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浪潮在全国席卷开来,对于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体、美等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在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中,中小学生的体质水平有下降趋势,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如何才能在小学课堂中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呢?作者通过阐述参与性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简要分析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出路。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堂 参与性教学 乐趣
参与性教学是新课改理念中对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提出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其主要依靠对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调动,营造较为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作用,让课堂的两大对象和主角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互动,达到有效沟通、情感交流的教学境界,进而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参与性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新奇的事物。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理念中就曾强调参与性教学的重要性。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教育学著作中提倡“在做中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十分重要,需要学生实时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获取最直接、最主动的学习体验。参与性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重复和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强化下,调动其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参与性,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学习中来,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一、课前参与——参与性教学的前提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完全是教师进行说教的“一言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要能够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样,传统教学环节中,备课就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创新性设置和设计,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推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参与性教学可以将学生间接性地纳入到教师备课环节,让学生能够对课堂内容安排、情节设置等有充分的建议权和部分的决策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课前的学生参与环节中,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对教材的课前预习,但是这和传统预习有所区别,要求学生能够在预习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索精神。如在对小学《体育与健康》的球类运动一章节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我事先向学生分发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球类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球类运动,然后对照学生意向和教学大纲,调整教学顺序,将羽毛球运动放在最前面讲解,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和欢迎。
二、课堂参与——参与性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打造有效教学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这是新课改教育理念和思想的最大变化。同样,在小学体育教学环节中,体育教师更需要抓住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好课堂环节,让学生能够全民性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而课堂参与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内容的难易程度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置、分析,进一步地优化教学实践,强化教学效果。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课堂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家长对于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非常薄弱,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必须紧抓课堂教学环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对篮球运动的技巧和方式的介绍,组织学生分组,小组内练习运球、传球、三步上篮、防守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在分组的时候,教师可有意将学生按照性格特征进行分组,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学会融洽地相处,学会和谐地相处,促进学生与人交流、交际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课后参与——参与性教学的拓展
课后对学生参与性的培养往往是教师们最容易忽略和轻视的环节。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加强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细致掌握和深化理解,让学生能够在课后按照教师教授的复习和训练方法进行巩固、强化,对教学成果进一步夯实,这对增强教学效果有着极强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课后让学生扩充课堂知识是对参与性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小学体育课程和常规性课程不一样,其他常规课程可以利用留作业的形式进行弥补、安排,但是对于体育课程的课后教学则不然,作业的方式不合理,也不科学。但是可以变换思路,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训练,可利用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巩固、强化课堂所学的内容,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教师在课堂环节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以致用精神的培养,让他们在课后进行多方面的训练,提升整体素质水平。
参与性教学是我国新课改大背景下的探索性尝试,是对教学形式和手段的一种创新性探索,体现了广大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精神和意识。参与性教学方式向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更新教学理念。随着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性的不断增强,学生整体身体健康素质水平必定有所提升,强有力地推动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实现,促进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登福.参与性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8).
[2]王曉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6).
[3]徐丹,王子猷.构建体育与健康课堂发展性教学的理论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11).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堂 参与性教学 乐趣
参与性教学是新课改理念中对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提出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其主要依靠对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调动,营造较为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作用,让课堂的两大对象和主角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互动,达到有效沟通、情感交流的教学境界,进而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参与性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新奇的事物。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理念中就曾强调参与性教学的重要性。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教育学著作中提倡“在做中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十分重要,需要学生实时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获取最直接、最主动的学习体验。参与性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重复和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强化下,调动其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参与性,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学习中来,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一、课前参与——参与性教学的前提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完全是教师进行说教的“一言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要能够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样,传统教学环节中,备课就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创新性设置和设计,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推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参与性教学可以将学生间接性地纳入到教师备课环节,让学生能够对课堂内容安排、情节设置等有充分的建议权和部分的决策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课前的学生参与环节中,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对教材的课前预习,但是这和传统预习有所区别,要求学生能够在预习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索精神。如在对小学《体育与健康》的球类运动一章节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我事先向学生分发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球类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球类运动,然后对照学生意向和教学大纲,调整教学顺序,将羽毛球运动放在最前面讲解,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和欢迎。
二、课堂参与——参与性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打造有效教学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这是新课改教育理念和思想的最大变化。同样,在小学体育教学环节中,体育教师更需要抓住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好课堂环节,让学生能够全民性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而课堂参与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内容的难易程度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置、分析,进一步地优化教学实践,强化教学效果。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课堂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家长对于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非常薄弱,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必须紧抓课堂教学环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对篮球运动的技巧和方式的介绍,组织学生分组,小组内练习运球、传球、三步上篮、防守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在分组的时候,教师可有意将学生按照性格特征进行分组,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学会融洽地相处,学会和谐地相处,促进学生与人交流、交际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课后参与——参与性教学的拓展
课后对学生参与性的培养往往是教师们最容易忽略和轻视的环节。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加强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细致掌握和深化理解,让学生能够在课后按照教师教授的复习和训练方法进行巩固、强化,对教学成果进一步夯实,这对增强教学效果有着极强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课后让学生扩充课堂知识是对参与性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小学体育课程和常规性课程不一样,其他常规课程可以利用留作业的形式进行弥补、安排,但是对于体育课程的课后教学则不然,作业的方式不合理,也不科学。但是可以变换思路,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训练,可利用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巩固、强化课堂所学的内容,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教师在课堂环节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以致用精神的培养,让他们在课后进行多方面的训练,提升整体素质水平。
参与性教学是我国新课改大背景下的探索性尝试,是对教学形式和手段的一种创新性探索,体现了广大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精神和意识。参与性教学方式向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更新教学理念。随着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性的不断增强,学生整体身体健康素质水平必定有所提升,强有力地推动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实现,促进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登福.参与性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8).
[2]王曉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6).
[3]徐丹,王子猷.构建体育与健康课堂发展性教学的理论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