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叉融合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理路

来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交叉融合是高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学科交叉融合推进高等教育学的进一步发展,尚面临传统院系单位制的束缚、师资团队知识背景单一化的局限、箱格化的知识和传统的学科化研究惯性、过度专业化的教育模式以及对实践价值的长期忽视等现实困境.突破上述困境的基本路径是:以突破学科壁垒为要义改革传统的学科组织机构,以改变师资知识背景单一化为目的 建设跨学科学术团队,基于综合性高等教育问题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引领跨学科教育实践,以夯实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根基为要旨主动服务社会需求.
其他文献
新冠疫情的爆发引发了全球对药品可及性议题的高度关注.进入后TRIPS时代,发达国家正通过赋予药品试验数据以独占权保护、延长对药品专利保护的期限、链接仿制药上市许可与药品专利保护以及将药品专利保护与投资议题挂钩的方式迂回地推动药品专利的强保护发展.这种强保护趋势潜在地推动了原研药品的“常青化”保护,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立法的灵活性进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药品可及性困境.应对药品专利的强保护趋势,首先,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主动内化药品专利保护的新制度以适应药品专利的强保护趋势.其次,发展中国家可考虑持续
劳动规章事关企业自治的实现与劳动者权益保障,故其制定与适用对于劳动法治建设至关重要.当下,劳动规章效力在立法规定中存有模糊性,在学理上对其定性存在分歧,反映到司法中即表现为劳动规章效力认定的裁判立场也未达成共识.通过对裁判文书的编码分析,发现劳动规章效力认定中合意程序控制流于形式,在合法性基础上通过内容合理性判断劳动规章效力成为实践共识,具体衍生出严格审查与审查企业内部管理状况两项标准.但审查缺乏对何谓“合理”的充分说理与论证,且未能充分实现立法所强调的企业合意自治、衡平劳资地位关系的意图.
个人信息上承载了不同主体的各种法益,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宜界定为利益,以限缩其对个人信息的支配和排他权能,调适法益冲突.个人信息侵权也应界定为违反保护性法规的侵权类型,以引入个人信息保护专门立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目的和保护范围的限制,实现诸法域体系的融贯性.私密信息泄露适用隐私权侵权规则,若发生下游损害的,泄露者按照一般侵权规则承担责任;敏感信息泄露时,未发生下游损害的,受害人也可请求赔偿因焦虑产生的精神损害和风险损害,即为预防损害支付的费用.在个人信息、环境生态等领域,有条件承认预期侵权制度,肯定未来被侵权
第三方资助的使用,加剧了仲裁庭潜在利益冲突发现、费用担保作出等方面的困难.信息披露可作为解决手段.目前信息披露机制存在披露义务主体不明、范围不清、手段不详等问题,应构建以受资助者和仲裁员为披露义务主体,第三方资助者的存在及身份、资助者与仲裁员之间的关系为常规披露内容、资助协议条款为例外披露内容,系统性强制披露为主、个案申请决定披露为辅的信息披露机制.机制的构建,可为我国第三方资助的引入提供参考.
《个人信息保护法》调动各种法律责任方法,加强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其中民事责任在制裁个人信息处理者侵害个人信息权益行为,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该法直接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侵害个人信息权益民事责任的条文是第69条,不过,其他大部分条文都与认定侵害个人信息权益民事责任有关.保护个人信息权益适用侵权请求权和人格权请求权的方法,应当依照《民法典》关于人格权保护和侵权责任构成的基本规则,准确适用法律规定的归责原则,掌握好民事责任构成要件,运用损害赔偿以及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
在只有间接证据的案件中认定被告人是否有罪,是司法裁判的一个难题,而依据间接证据定罪的证明标准是这一难题的核心.间接证据定罪的“唯一性标准”具有合理性和实用价值,但是司法人员在具体案件中适用这个证明标准时要防止出现过严的偏差.认定结论的唯一性属于主观意义上的证明标准,不应理解为客观意义上的绝对真实.认定结论的唯一性应体现为证据组合的完整性和证据审查的系统性.
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刑法立法上的犯罪化加速,中国刑法走向何处去备受关注.立法的积极并不意味着需要坚持积极刑法立法观,积极刑法立法观的三大理论预设存在疑问,易于陷入犯罪化扩张的危险中.刑法立法与国家任务相关,不能越过法益保护原则而强化国民对刑法的忠诚.刑法观是刑法立法理念的体现,包含在刑法类型当中,以刑法类型为主线讨论刑法立法发展方向更具有解释力.刑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国家任务的时代改变,法定犯大量增加成为刑法立法的重头戏,现代刑法需要被植入新的基因,提倡与实践社会刑法,中国刑法之未来发展方向终将呈现出“市
超学科逻辑形成于超学科概念基础上,超学科逻辑是一个导向性清晰、异质性发达、聚合性强烈和开放性明显的复杂知识生产系统,表达了以知识生产为核心的学科实体中心论向多学科泛在关系论的转变.大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表明,超学科逻辑对大学学科具有客观必要性与普遍适用性.基于超学科逻辑的大学学科建设发展路径在于:创建大学学科的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优化大学学科的超学科知识供给结构,构建大学学科的超学科知识应用制度体系,推动大学学科的超学科知识文化治理.
《个人信息保护法》增设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提起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需要同时满足违法处理个人信息与侵害众多个人的信息权益的条件.人民检察院、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和由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有权提起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相关主体提起公益诉讼支出的必要费用,也包括强制履行法律规定满足受害人相关权利的其他义务.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不影响受害人提起私益诉讼维护其自身利益,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启动无需个人信息私益诉讼前置.侵权人承担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法律责任不影响其
因应未来社会需求变化、学习机理认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进化,课堂正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为突破精准化教学瓶颈,实现“因材施教”的千年梦想提供了历史机遇.但由于课堂的固有复杂性及其时代内涵演变,智能技术赋能课堂教学面临多空间融合、多主体协同、多环节汇通、多模式适配等挑战,需从理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开展系统化创新,发展计算教育学导向的课堂精准教学理论,构建智慧课堂“环境-资源-活动-评价-交互”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智慧课堂多场景常态化、多学科差异化、多模式智慧化应用,以重构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生态,为促进我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