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也是_场流量造星秀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0496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来,明星流量越来越饭圈化,媒体把明星作为话题新闻来炒作,流量、数据、社会资源决定了明星够不够红。
  同样,在看重流量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开始走自媒体之路:在平台上炒作一下自己,弄个几万粉丝的社交账号成为网红,卖卖自己千元的小画变现。回顾老一辈艺术家成名的传统路数:混圈子,认识大佬,办展卖画,让资本在二级市场砸钱买单,在这个过程中,多少也存在着炒作。本文就艺术家造星的过程,分析一部分当代艺术家都有哪些炒作模式。
  境外机构炒作
  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人都知道,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者最早是外国人,星星美展在北京当时展出的时候,当时有一个词叫做“外交公寓里面的艺术家”,当时艺术家除了在外面做展览,还经常会在外交官家里做展览,推广自己的作品和理念。
  以中国当代艺术家曾梵志为例子,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梵志结识了香格纳画廊的老板劳伦斯,开始由画廊代理一些作品。这期间,香格纳画廊向国外的私人藏家、艺术机构推荐了不少曾梵志的作品。因為藏家多来自国外,所以画中的元素不免带有些许境外感兴趣的政治元素与丑化中国人的形象。
  再来看看曾梵志早期的成交表现,2007年对于曾梵志作品市场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单件作品拍卖首次突破千万元成交,成交量也是截至2020年来最高的一年。可不到三年,2009年的成交表现出现了一段转折性的下滑,堪比最近的基金股票。
  那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2000年以后,中国当代艺术跟国际交流变得频繁,在国际学术地位也有了,早期收藏了的曾梵志等人的画变升值了。在2003年左右,中国的生意人随着贸易全球化也开始慢慢进入艺术市场,国内也有了收藏当代作品的需求,但当时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渠道几乎都被境外机构垄断了。
  到2007—2008年之间,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外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机构和藏家便开始向中国炒作这些作品: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为例,受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尤伦斯男爵开始出售数幅在中国的当代艺术藏品,先后9次与保利、苏富比等拍卖行合作,制造着一个接一个的纪录,其中就有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创造了到现在都无法打破的纪录。
  要知道,1991年曾梵志的第一幅画卖出的时候才2000美元,不到20年的时间,价格翻至千倍,平均每年翻50倍的价值。当时的境外艺术机构靠卖这些画赚得盆满钵满,可惜这个泡沫只持续了一年,在美其名曰“把中国当代艺术品还给中国”后,2009年曾梵志的价格也开始明显下降——毕竟国外没有存货啦,都在炒作到价格最贵的时候卖光了。
  八卦逸事引发炒作
  曾经艺术家,基本都是花心的代名词,无论是国内的张大干,还是国外的毕加索,他们的韵事谈论至今,这些风花雪月仿佛是艺术家的灵感源泉。国内便有着一位画家,凭借画自己出轨的“网红小三”一度成为画坛焦点,他就是刘野。
  2004年,刘野画作中多了一位女性人物:同样的卡通形象,充满童趣的画作背后,画风却更加偏向于成熟,充斥着独立特性的特点。这便是刘野最早的在大众眼中的成名作——《L夫人和J小姐》,这是一幅“老婆打小三”的场景,楚楚可怜的“小三”原型,正是豆瓣初代网红晚晚,盛气凌人的老婆,便是刘野的妻子刘女士。
  两人最初相遇时,晚晚仅仅17岁,而刘野则已经是40岁了。在刘野的笔下,晚晚的形象并不少见,其形象最贵的一幅画甚至高达420万元,而这些画作尽管展现着刘野独特的艺术见解,却也成为了两人感情出轨的实锤。
  这些充满道德、炒作的因素结合到一起,让刘野一炮走红,但却也引起了巨大的道德争议,直到现在都有网友批评这种行为简直是“毁三观”。这次小三事件不仅让刘野在2006—2007年诞生了大量作品,也让前几年在二级市场默默无闻的他突破1亿元成交额。
  资本的自我炒作
  要说艺术家本身有能力,加一点炒作是没有问题,但这个“炒”要是加多了,哪怕他常年霸占《胡润艺术榜》第一名,也只能受到一片质疑,他就是崔如琢。
  截至2020年,崔如琢已经有14件拍品过亿元人民币。这样说吧,国民大师齐白石也只有5件作品拍卖超亿元。那有谁不知道齐白石?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崔如琢呢?人们仔细一想,这显然不符合正常的逻辑,所以大部分人认为他的炒作过于明显了。
