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原因探析与防范对策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78.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基层二级医院医生及病人对抗菌药物认识和使用还存在诸多误区,基层二级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常见,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适当的疗程和剂量,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局部使用、预防应用及联合使用,避免滥用、乱用和浪费,减少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的出现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原因探析;防范对策
  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有些抗菌药也可用于寄生虫感染[1].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合理应用现象也不断增加,既增加了细菌耐药性和资源浪费,又导致了不良反应的增多[2],造成临床治疗困难和病人身体健康的危害,我们在现在和将来必将面临耐药菌及耐药菌感染的巨大挑战.据调查抗菌药物的滥用和浪费现象在国内、外均十分严重,已造成巨大浪费及严重不良后果。细菌耐药性产生和治疗耐药菌感染已成为临床难题.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我院是基层二级医院,门诊以多发病、常见病治疗为主,然而抗菌药物的使用也有其特色,为了解其使用情况,探析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对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门诊药方抗菌药物进行了归纳总结,探析防范对策。
  1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1.1选用的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针对存在感染的病原体.有些医生为求“保险”或为迎合患者的不正确要求,在无用药指征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或抗菌谱广的抗菌药物。
  1.2抗菌药物剂量使用不足或过大。门诊使用一天或一次抗菌药物,感染尚未完全控制而过早停药,或感染已控制而没有及时停药,甚至于有病原体对抗菌药物耐药后继续使用该药的情况。
  1.3发生二重感染时未及时停药或改用其他抗菌药物,也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或毒性反应时继续用药.有对青霉素過敏,改用头孢类药物的情况。
  1.4给药途径或间隔时间错误。有严重感染而用口服阿莫西林分散片,有阿莫西林分散片一天使用两次的。
  1.5多种药物联合使用错误,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有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克肟联合伍用的,有带状疱疹无病发症感染选用头孢呋辛的情况。
  1.6过分依赖抗菌药物而忽略了必要的外科处理和综合治疗。偶有部分急诊骨外科医生在没有明显暴露外伤而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由于没有注意到抗菌药物不能替代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将其视为预防伤口或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而盲目使用[3]。
  2对抗菌药物认识存在的误区
  1.1认为抗菌药物就是消炎药,对无细菌感染的炎症使用抗菌药物。
  1.2抗菌药物能预防感染,因而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
  1.3广谱抗菌药优于窄谱抗菌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或增加,甚至出现二重感染。
  1.4新药比旧药好,贵药比便宜的好,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1.5使用的种类越多,效果越好.不注意联合用药的原则,出现疗效并不增加,反而可能增加毒副作用。
  1.6感冒就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对病毒感染无效,造成药物浪费甚或出现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1.7发热就用抗菌药物。发热不一定都因细菌感染引起,对病因或发热原因不明的病人可能掩盖典型的临床症状或难于检出病原体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1.8频繁更换抗菌药物。凡有病情不见好转,就更换抗菌药物,势必影响对抗菌药物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判定[4]。
  3 门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防范对策
  3.1及时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按确定的病原菌及其药敏实验结果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使门诊医生明白正确的病原学诊断才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3.2熟悉所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抗菌谱、药物动力学和不良反应.因条件限制,不能进行病原菌分离及药敏试验时,需采用经验性治疗,此时选用抗菌药物应根据其临床适应症、药物动力学、不良反应、药源种类、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药敏结果获知后是否调整用药仍需要以经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为主要依据。
  3.3按照病人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而综合用药。对小儿、老人、孕妇、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特殊人群,要根据其特殊的病理生理条件合理辩证使用抗菌药物。
  3.4选用恰当的给药途径、疗程和剂量.应按抗菌药物的半衰期、生物利用度、剂型特点,选择每日1次或多次的给药方案,其疗程应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4日左右停药,疗程不宜太长,也不应太短.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效果不佳,应详细分析原因,按规范要求换药,不主张频繁换药,也不能在无效时坚持使用而不及时更换。抗菌药物的剂量应使用推荐剂量,过大过小均不恰当。
  3.5重视综合治疗,避免一味强调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充分认识到人体免疫功能和全身状态对感染恢复的重要性,过分依赖抗菌药物而忽视人体的内在因素常是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必须强调使用各种治疗措施改善全身状况,如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加强营养支持,处理原发病和局部病灶等。
  3.6下列情况尽量避免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联合使用应合理而且有明确指征;除主要供局部使用的抗菌药物外,一般尽量减少全身使用的抗菌药物在局部使用;单纯的病毒感染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3.7加强宣教与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结合我院三级乙等医院达标晋级要求,组织门诊医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培训学习,向广大顾客宣传抗菌药物的使用知识,使他们认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性.医院药物治疗与感染委员会也定期加强院内感染和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的监测,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医院抗菌药物的品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更加规范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3.8加强药品监督管理.