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全球国际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英语的口语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高职非英语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入手,分析了非英语类专业学生当前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用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表达技巧。
[关键词] 高职 英语教学 口语技能 教学方法
虽然我国英语教学已经相当普及,可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学英语。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学完英语后不会“说英语”。原因是我们更注重的是应试教育,而不是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高职的学生忙着过英语A级,本科忙着过英语四级,研究生忙着过英语六级。虽然很多学生证书拿到了但是就是不会“说”,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非常差,这就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哑巴英语”现象。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英语口语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
一、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原因
(一)客观环境的影响
1.由于我们生活在非英语的语言环境中,大多数学生仅仅只是为学英语为了考试而学,英语并不是学生日常沟通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学生除了课堂上的简单交流以外,课外很少有主动用英语沟通交流,因此阻碍了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提高。
2.学生学习英语时用得听说材料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各别老师自身的口语技能就不是很好,在教授学生的时候有可能出错,教师再不加以修正,学生也就跟着学错了。
4.非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的英语课程和本科教学相比,具有时间短、课时少、起点低、讲课难度大的缺点,因此很难在高职阶段让学生的口语技能有一个质的飞跃。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英语课程设置时间看,高职学生学制2~3年,有的学校英语课开l~2年,有的开课一学期。学习时间短非常短,这与英语专业比,不如英语专业那样具体开设口语、听力、精读、泛读等课程。第二:从学生来源看,一部分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好,但口语仍是张不开嘴。一部分来自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的学生,其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参差不齐。
(二)主管因素的影响
1.先天素质
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均以素质为前提,对一般人说来,人们的先天素质总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好的素质有利于技能的发展,素质不佳会妨碍某些技能的发展。英语口语也是这样,在同样条件下,有些人能取得较快的进步,而另一些人则相形见绌,很难开口,这是由受先天素质的影响。
2.英语语音问题。
很多学生在初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有的学生还存在地方口音,这些都直接导致语音不纯正,发音不标准。缺乏对英美英语语音差异的了解,也会使学生讲出来的英语模糊不清又不好听又难懂。
二、提高英语口语技能的方法
1.建立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活动中展开交际,完成活动任务。在活动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技能。
2.营造开放的活动空间。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学习足一种习惯的养成,要养成习惯,必须有足量的合乎情景的练习,这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实现。因此,课掌上教师要营造开放的活动空间,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3.坚持朗读训练
为了解决学生想说不敢说,敢说不会说的问题。要求学生每天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大声朗读,读单词、读所学的课文。在课外学生可以建立英语角和同学、老师交流,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语音知识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要素构成的。由于语音是构成语言三大要素的首位要素,就应该说,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其次才是有形的。英语语音学习是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掌握的基础。班里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四面八方,受方言的影响,不少学生的发音古怪、拗口,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单词发音的准确性和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因此要求学生要掌握标准的语音。只有掌握了标准的发音方法,学生在进行交流时才会敢说、能说、爱说。
5.通过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
为了充分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考虑到学生不同性格和成绩的搭配。分小组进行自由讨论或辩论。在此过程中笔者会在教室巡视,解决学生遇到的表达障碍,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以了解话题的难易度及学生的表达情况。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推举一名代表,报告小组讨論情况。总结小组主要观点,并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6.多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感知意识。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任何语言都是民族的、区域的产物。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也不例外。英语是在英国产生的,其承载着英国的民族传统与历史文化内涵,另外现在比较通用的美式英语也有着太多的美国的特定文化内涵。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在进行英语口语的学习中,必然要碰到一些因汉语与英语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其在语言表达与词汇的选择上的差异,这就要求在发展学生的外语口语技能的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讲授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以防止学生在使用外语交流时遭遇文化震撼和文化冲击。
7.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积极准确地评价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英语组织教学,控制母语的使用,语言交际能力首先是听的能力。学好语言,听好是前提。从听英浯到说英语要经过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四个阶段。说的能力是在听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的。听准确后,再开始模仿训练。坚持去来,学生的发音会熟练自如,形成他们自己的风格。实践证明:教师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出自内心鼓励的话语、一声由衷的赞许,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当然,在评价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评价要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此来满足学生的成功需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口语能力提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努力提升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最终取得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直接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更要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 考 文 献
[1]赵国强.“英语口语教学途径刍议”.外语电化教学,2002(1).
[2]石新华.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难以提高的几点思考[J3].科技资讯,2006(32);103—104.
[3]Thomas G.Effective Classroom Teamwork:Support or Intrusion[M].London:Koudedge,1992.
