105就要除以100了得到1.05,小数点直接落下来就错了。
  我的一时忍住了,成就了如此精彩的十几分钟,不但巩固了这节课的内容解决了小数点的问题,更连下一节课小数乘小数历来最容易出错的问题都解决了,老师的千言万语都底不过这一次孩子们心声的表达。
  教育是一门艺术,成功的倾听学生的心声,无疑是这门艺术的一朵奇葩。倾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美德。倘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肯蹲下身子,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内心世界,定会发现一方别样洞天。
其他文献
合唱是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按照不同的声部,演唱同一个乐曲。它作为一种群体声乐的演唱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社会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合唱团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作为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当代素质教育思想,集中体现了音乐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等,学生在这里体验到了民主平等和友情,也体验到了在集体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  合唱是美的
期刊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美,认识生活的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欣赏课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理及生理都比较稚嫩,生活常识也比较少,他们的审美还只是对一些颜色的好看不好看及所画物象像不像上。正如人们所比喻的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艺术思维和训练还
期刊
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要我学”转换到“我要学”的过程,需要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新课标下的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明确美术教学的课程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性,既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主观能动性是人自身积极主动地去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意
期刊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教学生唱会几首歌就完事,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
期刊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美术活动示范和范画都是必不可少的,而示范和范画又往往会束缚幼儿的思想,影响他们创造性的发挥,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在活动过程中情境激发想象,让幼儿打开创造之门  《奇妙的大树》是让幼儿用各种线条和各种图案创作出未来的
期刊
一、正确认识校本研究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要谈校本课程开发就必须搞清什么是“校本”“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指导》一书中,阐明了“校本”的意思:“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尽管它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创造性的广阔空间,一个更有意义的教学领域。教师是进行校本研究
期刊
近年来,拓印画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它的教学形式新颖,表现手法多样,比起我们传统的绘画活动,它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易于施教。拓印画为幼儿提供了创造美、表现美、抒发内心情感的机会,幼儿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树立了自信心,产生了愉悦感,既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绘画和手工技能,又使幼儿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还让我们的美术活动丰富多彩。  在幼儿拓印画活动中,应以主题课程的推进为线索
期刊
中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突出“美术·人文·科技”交融的创新理念,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此,充分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美术教学中,既能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学习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
期刊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带给幼儿的乐趣是任何活动都无法比拟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非常注意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一、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美术活动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如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教学研究的重点。而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把绘画
期刊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我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三十年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生涯让我感到了做幼儿教师的幸福,同时也拥有了许多值得分享和探討的问题。下面我想谈谈这么多年一直让我忧心忡忡的一个问题——关于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  从事幼儿教育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各种原因,班上离异家庭的孩子逐渐增多,这些孩子都有离异家庭孩子身上的特点:失落、自卑、恐惧、逆反心、攻击性、缺乏安全感等,作为老师,我感到担忧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