  在炒作崔如琢的背后,涉及一家公司:观唐文化。2015年和2016年,观唐文化老板王旭购买了崔如琢3.32亿元和3.12亿元的两件画作。(崔如琢采购金额占公司全部采购金额的85.60%、84.19%)王旭是谁?为什么要让整个公司为崔如琢买单?他其实是崔如琢的弟子,也肩负着经纪人的角色。
  在二级拍卖市场购买崔如琢的藏家还有一些财团、地产公司老板、上市公司老板、幕后基金等。他们有舟山籍企业家虞松波、星河湾地产董事长黄文仔、日本阳光财团法人关口胜利、香港太平绅士孙少文等,这几位大财团买家一买再买,包揽了保利香港、佳士得香港等这几年上拍的大部分崔如琢的天价拍品。(虞松波分别于2011年在香港佳土得拍卖会上、2014年在香港保利拍卖会上,以128亿港元和184亿港元竞得了崔如琢的《盛世荷风》和《丹枫白雪》。而《百开团扇》《飞雪伴春》则由日本阳光财团法人关口胜利分别于2014年、2016年保利香港拍卖会上,以1298亿港元和3.068亿港元竞得。)
  此外,关于崔如琢的背景也确实值得讨论:2005年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上面就搭载着崔如琢作品《和平颂》,2008年,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崔如琢,并获“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称号。2016年,崔如琢以个人的名义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了一个亿。
  一位书画艺术家,拥有经济、科技、政治等多种圈层资源,难怪这么多藏家都愿意高价收藏崔如琢的,毕竟这买的可不只是画,更是他背后的那些资源!这样的炒作方式还真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水平。
  年轻艺术家正在新媒体化
  随着流量和网络的曝光,越来越多80后、90后艺术家们开始有了新的自我造星方法:便是通过社交平台成为网红艺术家、或是与明星合作办展、或是与时尚大品牌联名等。
  中国最早因为互联网出名的艺术家可能就是葛宇路了吧,在他的研究生毕业设计中,葛宇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北京的一条无名道路。该名称先后被高德地图、民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系统、百度地图等收录,似乎在阴差阳错之间,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认证。有人将这件事写在了问答社区知乎并获得极高点赞,葛宇路因此受到关注,也陷入争议之中。但他的名字,却被许多人记住:“这是一个叛逆的艺术家。”
  除了新闻报道,青年艺术家现在也可以依靠现有的媒介去推广和传播自己的作品,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红书、B站等,青年艺术家们不仅会上传作品,甚至会分享故事,参与粉丝线下活动等。除了艺术创作,他们也具备了自我传播、自身炒作和运营推广的能力。
  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家造星方式,都不得不提到最成功的商业艺术家村上隆,以及他2006年写的《艺术创业论》,在书里村上隆丝毫不讳言艺术是一种赚钱的手段,为了实现他理想中的“艺术创业”,他认为艺术不但要投入金钱,也要拥有国际视野及宣传战略。如果不能建立以世界主流艺术为目标的战略,不明白艺术行业的运作逻辑,艺术家就无法生存。
  这本书在豆瓣评分80,那它具体讲了什么?我给大家分类了一下:
  讲客户,艺术的顾客是极其奢华的有钱人;讲市场,在以欧美为中心的艺术世界里,交易的是人心;讲收藏,不是喜欢,而是流通;讲定位,只要能够清楚自己成为艺术家的理由,赚钱就是赚钱;讲行销,不推销得话,东西是卖不出去的,光是等待,状况也不会改变的,艺术作品不能是自我满足的东西;讲做产品,如何找到新的表现方式,越能吸引人的眼球越好;讲艺术家,艺术家就是商人,就算是死前都没有进行过商业行为的艺术家,作品只要在死后被发现并被交易,那瞬间商业行为就开始了。
  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如果没有与“金钱”扯上关系,是无法前进的。80后、90后的年轻艺术家们已经有了新的艺术发展模式,他们可以依靠媒体资源、传播渠道进行推广流量。
  当下已是一个人人营销的时代,艺术家也不例外。
  (编辑/李牧汉)
其他文献
《俺爹俺娘》是一部以焦波自述的方式讲述他爹娘故事的纪录片。故事发生在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小山村里,聚焦在这一对平凡而普通的老夫妻身上。然而就是这么淳朴的老两口,多年的相濡以沫,催人泪下。  故事的开头,焦波就以独白的形式告知,两位在小山村里辛苦劳作了几十年的老人,还没有拍过一张照片,他想用照相机记下自己年迈的父母,于是才有了两位老人一幕幕的日常照片。于焦波自己来说,他想表达的是亲情;而对于老两口来说
期刊