[4]徐小贞.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关键词] 高职 英语教学 口语技能 教学方法
虽然我国英语教学已经相当普及,可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学英语。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学完英语后不会“说英语”。原因是我们更注重的是应试教育,而不是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高职的学生忙着过英语A级,本科忙着过英语四级,研究生忙着过英语六级。虽然很多学生证书拿到了但是就是不会“说”,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非常差,这就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哑巴英语”现象。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英语口语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
一、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原因
(一)客观环境的影响
1.由于我们生活在非英语的语言环境中,大多数学生仅仅只是为学英语为了考试而学,英语并不是学生日常沟通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学生除了课堂上的简单交流以外,课外很少有主动用英语沟通交流,因此阻碍了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提高。
2.学生学习英语时用得听说材料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各别老师自身的口语技能就不是很好,在教授学生的时候有可能出错,教师再不加以修正,学生也就跟着学错了。
4.非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的英语课程和本科教学相比,具有时间短、课时少、起点低、讲课难度大的缺点,因此很难在高职阶段让学生的口语技能有一个质的飞跃。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英语课程设置时间看,高职学生学制2~3年,有的学校英语课开l~2年,有的开课一学期。学习时间短非常短,这与英语专业比,不如英语专业那样具体开设口语、听力、精读、泛读等课程。第二:从学生来源看,一部分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好,但口语仍是张不开嘴。一部分来自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的学生,其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参差不齐。
(二)主管因素的影响
1.先天素质
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均以素质为前提,对一般人说来,人们的先天素质总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好的素质有利于技能的发展,素质不佳会妨碍某些技能的发展。英语口语也是这样,在同样条件下,有些人能取得较快的进步,而另一些人则相形见绌,很难开口,这是由受先天素质的影响。
2.英语语音问题。
很多学生在初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有的学生还存在地方口音,这些都直接导致语音不纯正,发音不标准。缺乏对英美英语语音差异的了解,也会使学生讲出来的英语模糊不清又不好听又难懂。
二、提高英语口语技能的方法
1.建立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活动中展开交际,完成活动任务。在活动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技能。
2.营造开放的活动空间。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学习足一种习惯的养成,要养成习惯,必须有足量的合乎情景的练习,这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实现。因此,课掌上教师要营造开放的活动空间,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3.坚持朗读训练
为了解决学生想说不敢说,敢说不会说的问题。要求学生每天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大声朗读,读单词、读所学的课文。在课外学生可以建立英语角和同学、老师交流,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语音知识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要素构成的。由于语音是构成语言三大要素的首位要素,就应该说,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其次才是有形的。英语语音学习是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掌握的基础。班里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四面八方,受方言的影响,不少学生的发音古怪、拗口,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单词发音的准确性和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因此要求学生要掌握标准的语音。只有掌握了标准的发音方法,学生在进行交流时才会敢说、能说、爱说。
5.通过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
为了充分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考虑到学生不同性格和成绩的搭配。分小组进行自由讨论或辩论。在此过程中笔者会在教室巡视,解决学生遇到的表达障碍,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以了解话题的难易度及学生的表达情况。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推举一名代表,报告小组讨論情况。总结小组主要观点,并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6.多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感知意识。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任何语言都是民族的、区域的产物。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也不例外。英语是在英国产生的,其承载着英国的民族传统与历史文化内涵,另外现在比较通用的美式英语也有着太多的美国的特定文化内涵。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在进行英语口语的学习中,必然要碰到一些因汉语与英语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其在语言表达与词汇的选择上的差异,这就要求在发展学生的外语口语技能的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讲授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以防止学生在使用外语交流时遭遇文化震撼和文化冲击。
7.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积极准确地评价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英语组织教学,控制母语的使用,语言交际能力首先是听的能力。学好语言,听好是前提。从听英浯到说英语要经过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四个阶段。说的能力是在听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的。听准确后,再开始模仿训练。坚持去来,学生的发音会熟练自如,形成他们自己的风格。实践证明:教师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出自内心鼓励的话语、一声由衷的赞许,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当然,在评价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评价要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此来满足学生的成功需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口语能力提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努力提升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最终取得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直接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更要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 考 文 献
[1]赵国强.“英语口语教学途径刍议”.外语电化教学,2002(1).
[2]石新华.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难以提高的几点思考[J3].科技资讯,2006(32);103—104.
[3]Thomas G.Effective Classroom Teamwork:Support or Intrusion[M].London:Koudedge,1992.
[4]徐小贞.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