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该如何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lp52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格斯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是说,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阅读应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注意学生对作品个性化的解读。《新课标》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又是如何做的呢?教师在课堂上先提出了学习本课的几个目标及过程,最后强调说学完这课后要获得启示。我们看看这启示是如何获得的?教师抓住了中心句子,引导学生找出了几个关键词,这启示便算得到了。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还是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呢?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又如何去表达?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的课程,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常常存在着诸多可能性,高中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应反映在对文本的多元化、个性化的解读方面。教师如何去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呢?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和谐的氛围
  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思维受到了禁锢,总是在担心我们的学生不行,没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使得教学没有效率,特别是对作品的解读大包、大揽。教师不要无限度的夸大自己在课堂中的作用,认为离开了自己学生就不能独立去做,也不要一味的追求时间,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更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以求得答案的一致。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首先应转变自己的陈旧观念,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建立师生平等的明主气氛,尊重并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敢于想,敢于发现问题。如在教学对作者的了解时,教师可以把这一环节交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提前去做准备,搜集有关作家的一切,并相互交流,整理出要点、亮点,然后在课堂上利用一定时间展示给大家,还可以加入自己客观的评价。学生在做这一点时有的是使不完的劲,这对他们是一次特别的心灵历程,因为他们不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输给其他人,给自己丢脸。
  二、精心设计,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有了要说、要思考的欲望,这时候教师应提前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需求,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有些教师为了问题环节而提问,问题随意而发,有些问题根本没有思考的必要,有些问题晦涩难懂,以致影响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的激发,所以问题的设置要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价值,是经过一段探索思考后可以解决的,所谓“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才会为课堂的有效性提供保障。如欣赏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刻画王熙凤,你认为那一笔最精彩,谈谈你的看法。”这种设计比单纯的找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然后说说好在哪里思考的范围要广,王熙凤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学生读过后会有很多感触,想法也很多,面对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马上会发现触动点,谈自己最欣赏,也是最容易把握的点,而每个学生的触动点又是不一样的,你一言,我一语,在一种群体的对话中,各种意见的碰撞交流必然会使学生对同一形象有多种角度和不同层面的理解,这时候课堂上大有“百家争鸣”之势,有争鸣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注意这一点,才会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发展想象能力、批判能力。
  三、留出空间,给学生质疑的契机
  有时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觉得没有思考的兴趣,而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想去表达,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一时机,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提出有独到之处的问题,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讨论,献言献策,找到满意的说法。如教学《窦娥冤》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很多问题,“窦娥和哪些人物有矛盾和冲突?”“如何理解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等等,逐步引导学生步入了对作品深刻思想性的理解,学生对整出杂剧有了一定理解,但总有意犹未尽之感,这时候,教师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有一个学生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不安排一位清官及时的解救窦娥?为什么要等到三年后由窦娥的父亲来为窦娥伸冤?”问题提得很尖锐,学生有了疑问,看来对悲剧的深刻性了解不到位,教师适时把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其他学生思考讨论后解决。大家七嘴八舌,争辩性很强,经过讨论、教师的点拨,最终找到了大家认可的说法,这一环节是教学设计意料之外的,正是有了这一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深入了,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思维度,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注意生活化的联系
  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除了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差异之外,教师还应注意使用联系生活教学策略,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阅历,从课本中走出来,拓展思维,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感受逐渐领会作品的言外之意。如在学习《祝福》这篇小说时,学生除了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外,还应注意作品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如实际生活中的现代版“祥林嫂”,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深入挖掘现代版“祥林嫂”存在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并学会分析评价,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情感的丰富性和思想的深刻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用细心、爱心、灵心去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位,我们的课堂就会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能言善辩者,学生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的生活积累了知识与经验,新课程的“新”才得以真正体现。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的下的政治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 方法 以生为
摘要: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作业设计、教学评价、课外活动六个方面的个性化设计,对英语的个性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个性化教学 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要求我们要养成创新意识,把教学看成是一个创新的活动。  为了给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就要强调独立个性
以野外考察研究资料为基础 ,结合定位观测和人工降雨模拟实验 ,对黄土丘陵区退耕上限坡度进行了科学论证 .研究结果表明 ,坡耕地上浅沟侵蚀的发生发展是导致侵蚀量剧增的主要
摘要: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课堂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和质量下滑。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当前体育教学应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谈谈几点感悟及体会。  关键词:中学体育 德育教育  一、“四结合”教学,德育渗透多样化  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求渗透的德育内容具有多向性,因此,其德育渗透的途径也就需多样化。在此,简谈以下“
摘要:在众多的语文教学资源中,多媒体以它的大信息量和生动形象的表现力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以计算机模式为基础,结合网络、通信技术、集多种信息(如文本、声音、视频、图像、动画)为一体的先进的交互式的教学手段。它具有形象生动,图像清晰、直观信息储存量大、应用面广、频率高等特点。然而在使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时,出现了诸如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教案、重视形式轻视
目的:目前超声检查胎儿肺静脉的主要方法是二维超声(twodimensional uotrasound,2-D)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imaging,CDFI),但由于胎儿肺静脉管壁薄,管腔细小,
玉米 选用登海1号、莱808、掖单4号等早熟杂交良种。4月10~15日播种,营养钵育苗,架拱盖膜。在3叶期移栽,每垄垄面中间栽1行,株距33厘米,移栽时注意叶向与行向垂直。7月下旬收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rn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既是课
摘要:导学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较大意义,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导学案的特点原则与编写模式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语文教师编写导学案需注重问题定位与方法引领。通过使用导学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改 导学案 教学法  反思从教经历,从追求学高为师的疲倦与低效到推崇教学相长的从容与充实,渐悟孔老夫子的一句至理名言,这句话就是:善学者,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WIFI普及度的提升,基于WIFI技术对室内人群异常位置进行监控,发现异常信息,具有极大的需求和可行性.基于WIFI室内定位的人员位置异常探测技术运用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