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弋迪,工薪族的收藏进阶史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bianhongyaog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后”“工薪族”这些词,乍一听跟艺术收藏不搭调。但笔者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他打破常规,年纪轻轻就靠着自己微薄的生活费,在日留学期间从收藏日本写真黄金一代的摄影作品和珍稀画册开始,一步步成为资深藏家。从一个不懂艺术的门外汉,逐渐进阶成为专业的展览企划、艺术品经纪人,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2019年)和长沙谢子龙美术馆(2020年)统筹荒木经惟大型个展《花幽》;并凭借自己积累的经验,在上海创立公司昭和堂,开始与杭州天目里茑屋、上海山本耀司旗舰店等商业空间合作。这并不是个虚构的励志故事。他叫李弋迪,朋友们都称呼他“李桑”。
  我们约好在细江英公个展的开幕现场碰面,这是李桑与有练Studio合作策划的。与印象中长期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不同,李桑待人热情周到,每当有亲友到场,他都会一一互相介绍,不时开些小玩笑,似乎只要他说话,就不会冷场。言谈间他还有个小习惯:陈述一件事情时总爱打个比方,按他的原话是“那都是些不恰当的小例子”。能感受到李桑是个有想法、个性鲜明的90后。
  他喜爱摄影的种子,大概是从在日企上班的父亲送给他第一台相机时就已种下。本科是日语专业的他,出于对摄影和荒木经惟的热爱,毕业后毅然决定到日本学习摄影,连就读的学校(日本写真艺术专门学校)都选在荒木经惟创立的AM画廊旁边。李桑闲暇时总爱逛摄影展、艺术展,他收藏生涯中的第一件藏品,就是在一次看展中买的一张荒木经惟的“宝丽来”,这也让他发现,原来收藏一张摄影作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贵。
  有了第一次的购买经验后,他开始在生活费中习惯性预留一部分作为收藏基金。有一次,当时的他迷上了日本餐饮店门口摆放的塑料食物模型,这是不对外发售的,为此李桑托朋友介绍进这家餐饮店兼职,把淘汰的食物模型带回去了。这也是他学生时期唯一的打工经历。
  这些塑料食物模型在外人看来是垃圾,连他的房东都要求搬家的时候要清理掉。但后来由日本永续设计教父长冈贤明创办的D&DEPARTMENT开始发掘“业务用品”之美,渐渐地这些用于商务场合的产品在年轻群体中流行了起来(现在日本已有不少这类型的二手“业务用品”商店)。李桑便成为了这类藏品首批吃螃蟹的人。
  从收藏第一张摄影作品到着迷于“业务用品”,日本昭和时代的亚文化深深吸引着这位90后年轻人。李桑坦言买下第一张荒木经惟的作品完全是出于童年看奥特曼的经历,但跟其他人不同的是,比起奥特曼,他更喜欢“屡战屡败”的怪兽们。后来,李桑陆陆续续又收藏了很多荒木经惟的“宝丽来”和怪兽模型。
  艺术收藏,价值比价格更重要
  在艺术收藏界,很多藏家会更看重藏品的升值空间,但李桑更看重的是藏品在他心中的价值。
  李桑提到日本服装品牌BAPE创始人NIGO在2013年由于破产,变卖名下所有收藏对他的收藏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家在收藏的时候,会想能拥有它多久。但我的心态是我可以拥有它,也可以失去它”。
  李桑曾为得到心头好,不惜用高于价格数倍的作品进行交换。至今在说起这个故事时仍非常激动。
  2014年,荒木经惟为展览《左眼之恋》出版了一本画册,这是荒木经惟右眼失明后创作的第一个摄影系列,视觉、题材、形式和内容都属上乘之作,但当时没人预料到《左眼之恋》会成为荒木经惟摄影生涯中如此重要的系列,所以这本画册只出版了300本,单价3000日元(约160元人民币)。
  “一天,朋友圈里有人发了一个展览讲座的照片,我看到现场竟然放了一本《左眼之恋》!心里盘算着第二天赶去那里买下来。结果那天电车晚了15分钟,只有15分钟!到达的时候已经有一个人拎着这本书出来,和我擦肩而过。我对收藏一直是抱着随缘的态度,但那一次我真的急了。那天我把Instagram上与《左眼之恋》相关的tog全看了一遍,只要有晒出过这本书的网友,我一个个去问‘能不能把这本书让给我’,后来我一个日本朋友看我实在太惨了,他说:‘要不你拿一张荒木经惟的宝丽来换吧!’虽然这是一个挺无理的要求,但我最后还是拿了一张宝丽来跟他换了。”
  从“门外汉”变身“高尖专”
  有了几次在画廊购买作品的“试水”后,李桑开始认真考虑从事展览企划和艺术品销售。
