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金融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一股自然的、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方面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本文以欧美金融机构为例,通过货币一体化、汇率自由化、全球化并购和网络信息化等角度,分析了金融全球化对中国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全球化 货币一体化 汇率自由化 全球化并购 网络信息化
Impacts on Corporative Business in Chinese Banks by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Abstract:As a leading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e in the worl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s a natural and irreversible historical trend. For one thing,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brings energy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another thing, it brings severe challenge to the financial security for every country, especially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article gives some examples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analyses how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mpacts corporative business in Chinese banks through monetary integration, liberaliz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ates, glob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Keywords:Financial Globalization, Monetary Integration, Liberaliz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ates, Glob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Network Information
文件标识码:B
对金融全球化的定义,国外经济学家的主流观点,是指资金、资本和金融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大量和自由地流动的趋势;国内经济学家的主流观点,是指因全球范围内金融管制放松和金融业开放加速而使资本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综合国内外的观点,金融全球化可以被定义为:各国经济与金融的相互依存关系因资本或金融服务可以迅速地、大量地和基本上不受限制地跨国界流动而变得日益密切的动态过程。
金融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一股自然的、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方面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入,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大,我国银行公司业务发展与创新也日益面临来自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与压力。
一、货币一体化、汇率自由化趋势下对传统外汇业务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呼唤货币的全球交易和汇率自由化。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目前对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仅是一项重大突破,而且势必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诸多现实挑战。一是,外汇指定银行定价弹性增强,结售汇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这无疑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二是,商业银行原有的汇率风险管理模式将随之发生变革。在新的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从而必然对商业银行的结售汇业务定价、日常交易管理和敞口头寸控制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三是,人民币汇率若不再盯住美元,在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对外汇营运资金进行积极主动的管理。四是,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外汇资产负债管理构成了挑战。五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可能给商业银行的外币债券投资组合管理带来持续压力。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201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进一步发挥人民币结算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促进作用。可以预见,试点扩大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提升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需求,也将推进我国银行在经常项目项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以及相应产品组合。
二、全球化并购趋势对传统分业经营模式的挑战
全球金融业使国际化商业银行把扩大规模、扩展业务、提高效益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作为竞争发展的新战略,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跨国购并浪潮。当前的国际银行业并购与以往相比有许多新特点:第一,并购中表现出明显的强强联合趋势,形成了一个个超大型跨国金融机构,与以往“弱弱联合”或“以强并弱”全然不同,导致国际银行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张,金融机构巨型化成为大势所趋。例如,2008年德国商业银行收购了德国德累斯顿银行。德国第二、三大银行的合并,标志着德意志银行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正式打破。这是欧元区金融服务业内规模最大的一桩收购案。收购完成后,德国安联集团持有近30%的股份,成为合并后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此举使安联在降低银行业风险的同时,又为其保险和资产管理产品保留了重要的银行发行渠道。德国商业银行的放贷规模在德国数一数二,收购完成后,德国商业银行在客户数量和分行数量上均超过德意志银行。第二,为了增强国际影响力,金融机构跨国并购成为主流,超大型跨国金融机构海外资产迅速扩张。除了资产规模膨胀,商业银行在业务领域的混业经营成为国际化竞争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规避经营风险和开辟利润来源,纷纷与投资银行并购出现了“金融超级市场”如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公司合并后,拥有欧洲最强的投资银行业务和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业务。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是三业合并的典型,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成为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管理等金融业务的全能型金融集团。国际银行业并购有利于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信息共享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带来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混业经营加快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保险等创新业务,相对降低了成本费用。目前,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主流趋势,而我国金融业基本仍实行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分业经营。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分业经营模式对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作用已经出现,而且日渐明显。一方面,分业经营不利于实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规模扩张;另一方面,分业经营也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的全方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三、网络信息化趋势对传统营销渠道的挑战
自1995年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在美国诞生以来,银行业服务电子化、网络化进程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银行成为这一进程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国际网络银行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纯粹网络银行模式。这种模式完全依赖于互联网,是全新发展的电子银行,几乎所有的业务都依靠互联网进行;另一种是传统银行拓展网络业务模式。这种模式将传统银行业务延伸到网上,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网络银行之所以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发展,主要是因为它作为一种依托信息技术兴起的新型银行服务与传统商业银行服务的方式相比具有智能化、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点,具有资源共享和服务个性化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以美国为例,网络银行的综合成本占营业收入的15%~20%,而传统银行则高达50%~60%,传统手工完成一笔业务费用为1.07美元,网络银行仅需10美分左右。以德国为例,无论从银行数量、资产总额,还是客户总量、交易额而言,网络银行都已成为德国银行业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大部分传统银行都建立了网上交易平台,德国还出现了上百家纯粹的网络银行,已具有相当的市场竞争力。Entrium是德国最早成立的网络银行之一,在2000年时该行仅有370名员工,服务客户量却达到77万,人均资产达1000万美元,管理成本大大低于传统银行。传统银行营销目标一般只能细分到某一类客户群,难以进行一对一服务,网络银行完全突破了这种局限,综合客户信息、消费习惯和投资偏好,在低成本前提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网络银行在技术和理念上都带来了突破,真正实现了“全面化与个性化”兼容的金融服务,这些优势使银行大范围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 考 文 献
[1]李巍,卢艳阳,商业银行与并购问题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7):186;
[2]许多,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评述[J].《商业文化》,2007,(10):10-11;