对于教育者而言,有一种“潜规则教育”在无形中早已形成了,那就是把一些患有先天性生理疾病的学生“保护”起来,限制他们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老师们对其“敬而远之”,惟恐出事连累到自己,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则被完全忽视。如此教育,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脱离了教师这一重要而又特殊的职业本身。  在教学过程中,我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次,在一节初一体育课上,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排球运动的魅力,正确掌握正面下手
期刊
片名:长城  类型:魔幻、动作、冒险、奇幻  导演:张艺谋  主演:马特·达蒙、景甜、佩德罗·帕斯卡、威廉·达福、刘德华、张涵予等  在张艺谋导演的魔幻动作电影《长城》中,强大的明星阵容加上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震撼人心的视听特效博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该片与张艺谋以前的电影相比,特色鲜明;与美国大片《星球大战》相比,引人入胜的种种片段同样令观众耳目一新。如果说《星球大战》是电影界升起的一颗新星,那么《长
期刊
影视作品声图并茂,视听兼顾,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大众喜爱,尤其得到青少年的青睐。优秀影视作品对于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品德教育等具有重要作用。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和國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了《第36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影片10部,旨在促进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影视育人功能。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影片吧。  《都是为你好》
期刊
《俺爹俺娘》是一部以焦波的农村老父母为主角的纪录片。其中老相片与真实影像的交替,不时插入焦波第一人称的独白,质朴平缓的叙述使不少观众为之动容乃至落泪。  情感共鸣  影片之所以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一方面与其采用大量的老相片有莫大关系。黑白照片,所记述的是两位老人的生活点滴,加之其本身所带有的古老沧桑感和时代印记,给观众极强的真实感。此外,摄影者虽不能完全避免干扰,却也把干扰也记录了下来。比如焦
期刊
说到这个问题,我不由得想到一个关于投资的段子。据说在2000年的一个早上,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给巴菲特打电话问他:你的投资体系如此简单,为什么你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别人却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巴菲特回答很简短却发人深省: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其实对于收藏也是同理,一是长期持有(至少10年以上);二是选好作品(相当于股市的优质公司)。然后你就可以静待花开,慢慢变富了。  之所以会关注到这个话题
期刊
《我們的孩子》水墨漫畫欣赏
期刊
近年来,全国的美术馆建设可谓方兴未艾。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对提升公众文化生活品质,提高全民艺术修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美术馆不仅成为新兴的城市地标、形象工程,甚至成了被追捧的网红打卡点。作为从业者,每年都会接到多地要建设新美术馆或美术馆马上要建成了如何进行内部装修、展陈设计,甚至如何策划开馆展等问题的咨询。我们在欣喜地看到所谓“美术馆时代”到来的同时,也不得不注意到其中存在着缺乏长期眼光,
期刊
围堵经营贷、消费贷进楼市的政策是动真格吗?  春节前,在炒房团那里,类似的疑问还能挑起一些人的侥幸心理。牛年的三八妇女节一过,看着一张张白纸黑字的还贷通知书像雨点般从天而降,这些人的自信就再也没有勃起过了。  从反向逻辑来看,势头太猛才会受到管制。最近这段时间,有多少穿着“普惠金融”政策外衣的经营贷,绕过小微企业的家门口,直接冲往楼市蓄水池?我们不得而知。管银行的人也未必算得明白。但房贷有多少,我
期刊
据近期英国《卫报》的一则消息称:“著名涂鸦艺术家班克斯(Banksy)去年10月创作在诺丁汉罗斯里大街的涂鸦作品《呼啦圈女孩》,由墙面的业主以6位数的价格(英镑)出售给了布兰德勒画廊,今已被拆除。  街头涂鸦,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在大街小巷,甚至是闹市区的卷闸门都能看到涂鸦这种张扬个性的艺术形式。从个别年轻人偷偷摸摸地“创作”被警察请去喝咖啡,到一些城市的管理部门主动将它引入社区,这种原本边缘的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