  众所周知,国外机构能够得到日本艺术家认可,从而获得展览合作机会并不容易,随着多次与艺术家工作室真诚地沟通,对方了解到李桑是真心喜欢摄影,才来寻求合作的。过程中双方重点探讨怎么把展览、学术做好,之后才是商业的考量,对方也开始放下戒心。这才有了后来的《荒木经惟:花幽》《尾仲浩二:淡淡的旅程》《細江英公:masterpiece》等展览。
  现在的李桑,除了是藏家还是艺术品经纪人,需要给不同的客户挑选相匹配的艺术品。但他自己的收藏“标准”从来没有动摇过:“我特别痴迷‘摄影’本身,像挂在我家客厅的这张森山大道的照片,其实它拍的是海报,仔细看里面有网点。又比如荒木经惟、罗伯特弗兰克就能把摄影自身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非常具有摄影性的东西。现在更多人是把摄影当作一个媒介。”
  艺术品投资要量力而为
  李桑用自己的实战经验告诉我们,工薪族也能玩艺术收藏,但同时也建议工薪族做艺术品投资要量力而为,“选作品跟选股票是一样的,艺术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当艺术品被金融化后,就进入到商业的操作模式里了”。
  艺术品投资与其他投资形式的差异在于艺术品投资属于长期的投资方式,很难快速变现,“它首先得是你的爱好,而不是单纯为了赚钱的短期投资。所以这笔钱应该是全部失去也不会影响生活的,就算碰到特别好的作品,我也不推荐拿超出预算的钱来买。特别是书画,有的艺术家会价格突然飙升,如果在这时入手,是买不到好东西的,甚至跑不赢通货膨胀。”
  那一个工薪族应该如何进入收藏呢?
  要让画廊了解你的需求
  李桑建议工薪族刚入门时可以先在一级市场上选购。因为一级市场相对透明,二级市场是乱象丛生的地方,需要考虑真假,也要考虑是否溢价,这就比较考眼力了。
  “现在的艺术家作品都有价格梯度,总能找到可以消费的东西,比如买个衍生品或是画册。如果有长期投资的打算,可以跟画廊销售说明你的预算、喜好等,如果有好的艺术家或者不错的作品可以给你推荐,这能帮助画廊了解到你的需求。当遇到适合你的艺术家时,可以第一时间想到你。”
  初级藏家最好选择一眼相中的作品,但如果你的选择比较小众,就要承担其中风险,例如,在二级市场不容易出手;又或是可以在比较知名的作品里进行挑选。李桑建议在对艺术收藏还属于一知半解的阶段,更应该大胆地向画廊销售咨询。
  区分开“收藏”和“收藏家”
  李桑认为应该把“收藏”和“收藏家”区分开来。“比如小时候收藏小浣熊方便面的卡片,这就是第一手的宝贵经验。因为大藏家事务繁杂,他收藏一件艺术品不一定比你收藏一张小浣熊卡片花的精力多。我希望无论何时都能保持小时候拆开包装袋拿出卡片时的心情,这让我更直观地看待收藏是什么。”
  最后,当问到李桑收藏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他说:“收藏使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变得更广了,更深刻地理解人和物、人和时间的关系。拥有一天和拥有10年其实是一样的。西方哲学注重思辨,而东方哲学里,更多是‘实践’这部分。如果把收藏作为实践的话,我变得不那么执着于物了。”
  李桑的经历给了我这样的启示:只要对艺术感兴趣,人人都可以玩收藏。如今,很多人抱着快速获利心态进入艺术收藏领域,虽无可厚非,但个人认为,比起艺术品升值带来的收入增长,收藏所带来的人生感悟和体验似乎更加宝贵。
  (编辑/潘莹仪)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国的美术馆建设可谓方兴未艾。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对提升公众文化生活品质,提高全民艺术修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美术馆不仅成为新兴的城市地标、形象工程,甚至成了被追捧的网红打卡点。作为从业者,每年都会接到多地要建设新美术馆或美术馆马上要建成了如何进行内部装修、展陈设计,甚至如何策划开馆展等问题的咨询。我们在欣喜地看到所谓“美术馆时代”到来的同时,也不得不注意到其中存在着缺乏长期眼光,
期刊
围堵经营贷、消费贷进楼市的政策是动真格吗?  春节前,在炒房团那里,类似的疑问还能挑起一些人的侥幸心理。牛年的三八妇女节一过,看着一张张白纸黑字的还贷通知书像雨点般从天而降,这些人的自信就再也没有勃起过了。  从反向逻辑来看,势头太猛才会受到管制。最近这段时间,有多少穿着“普惠金融”政策外衣的经营贷,绕过小微企业的家门口,直接冲往楼市蓄水池?我们不得而知。管银行的人也未必算得明白。但房贷有多少,我
期刊
