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作为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一种教学手段,只要合理利用,就能为教学过程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获取的知识多,从而提高了课堂实效。当然,多媒体使用不当,不但不能提高教学实效,而且还会造成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要做到合理利用多媒体,必须考虑目的性、有效性、实效性等因素,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步入趣味之门,打开语言之闸,拨动情感之弦,添增表达之色,开启迁移之窗。
【关键词】趣味之门 语言之闸 情感之弦 表达之色 迁移之窗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媒体作为贮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起到了传授知识的中介作用。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上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6%,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7%,利用声光同步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记忆的内容可以达到66%。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课件声光同步、视听结合,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表现形式单一等弊端,为教学过程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同时获得多重刺激,提高课堂实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不当,不但不能提高教学实效,而且还会造成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概括起来,大体有三种:一是懒于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对多媒体优势缺乏理性的认识;二是片面追求使用率,不顾教学实际的需要,搞“花架子”;三是多媒体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做到合理使用多媒体,必须考虑以下几点要求:一是目的性,即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二是有效性,即利用多媒体能提高课堂实效,帮助学生认识未知,否则,一切都是流于形式;三是实效性,即多媒体的利用要讲求实际效果,不能使简单演示,走过场。
针对上述要求,下面以第二册练习4“学用字词句”为例,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点滴体会。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二册练习4中有一道学用字词句的项目,这道综合练习有三项内容:一是看图读词学动物的叫声;二是通过表示动物叫声的拟声词,感受汉字构字的巧妙,初步掌握形声字的一些构字规律;三是在句子中加上动物的叫声再读一读。旨在通过这道项目让学生意识到留心观察事物的重要,会看,会听,善于模仿,可以增长见识,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单凭“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使其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发挥其主动性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在将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浓厚,学习效果明显。
一、利用多媒体,步入兴趣之门
音乐会开始了,第一个上台表演的是谁?(播放小鸡的叫声)大家听,这是谁?(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小鸡上台)小鸡的叫声可以用这个词表示(出示:叽叽叽),谁来读?第二位上台的会是谁?(动画演示鸽子边飞边叫着上台),这是谁?鸽子的叫声用这个词表示(出示:咕咕咕),谁会读?第三位演员,你们一听声音,肯定知道它是谁?(播放猫的叫声)谁?小猫的叫声用这个词语表示(动画演示猫上台,出示:喵喵喵),谁来读?最后一个演员也要上场了,看,(动画演示青蛙边叫边上台)这是谁?(出示:呱呱呱)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把这四个词语放在一起,你还会读吗?小动物的演出真精彩!其它动物听了都热烈地鼓掌,你听(出示卡通动物图片,播放掌声)任何人的学习活动总是从特定的背景中进入学习状态的,这个背景就是学习所处的环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而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绎乐学的课堂。
二、利用多媒体,打开语言之闸
同学们,这些声音多有趣!其实表示这些声音的字更有趣!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出示幻灯片:叽叽叽等),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些字都有口字旁?森林里有位乌鸦博士,想请你们再帮助他找找一些有口字旁的字,请大家开动小脑筋,谁找到了,告诉他吧!低年级学生常常想得到,却说不出,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而多媒体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着课的需要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随时以各种形态展示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打开语言之闸。关于象声词的造字规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但这一规律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经历了一个发现的过程。
三、利用多媒体,拨动情感之弦
刚才小动物表演这么精彩,和它们平时认真练唱分不开,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平时是怎么唱歌的?一起去看看。(出示小鸡边吃虫边欢叫的动画)你们看到了什么?好,一起读读下面这个句子,小鸡怎么叫的?没错!(出示:叽叽叽)把这个词放到这个句子里,你还能读好吗?
