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两岸逻辑与哲学论坛”述介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jw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1—2日,首届“两岸逻辑与哲学论坛”在南京大学隆重举行。论坛由南京大学哲学系与江苏省逻辑学会共同主办,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承办。来自两岸四地二十余所高校的六十余位老中青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参加本次论坛的大陆学者以曾经参与南京大学张建军与浙江大学黄华新共同主持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逻辑哲学重大问题研究”的中青年学者为主体。
其他文献
“骄傲”如果单纯作为一种自我认识的表现情绪,在该意义上并不能构成伦理学的讨论对象。但与此同时,“骄傲”的情绪是在与“他者”的关联中产生的,同它的反义词“自卑”有所区别。“骄傲”是一种带有攻击性的能干扰到他人的情绪特质,以此视角分析,“骄傲”又是一个典型的伦理学词汇。本文试图从“人的骄傲”这一维度出发,对文艺复兴时期伦理生活中实存的“人神隔膜”以及“人际隔膜”做出归因性考察。
名称语义研究始终是分析哲学研究的热点。最近十年间,因果论的代表人物克里普克和普特南先后获得号称哲学诺贝尔奖的“肖克奖”。但是,因果论将其关于专名的结论类推到通名抑或普遍词项,不断遭到批判。戴维特(Michael Devitt)是克里普克的同事,如同赫胥黎之于达尔文,他始终在积极为克里普克因果论辩护,是因果论不折不扣的旗手。最近,有学者反对因果论在其理论建构中以直觉为前提的做法,首先出来为因果论辩护的也是戴维特。然而,戴维特理解的因果论有不同于克里普克因果论之处。除了清算描述论的问题,戴维特对克里普克因果论
2012年10月19-20日,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主办的“第二届京津马克思哲学论坛——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在清华大学举行。与会代表有来自日本的著名学者柄谷行人,以及来自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校、吉林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就与此相关的各个具体问题展开了讨论。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学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文革”后进入学界的一代学人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中国学界的中流砥柱。杨国荣教授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30年来,他积极运思,在哲学史和哲学理论的研究上卓有建树,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他近年创发的“具体的形上学”,尤为令人瞩目。
关于我提出的“具体的形上学”,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少富有理论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深入地加以研究,其解决也需要基于这种深入的研究。这里先就许苏民、干春松、郁振华教授提出的问题阐明我的一些初步的想法,姑且作为初步的回应。
在雅典黄金时代成为历史之后,柏拉图看到的多、经历的多,自然想法也多。在他眼里,舒拉古有问题、斯巴达有问题、雅典有问题、所有城邦都有问题。为此,他开始反思和构想出《理想国》里的“最佳城邦政体”(aristenpoliteian)或“最好城邦”,那里“居住着诸神及其子孙,他们会其乐融融,生活无比幸福”…。但此座城邦却如“琼楼玉宇”,遥不可及。于是,柏拉图建议说,
西方哲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形而上学史,而现代英美哲学对待形而上学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是以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形式出现的。一方面,科学实在论与反科学实在论的争论在最近50年成为科学哲学的焦点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当代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在意义理论领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作为反实在论的主要代表之一,达米特主张选用“争论的陈述类”来代替传统的“争论的对象类”,
时间是一个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概念,但时间又是一个最难以捉摸和言说的概念,正如奥古斯丁所感叹的那样:“时间究竟是什么?谁能轻易概括地说明它?谁对此有明确的概念,能用言语表达出来?可是在谈话之中,有什么比时间更常见,更熟悉呢?……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尽管时间如此难以捉摸与言说,但我们仍需努力地去理解它,因为人类的生活早已离不开“时间”了。
纵观自由主义的思想史,许多思想家如本杰明·贡司当(B.Constant)、以赛亚·伯林(I.Berlin)、罗伯特·诺奇克(R.Nozick)等都对积极自由理论进行过批判,而又以伯林的批判最为著名。1958年伯林发表了题为“两种自由概念”的演讲,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批判积极自由理论,指出积极自由观在理论上存在着“幸福的奴隶”和“强迫他人自由”两个悖论;在现实中,积极自由理论充当了极权统治的辩护工具(尤其是卢梭的自由理论),直接导致了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以及之后的希特勒和斯大林极权统治。在伯林看来,
在关于真理论的各种讨论中,真理收缩论业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观点。真理收缩论可被视为对传统关于真的各种哲学理论的一种挑战。这种挑战在于:收缩论认为真并非一个实质性的概念,因此严格说,试图为真概念给出实质性哲学解释的诸传统真理论并不是错的,而是误入歧途的。当前任何希望为传统真理论给出辩护和进行发展的尝试都必须以首先回应收缩论的挑战为前提。而在语言哲学的另一个基本领域,类似的情况也开始显现出来。这个领域就是指称问题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