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绘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ang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绘本以故事为载体,有效地利用绘本资源与教材融合,焕发课堂生机。从三个方面解析绘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情境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形式多样,丰富孩子情感体验;实践活动,催生孩子道德情感。
   关键词:微绘本;道德与法治;策略研究
   一、情境创设,贯穿道法课堂始终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中,如果有一个相对宽松且愉快的环境,学生探究、情感体验、比较辨别、判断正误等涉及观察、思维、语言等一系列活动就会顺利些。有位老师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生活处处有规则”时,她演示了“大卫,不可以”的绘本故事,绘本故事讲了大卫在家里不守规则、为所欲为,把家里弄得一团糟。一页页生动、形象的画面,一句句有趣、夸张的语言,把孩子带入情境中,仿佛他们就在现场,看着大卫这么胡闹,孩子们神色凝重,直皱眉头,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老师适时抛出一个问题:“大卫做了哪些荒唐的事情?”学生有的指责大卫调皮,竟然在屋子里打高尔夫,有的批评大卫不脱鞋子进房间,把房间弄得到处是泥巴……老师顺水推舟:“你们想怎么劝大卫?”“大卫,在家里也要安静,要听家长的话。”“大卫,家里不是游乐场,不可以随便乱来。”孩子们个个义正词严,老师顺势而为,揭示课题。听到这,笔者为执教者的独具匠心叫好,但遗憾的是后面的教学,大卫再也没出现过,老师照本宣科,把插图中的事例以“问答式”讲解,学生热情渐渐消退。如果老师能把大卫这个人物贯穿到每一个场景中,比如,上下楼梯时,他乱跑乱跳、看电影时大声喧哗、去公园游玩攀爬到塑像上、随意摘花折枝……把教材中的插图与绘本人物紧密结合在一起,让绘本人物像一条丝线一样串起各个环节,整节课就像一个绘本故事,学生仿佛就是主角,他们当然会积极去判断、辨析,课堂就会生气勃勃。学生在绘本故事中感受人物、进行思考,心中默默地明白了无论在家里、学校,还是在社会中,都要做一个守规则的孩子。这比枯燥地说教来得巧妙,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
   二、形式多样,丰富孩子情感体验
   绘本的载体为图画,在少量、简洁的文字辅助下,图文并茂地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绘本这种表现形式中,图画是主体,因此老师经常把读懂绘本图画作为课堂中心任务上成了看图说话课,忽视了对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与养成。怎样才能避免这个错误,笔者认为老师的教学方式要多样。首先,表现在绘本呈现形式的多样化,除了图画,还可以把绘本故事制作成视频或音频。其次,老师教学策略多样化,讲故事、配乐读、看听绘本音视频、引用绘本人物。但无论是采取哪种策略来阅读绘本,老师都要在孩子阅读绘本时善于穿针引线,做好组织与引导,让学生不要忽略任何一个画面、任何一个细节,慢慢引导孩子做到读图识意。
   执教“团团圆圆过中秋”时,老师让绘本“圆圆的月亮”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把绘本故事制作成音视频,让圆月作为中秋节形象大使,配上柔和的音乐,通过月亮带领孩子读绘本,读懂圆圆的月亮为人们做的事情,感受月亮的温暖,由此引出课题。课中,引入“嫦娥奔月”繪本,师生合作读,了解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通过绘本把教材中的内容有机结合,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学生学得饶有兴趣,传统优秀文化就悄悄地根植在孩子们的心田上了。
   三、实践活动,催生孩子道德情感
   道德与法治学科强调“生活—体验”,这就指明了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最好模式。有趣的活动会让一节课焕发生机,有效的活动能结合孩子的生活,话题是他们生活中的事,才会吸引学生的眼球。
   执教三年级上册“有了事情找哪里”,老师把“淘气包马小跳”绘本故事中马小跳这个孩子喜欢的人物引入课堂,让他成为班上新来的转学生,然后创设一个“认识校园”的环节,让孩子带着马小跳认识校园,认识学校的功能室,并了解各功能室的作用,学生个个兴致盎然争当小导游,带马小跳认识学校图书馆、医务室、总务处、大队部……还为马小跳排忧解难,尽显主人翁风采。
   在小学低、中段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引入孩子熟悉的绘本人物,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了,平时只能在绘本上、动画片中的人物来到了自己的身边,孩子们觉得特别新鲜、有趣,孩子们争相模仿绘本中人物的行为,在模仿中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
   由此可见,我们选择绘本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要谨慎、要有梯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小的绘本,大大的天地。只要我们不断探究,进一步整合绘本资源,有效地利用绘本资源,学会对绘本中的画面、文字进行再加工,与我们的教材紧密联系,与教材“携手合作”,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定会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
   [1]杨孝荣.绘本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8(6):19.
   [2]张吉.巧用绘本故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探究[J].成才之路,2017(1):55.
其他文献
摘 要: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往往存在令人欣喜的“顿悟”心理活动。从心理学和认知学角度来说,这种“心灵突至”确是人的思维能力在情感体验下的“厚积薄发”现象。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感体验、思维顿悟”原则,既可有效激发学趣,逐步增强信念,又能把学生不断地引向深度學习状态。结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针对如何培养儿童顿悟能力,试简述一些策略性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能力培养;顿悟思维;教学
摘 要:教育的深化与改革使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小学阶段各科目的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新型的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不仅能落实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技能,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当教师开展数学知识点的教学时,除
摘 要:在现阶段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通常将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作为教学重点,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因为学生在小学时期受到的教育对其终身具有巨大影响,所以,体育教师必须积极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农村小学体育有效地结合起来。鉴于此,阐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课;心理健康;重要性;策略   现如今,体育教学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且能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在此,主要介绍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并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应用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需要掌握很多的数学方法,才能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其中数形结合思想是最常见,也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数学方法。由于小
摘 要:思维导图属于一种能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形象化的学习方式,目前在小数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它既能让学生对较难的知识点形成良好的理解力,又能优化他们所学到的知识结构,进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在此,就如何在小学中灵活地运用思维导图展开详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运用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小学教学中也在不断地增加对学生学习效果改进的关注,尤其是如何帮助学生及早建立属于自己
摘 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具有非常大的责任,为了推动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关注语文的根基——优秀传统文化,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环节中。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弘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展现出积极的作用。要引导学生意识到传统
摘 要:兴趣是学生坚持自主学习的关键要素,随着小学音乐教学地位的提升,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其紧跟教学进度,带动思维自然过渡,更利于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受教师滞后教学理念与固化教学模式等因素影响,兴趣激发的效果不尽理想,还需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加强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以尽快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是系统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
摘 要:阅读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能有效提高语文理解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而课外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通过课外阅读也能使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运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认知能力,拓宽语文视野等,让小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通过分析课外阅读在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重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也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小学是帮助学生打下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帮助学生学好阅读,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加有利于他们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主要探索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學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读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是综合严谨性、逻辑性及抽象性的一门学科。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较为直观的演示工具,其绝大部分都是概念性的知识,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感觉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尤为突出,主要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尚不成熟,加上平均年龄较小,导致他们在数学学习时会感觉吃力。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比如,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