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o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工作六年来一直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去年由于学校紧缺语文教师,学校决定让我再带一个班的语文。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互渗透,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最好老师,也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对学生来说,对比鲜明强烈、活泼生动的刺激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乐于接受,思维活动也易激活。运用信息技术能使教学更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整来设计教学,把知识学习的过程设计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展开学习、参与实践,在做中学、用中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例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前,我先在信息技术课上教会学生如何制作flash动画。上课时,同学们用flash动画制作了一群群色彩斑斓、翩翩起舞的蝴蝶,然后让这些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蝴蝶谷聚会。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深深感悟到美丽的宝岛——台湾是多么美,台湾的蝴蝶谷是多么壮观、多么迷人。学生在制作和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信息技术为师生互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个互动的信息技术平台上,课堂成为学堂,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要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在“动”的过程中,他们的认知水平、辨析能力和知识素养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我喜爱的节日》这篇习作时,考虑到农村的孩子生活视野比较狭窄,见识不广,可能写作时无话可说,我就把这节习作课和《网上信息的浏览与搜索》有机结合。在信息课前,我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按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搭配,组成了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 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断:采用分层教学法,设置三个难易不同等级的搜索任务。初级:中国传统节日;中级:中国少数民族节日;高级:中外所有的节日。要求各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知识水平自行选其一进行搜索。在上完这节信息课后,再让学生去完成《我喜爱的节日》这篇习作,这样他们就感觉轻松、容易多了,他们的作文内容就充实了很多。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究学习,从而真正达到学生积极成长、教学效率极大提高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信息技术以其独特和鲜明的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过程中油然而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创新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为使学生准确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我用多媒体依次呈现:(1)色彩各异、千姿百态的一组荷花图片;(2)微风拂来一池荷花的样子,与此同时播放第四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在仔细看、认真听后,学生已沉浸在美妙的想象中,他们真切体验到了:“难怪课文中说一池荷花是一幅活的画!”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小荷花们,你听到蜻蜓和小鱼在说什么悄悄话?”学生的发言中迸发出许多创新的火花,如蜻蜓和小鱼正在商量下午一起去哪里玩呢、小鱼和蜻蜓在讨论哪一朵荷花开得最美……
  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元化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应体现多元化。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已经学会了如何收发电子邮件、如何写博客、如何用网络QQ与其他人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大家可以利用网络工具交流自己的想法,进行自我评价,对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和反思中学到知识、得到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充分锐化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途径,是教育现代化这个新时代背景下新型的教学方式。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学科课堂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新课程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标准提出,要“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多
期刊
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而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其核心。美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发展和提高各种认知能力,形成完整的智力结构的过程。现在的学校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就业率的影响,导致个别学校只重视高考应试课程,而将那些具有美育功能的音乐、美术、体育视为“小三门”,更谈不到充分利用美育途径开发学生的右脑智力世界,致使学生智力水平
期刊
作文教学号称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考试题的不断改革,作文的比分有增无减。面对新的情况,传统的作文教学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正在全国逐步展开。那么新课程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又将如何进行呢?下面谈点个人看法。  传统的作文课,教师一般采用“指导——作文——批改——评讲”的刻板被动的四部曲训练模式,很少考虑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学生没有写作的欲望,只是应付了事,根本达不到教师所期望的
期刊
摘 要:通用技术课程作为技术领域的一门新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之一。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只要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无疑能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从中获取收益。本文就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对其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希与同行一起探讨。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 多媒体技术 应用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倡导学校创设条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
期刊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和逐渐深入,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典型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多媒体融入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能逼真地营造和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轻松地缩短与现实生活的差距,感受生活经验的存在,能寓情于景,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理激情,知行统一,实现激情、明理、明理、导行,所以它的运用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
期刊
摘要:练习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学生仅仅靠多练,仅仅是“量”的简单堆积,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要真正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率,必须注意课堂练习安排的有效性,控制好每次练习的量,控制好每次练习的时间,控制好练习间隔,指导好第一次练习,并且善于了解学生练习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练习 功能 设计 策略    一、课堂练习的功能    课堂练习有三种功能。其一,动态功能。不论听说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因此,语文教学要抓好语言学习,而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使用都和语感素质密切相关。  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诵读吟咏,初步感受语言  熟读成诵。先听别人读,在听读中仔细品味其语气、声调、节奏,从而感知其意蕴情趣。语言是一种信号,这个信号通过耳朵刺激大脑,从而
期刊
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然而,在现实的写作教学中却存在大量的问题,例如,教师只注重作文形式,在教学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告诉学生应怎样写作,而忽略了写作内容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造成很多学生的作文只有规范的形式,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表现出“假、大、空”的特点,这样一来,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作文教学也渐渐走进死胡同,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因
期刊
历史课程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培养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此课程定位不仅明确了历史教学的目标,而且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新课程标准尽管设计得较为科学、全面和完善,但其实施最终要体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实施的
期刊
“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畅所欲言”,还要让学生学会“洗耳恭听”。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一个问题或一件事,老师都要反复说很多次,孩子们都不一定能完全听懂。在小学三个学段中,都明确了关于倾听的目标:“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