小青蛙唱歌也很认真,它会怎么唱呢?(出示青蛙在池塘边欢叫的动画)小青蛙看着清清的池水,忍不住地高兴地唱起来,谁来把这个句子读好?还有一只小猫,它唱得特别卖力,唱得连肚子饿了,你们快看(出示小猫叫唤的动画)这句话有些难读,看谁能靠自己的本事读好?多读几遍吧!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课上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让学生的情绪和思维与课堂情境相通,引领他们更好地走进文本,体验情感,放飞心灵,启发思维,从而更好地拨动他们的情感,朗读起来自然也会有声有色。
四、利用多媒体,添增表达之色
(出示flash动画)其它动物它们平时唱歌也很认真,请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图上有谁?它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等会儿,老师请你们用上动物的叫声,像讲故事一样说一句话。
在教学片段四中,我力求通过多媒体手段使语文与美术、音乐学科和谐整合,整合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使他们细腻地感悟拟声词的魅力,为他们说话练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个环节中,有趣的叫声,色彩斑斓的画面冲击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他们欣欣然走进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动物的叫声,以学习四种小动物的叫声为起点,一步步拓展,由此及彼,不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练习说话时,教室里小手林立,气氛活跃,学生们兴趣盎然,充分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中认识了事物,加强了说话训练,又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演绎了口语交际的精彩。
【关键词】趣味之门 语言之闸 情感之弦 表达之色 迁移之窗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媒体作为贮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起到了传授知识的中介作用。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上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6%,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7%,利用声光同步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记忆的内容可以达到66%。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课件声光同步、视听结合,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表现形式单一等弊端,为教学过程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同时获得多重刺激,提高课堂实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不当,不但不能提高教学实效,而且还会造成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概括起来,大体有三种:一是懒于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对多媒体优势缺乏理性的认识;二是片面追求使用率,不顾教学实际的需要,搞“花架子”;三是多媒体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做到合理使用多媒体,必须考虑以下几点要求:一是目的性,即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二是有效性,即利用多媒体能提高课堂实效,帮助学生认识未知,否则,一切都是流于形式;三是实效性,即多媒体的利用要讲求实际效果,不能使简单演示,走过场。
针对上述要求,下面以第二册练习4“学用字词句”为例,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点滴体会。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二册练习4中有一道学用字词句的项目,这道综合练习有三项内容:一是看图读词学动物的叫声;二是通过表示动物叫声的拟声词,感受汉字构字的巧妙,初步掌握形声字的一些构字规律;三是在句子中加上动物的叫声再读一读。旨在通过这道项目让学生意识到留心观察事物的重要,会看,会听,善于模仿,可以增长见识,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单凭“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使其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发挥其主动性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在将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浓厚,学习效果明显。
一、利用多媒体,步入兴趣之门
音乐会开始了,第一个上台表演的是谁?(播放小鸡的叫声)大家听,这是谁?(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小鸡上台)小鸡的叫声可以用这个词表示(出示:叽叽叽),谁来读?第二位上台的会是谁?(动画演示鸽子边飞边叫着上台),这是谁?鸽子的叫声用这个词表示(出示:咕咕咕),谁会读?第三位演员,你们一听声音,肯定知道它是谁?(播放猫的叫声)谁?小猫的叫声用这个词语表示(动画演示猫上台,出示:喵喵喵),谁来读?最后一个演员也要上场了,看,(动画演示青蛙边叫边上台)这是谁?(出示:呱呱呱)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把这四个词语放在一起,你还会读吗?小动物的演出真精彩!其它动物听了都热烈地鼓掌,你听(出示卡通动物图片,播放掌声)任何人的学习活动总是从特定的背景中进入学习状态的,这个背景就是学习所处的环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而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绎乐学的课堂。
二、利用多媒体,打开语言之闸
同学们,这些声音多有趣!其实表示这些声音的字更有趣!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出示幻灯片:叽叽叽等),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些字都有口字旁?森林里有位乌鸦博士,想请你们再帮助他找找一些有口字旁的字,请大家开动小脑筋,谁找到了,告诉他吧!低年级学生常常想得到,却说不出,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而多媒体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着课的需要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随时以各种形态展示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打开语言之闸。关于象声词的造字规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但这一规律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经历了一个发现的过程。
三、利用多媒体,拨动情感之弦
刚才小动物表演这么精彩,和它们平时认真练唱分不开,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平时是怎么唱歌的?一起去看看。(出示小鸡边吃虫边欢叫的动画)你们看到了什么?好,一起读读下面这个句子,小鸡怎么叫的?没错!(出示:叽叽叽)把这个词放到这个句子里,你还能读好吗?
小青蛙唱歌也很认真,它会怎么唱呢?(出示青蛙在池塘边欢叫的动画)小青蛙看着清清的池水,忍不住地高兴地唱起来,谁来把这个句子读好?还有一只小猫,它唱得特别卖力,唱得连肚子饿了,你们快看(出示小猫叫唤的动画)这句话有些难读,看谁能靠自己的本事读好?多读几遍吧!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课上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让学生的情绪和思维与课堂情境相通,引领他们更好地走进文本,体验情感,放飞心灵,启发思维,从而更好地拨动他们的情感,朗读起来自然也会有声有色。
四、利用多媒体,添增表达之色
(出示flash动画)其它动物它们平时唱歌也很认真,请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图上有谁?它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等会儿,老师请你们用上动物的叫声,像讲故事一样说一句话。
在教学片段四中,我力求通过多媒体手段使语文与美术、音乐学科和谐整合,整合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使他们细腻地感悟拟声词的魅力,为他们说话练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个环节中,有趣的叫声,色彩斑斓的画面冲击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他们欣欣然走进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动物的叫声,以学习四种小动物的叫声为起点,一步步拓展,由此及彼,不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练习说话时,教室里小手林立,气氛活跃,学生们兴趣盎然,充分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中认识了事物,加强了说话训练,又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演绎了口语交际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