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对ICU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70例,按照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5例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为肠内营养组,25例进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为肠外营养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营养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机撤离成功率,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肠内营养组患者的平均营养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吸机撤离成功率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TLC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其中肠内营养组患者的TLC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患者(均P<0.05);两组患者的CD4、CD8和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降低,其中肠内营养组患者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改善ICU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肯尼迪病的临床、电生理与分子遗传学特征,为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提供帮助。方法收集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3例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毛细血管电泳法检测所有患者雄激素受体(AR)基因1号外显子(CAG)异常重复扩增次数。结果13例患者均为慢性病程,主要以四肢肌肉萎缩、舌肌萎缩和球麻痹为临床表现。10例患者出现乳房女性化,11例患者性激素水平紊乱。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再通失败后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介入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行机械取栓但再通失败的29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18例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支架组),11例不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非支架组),比较分析支架组与非支架组的最终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结果支架组与非支架组的最终血管再通率分
期刊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术后患侧后组颅神经麻痹的发生率、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自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由同一术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033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患侧后组颅神经麻痹的发生率及患者预后情况,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033例面肌痉挛患者中,10例(0.97%)发生术后患侧后组颅神经麻痹,其中6例表现为单独声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再通失败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桥接治疗与直接治疗在其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血管再通失败后加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60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桥接治疗+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患者26例(桥接治疗组)、行直接血管内治疗+补救性支架植入
目的探讨血肿腔和脑室形态CT影像三维重建参数对原发性脑干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及住院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自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百色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32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收集入院时的临床指标、初诊及48 h内复查的CT影像,并应用Mimics10.0软件对CT影像进行血肿腔和脑室形态三维重建获得血肿腔每平方毫米表面积三角片数量(TQOT/mm2)、血肿体积和脑室容积等参数
目的探讨肠道菌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20只野生型(WT)C57BL/6J小鼠(WT组)和20只SOD1-G93A转基因ALS小鼠(ALS组)为实验对象。(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取WT组和ALS组小鼠各10只,其中每组取5只饲养于SPF环境下,剩余5只饲养于无菌环境下,分别定义为WT+SPF组、WT+无菌组及ALS+SPF组、ALS+无菌组。(2)按随机数字表
近年来,丹参及其活性成分在抗中枢神经系统急、慢性病变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丹参可通过多靶点调节机制,发挥抗神经炎症、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促神经再生等多种作用,其中抗氧化应激、 "疏通"滞留代谢产物可能是其发挥神经保护效应的重要机制。笔者现基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核心病理变化,论述丹参及其活性成分的神经保护效应及可能的效应机制,并梳理丹参毒理研究评价其药物安全性,以期为中枢神经系
期刊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原位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及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原位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组(DEX组),每组18只。I/R组和DEX组制备成原位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DEX组于切皮前30 min予DEX 100 μ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I/R组于同时间点腹腔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