[3]张向菁,吴建伟,挑战与超越:跨国金融企业竞争战略全景透视[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279;
[4]李岚,中国金融业:创新之路如何继续[N].《金融时代》,2010,6(14):03;20-22;
[关键词] 金融全球化 货币一体化 汇率自由化 全球化并购 网络信息化
Impacts on Corporative Business in Chinese Banks by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Abstract:As a leading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e in the worl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s a natural and irreversible historical trend. For one thing,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brings energy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another thing, it brings severe challenge to the financial security for every country, especially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article gives some examples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analyses how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mpacts corporative business in Chinese banks through monetary integration, liberaliz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ates, glob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Keywords:Financial Globalization, Monetary Integration, Liberaliz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ates, Glob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Network Information
文件标识码:B
对金融全球化的定义,国外经济学家的主流观点,是指资金、资本和金融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大量和自由地流动的趋势;国内经济学家的主流观点,是指因全球范围内金融管制放松和金融业开放加速而使资本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综合国内外的观点,金融全球化可以被定义为:各国经济与金融的相互依存关系因资本或金融服务可以迅速地、大量地和基本上不受限制地跨国界流动而变得日益密切的动态过程。
金融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一股自然的、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方面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入,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大,我国银行公司业务发展与创新也日益面临来自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与压力。
一、货币一体化、汇率自由化趋势下对传统外汇业务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呼唤货币的全球交易和汇率自由化。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目前对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仅是一项重大突破,而且势必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诸多现实挑战。一是,外汇指定银行定价弹性增强,结售汇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这无疑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二是,商业银行原有的汇率风险管理模式将随之发生变革。在新的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从而必然对商业银行的结售汇业务定价、日常交易管理和敞口头寸控制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三是,人民币汇率若不再盯住美元,在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对外汇营运资金进行积极主动的管理。四是,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外汇资产负债管理构成了挑战。五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可能给商业银行的外币债券投资组合管理带来持续压力。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201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进一步发挥人民币结算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促进作用。可以预见,试点扩大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提升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需求,也将推进我国银行在经常项目项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以及相应产品组合。
二、全球化并购趋势对传统分业经营模式的挑战
全球金融业使国际化商业银行把扩大规模、扩展业务、提高效益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作为竞争发展的新战略,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跨国购并浪潮。当前的国际银行业并购与以往相比有许多新特点:第一,并购中表现出明显的强强联合趋势,形成了一个个超大型跨国金融机构,与以往“弱弱联合”或“以强并弱”全然不同,导致国际银行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张,金融机构巨型化成为大势所趋。例如,2008年德国商业银行收购了德国德累斯顿银行。德国第二、三大银行的合并,标志着德意志银行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正式打破。这是欧元区金融服务业内规模最大的一桩收购案。收购完成后,德国安联集团持有近30%的股份,成为合并后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此举使安联在降低银行业风险的同时,又为其保险和资产管理产品保留了重要的银行发行渠道。德国商业银行的放贷规模在德国数一数二,收购完成后,德国商业银行在客户数量和分行数量上均超过德意志银行。第二,为了增强国际影响力,金融机构跨国并购成为主流,超大型跨国金融机构海外资产迅速扩张。除了资产规模膨胀,商业银行在业务领域的混业经营成为国际化竞争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规避经营风险和开辟利润来源,纷纷与投资银行并购出现了“金融超级市场”如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公司合并后,拥有欧洲最强的投资银行业务和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业务。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是三业合并的典型,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成为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管理等金融业务的全能型金融集团。国际银行业并购有利于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信息共享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带来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混业经营加快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保险等创新业务,相对降低了成本费用。目前,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主流趋势,而我国金融业基本仍实行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分业经营。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分业经营模式对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作用已经出现,而且日渐明显。一方面,分业经营不利于实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规模扩张;另一方面,分业经营也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的全方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三、网络信息化趋势对传统营销渠道的挑战
自1995年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在美国诞生以来,银行业服务电子化、网络化进程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银行成为这一进程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国际网络银行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纯粹网络银行模式。这种模式完全依赖于互联网,是全新发展的电子银行,几乎所有的业务都依靠互联网进行;另一种是传统银行拓展网络业务模式。这种模式将传统银行业务延伸到网上,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网络银行之所以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发展,主要是因为它作为一种依托信息技术兴起的新型银行服务与传统商业银行服务的方式相比具有智能化、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点,具有资源共享和服务个性化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以美国为例,网络银行的综合成本占营业收入的15%~20%,而传统银行则高达50%~60%,传统手工完成一笔业务费用为1.07美元,网络银行仅需10美分左右。以德国为例,无论从银行数量、资产总额,还是客户总量、交易额而言,网络银行都已成为德国银行业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大部分传统银行都建立了网上交易平台,德国还出现了上百家纯粹的网络银行,已具有相当的市场竞争力。Entrium是德国最早成立的网络银行之一,在2000年时该行仅有370名员工,服务客户量却达到77万,人均资产达1000万美元,管理成本大大低于传统银行。传统银行营销目标一般只能细分到某一类客户群,难以进行一对一服务,网络银行完全突破了这种局限,综合客户信息、消费习惯和投资偏好,在低成本前提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网络银行在技术和理念上都带来了突破,真正实现了“全面化与个性化”兼容的金融服务,这些优势使银行大范围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 考 文 献
[1]李巍,卢艳阳,商业银行与并购问题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7):186;
[2]许多,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评述[J].《商业文化》,2007,(10):10-11;
[3]张向菁,吴建伟,挑战与超越:跨国金融企业竞争战略全景透视[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279;
[4]李岚,中国金融业:创新之路如何继续[N].《金融时代》,2010,6(14):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