地方药监部门的检查要求,规定抗菌药物必须凭处方供应,控制新抗菌药物的审批标准,加强抗菌药物的质量监督,经过严格的论证,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使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治疗细菌性感染时,最佳用药方案的确定取决于正确的诊断、详尽的药理学知识和患者因素三方面的资料。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增加,造成临床治疗困难.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尽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参考;掌握适当的疗程和剂量,要避免剂量过大造成药物浪费和毒性反应的出现,又要注意由于剂量不足而致病情迁延、转为慢性或复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疗程应尽量缩短,一种抗菌药物能够控制的感染则不随意采用多种药物联用,可用窄谱者不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局部使用、预防应用及联合使用,避免滥用.在强化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观念的同时,要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杨宝峰.药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387.
  [2]曹学松.抗菌药物在我院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11-112.
  [3]黎明,张莹.大连五院抗菌用药分析及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10,17(12):128-130.
  [4]吕娟,李彦,刘洋等.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43-84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品管圈手段降低小儿静脉输液渗出的发生率。方法 根据2014年2月——4月本科小儿补液的静脉渗出例数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降低小儿静脉输液的渗出率,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降低小儿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率  品管圈(QCC)是在自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升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方法:由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设定目标,分析患者满意度不高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以期提高患者满意度。结果:解决体位垫不足情况由改善前的27.6%同比下降了8%;巡回护士术后手术间整理质量由改善前的25%同比下降了5%;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为探析和研究规范化管理在医院药房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通过选取我院2012年至今实施规范化管理的三年时间内,对比规范化管理实施前与实施后的药品报损率、药品账目符合率和病人投诉率,得出规范化管理在药房管理中的实施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自药房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在药品报损率、病人投诉率上均比实施前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和药师对门诊药房工作流程中各指  标、各环节的满意度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为优化门诊药房工作流程提供参考。  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受访患者56.5%很满意,29.0%比较满意,14.5%一般满意;取药等候时间、发药交代、药师服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在当代医院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高值耗材的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提高高值医用耗材管理能力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以及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對于高值医用耗材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着重阐述了耗材追溯系统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高值医用耗材管理;耗材追溯系统;重要性  1引言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综合性医院药房职能在于为患者提供质量合格药品,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传统药房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现代化医院要求,实行药房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富阳市人民医院通过坚持制度建设、推动信息  利用、加强中药制剂管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并深入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等具体管理措施,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
期刊
【中圖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自凝刀治疗女性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随机抽取到的152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射频自凝刀治疗,观察治疗后宫颈病变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在3个月至3年的时间内,采用自凝刀治疗的152例宫颈病变患者均出现宫颈病变好转的现象,治疗有效率高达100%。在3年内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随机回访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手术室是医院针对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心,涉及面广,人员流动性大,工作节奏快,存在着诸多护理安全隐患,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从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完善、人员的培训、沟通能力、实习生的带教、术后患者的护理等方面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处理安全隐患。实践表:只要医院及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安全认识到位,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可以做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场所,它的基建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基建工作做的好,不仅是医院综合实力的表现,更是能够为人民提供更高服务的象征。本文就我国医院的基建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并就如何加强我国的医院基建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医院;基建;管理工作  基建管理是基本建设管理的简称,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 在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而医院会计档案借阅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医院会计档案借阅制度,并做到严格实施,以保证医院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性。文章从医院会计档案的含义入手,主要从提高医院会计档案借阅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 ,做好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