据近期英国《卫报》的一则消息称:“著名涂鸦艺术家班克斯(Banksy)去年10月创作在诺丁汉罗斯里大街的涂鸦作品《呼啦圈女孩》,由墙面的业主以6位数的价格(英镑)出售给了布兰德勒画廊,今已被拆除。  街头涂鸦,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在大街小巷,甚至是闹市区的卷闸门都能看到涂鸦这种张扬个性的艺术形式。从个别年轻人偷偷摸摸地“创作”被警察请去喝咖啡,到一些城市的管理部门主动将它引入社区,这种原本边缘的艺
期刊
近两年来,明星流量越来越饭圈化,媒体把明星作为话题新闻来炒作,流量、数据、社会资源决定了明星够不够红。  同样,在看重流量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开始走自媒体之路:在平台上炒作一下自己,弄个几万粉丝的社交账号成为网红,卖卖自己千元的小画变现。回顾老一辈艺术家成名的传统路数:混圈子,认识大佬,办展卖画,让资本在二级市场砸钱买单,在这个过程中,多少也存在着炒作。本文就艺术家造星的过程,分析一部
期刊
【摘 要】人文素質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小学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美国从1984年开始在“人文科学促进会”上就发表文章《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高等教育人文科学报告书》,对衰微不振的人文
期刊
我国先民对鱼情有独钟,铜镜上有鱼纹,瓷器上有宋代双鱼洗,砚台也常见鱼形砚,传说、故事、戏剧也不乏鱼的题材,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永不衰竭的主题。  玉鱼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在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零星可见,随着商代制玉工艺的不断进步,玉鱼在商代数量增多。河南地区出土的商代玉鱼占全国出土商代玉鱼的大部分,据2018年的不完全统计,河南地区约有340件玉鱼出土,报告或简报中有图像资料的玉鱼有200余
期刊
《丁丁历险记:蓝莲花》让外国人读懂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然而这手笔并非出自中国人自己,而是一个从未涉足中国土地的外国人。直至近百年后的今天,这部讲中国故事的外国作品仍然享有很高的声誉。  近日,《丁丁历险记》系列第四本——《蓝莲花》的封面原稿以320万欧元拍出,打破了漫画作品拍卖价格纪录。  我们在惊讶拍卖天价的同时,更惊叹于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人可以完全抛开西方对中国的偏见,书写一个真正的中国。
期刊
近日数字艺术家Beeple的视频作品《十字路口》在数字艺术在线加密货币市场Nifty Gateway上以660万美元(约427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出。令人不解的是,这个视频在互联网上随手就可以搜到,还能免费观看。  这不是个例!拍卖巨头佳士得2月25日至3月11日也在网上拍卖一幅清晰度仅为5000像素的jpg数码画《每天——第一个5000天》,数小时内,出价便高达180万美元(约1165万元人民
期刊
史海清是一名60后自由艺术家,10多年来,他一次次开着大篷车跑到戈壁沙漠里,寻找画画的灵感,在荒无人烟的地带,他享受着孤独,喜欢回到自己的内心,回到原始,达到一种享受自由、宁静、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  整幅画面的泼墨泼彩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思考,省略细节的描绘,只有交融的色彩和抽象的画面,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视觉快感。史海清就像一股“野生”的力量,在一个无人涉足的地带自由地生长着。  画画,要跑到荒
期刊
近期,一个被众多网友神评论和媒体多番报道的“文化输出”,登上了话题热搜榜:#痰盂的另一种用途##中国痰盂在亚马逊卖60多美元#,原因是亚马逊一卖家将中国传统痰盂称为经典中国古董、工艺品售价61.96美元(约人民币400元)。  产品介绍是这样的:1960年代中国传统果篮,中国古董,厨房餐桌装饰品,搪瓷碗,水果/蔬菜/农产品篮子……这款“古董艺术果篮”,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幸福生活的象征。它不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