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视域下自然纪录片叙事策略与价值传播研究——以《我的章鱼老师》为例

来源 :中国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非自然纪录片《我的章鱼老师》聚焦于人与章鱼跨物种互动的温暖故事,以个人经历和视角为切入点,通过杂糅融合的叙事结构、个人微观的叙事角度、多元灵活的叙事方式以及故事化、情境化、人性化的叙述手法,巧妙地传达了生态美学和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和主题,充满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自然的审美意趣.
其他文献
该文从宋代建盏生产的时代背景出发,探析传统建盏文化特征在器物审美形式上的表现,采用实物考证和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造型、胎体和釉色三个方面进行审美解读;把宋代文化特征与建盏器物设计的审美表现结合,探析时代背景下建盏器物审美表现呈现出的时代文化内涵,剖析民众和匠人的情感意识与审美取向.
我国山东青州地区佛教文化历史悠久,佛教塑像集中分布于驼山、云门山一带.驼山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斧凿雕琢尤为精彩,彩绘佛像部分设色精美.但由于石窟内部彩绘面积不大,且修缮保护相对欠缺,近年来彩绘脱落现象较为严重.该文旨在运用跨区域彩绘保护修复技术的比较和分析方法,以青州驼山石窟为主要对象,与武威天梯山石窟作横向跨区域对比,与重庆大足石刻作纵向跨区域对比,以期在石窟彩绘保护修复这一方面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异中寻同,为驼山石窟造像的彩绘修复提供参考.
莉丝白·茨威格在水彩插画史和绘本史上都是一位里程碑式的画家,该文研究茨威格作品《夜莺》的代表性和独特性.不同的画家对同一故事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再现,对于在文本基础上的绘本创作也有自己的叙事节奏和画面表现.该文首先探讨茨威格梦幻风格童话的产生,其次从叙事性角度着手分析《夜莺》的故事与画面安排,最后分析其创作独特的趣味性.
齐白石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画家,其花鸟画作品对当今中国绘画界仍有需要的启示意义.该文从艺术的人民性、写生与创作、艺术与画家的精神世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四个角度展开分析,从而为当代艺术家提供参考.
城市空间是人类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我国城市纪录片以解构城市进行物质与精神文明再生产的过程为题旨,由内而外探索双重意义上的城市空间.近年来,我国城市纪录片日渐呈现出视角下移、日常性与现代性结构凸显的创作新风向.
纪录片能吸引网络受众的关注和参与热情,原因在于其在内容创作和叙事策略上融入了互联网思维.本文以詹金斯的参与式文化为理论视角,以网络热播纪录片为例,分析了纪录片的互联网创作思维以及在叙事策略上的创新元素.
安德烈·德朗是现代艺术的质疑者,他从学习传统到脱离束缚再到回归传统的一生,展现了他对艺术不断反思的历程.该文通过分析安德烈·德朗在艺术生涯中的探索,阐明他对于艺术的理念和想法,总结他对于之后艺术发展的影响.
融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短视频传播日益兴盛,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途径获取短视频信息,短视频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电视观众的审美趋向.本文将从认知主义视角入手,借助生物传感技术实验的方式,探究短视频对观众审美预判、知觉分析、隐性记忆整合的影响,以期探究时下观众审美的新趋向.
人文纪录片擅长以“小形式”向受众展现人文魅力、表达丰富哲理、揭示深刻意义.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文纪录片创作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加速转型升级,利用微博、短视频等渠道,提高其收视率和传播力.近年来,人文纪录片更趋向年轻化视角讲述真实故事、记录描绘鲜活的历史,实现纪实性和艺术性的充分融合,极致化地体现纪录片的文化与美学价值.
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出:“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这句话是对绘画中“文”与“质”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和阐述.姚最认为,对于绘画创作来说,内涵(质)是传承前代的,而表现形式(文)则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的.姚最提出的“文变今情”从侧面体现出他对绘画创新发展的重视.这一思想对于后人研究当下绘画艺术及其发展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